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题材分类及内容情感一览表

诗歌题材分类及内容情感一览表

1、旅途物事:如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思、怀、孤、寄、行、宿、泊舟。
2、时间多为古代节日:如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
3、孤寂哀怨悲苦怀思类意象。
1、天涯漂泊羁旅愁。漂泊孤苦艰难,凄凉思乡。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思念亲人。
3、羁旅他乡幽怨情。感慨年华易逝的苦闷,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寂寞、独居他乡、不得重用的幽愤感慨。
1、描摹形貌神态,表达喜爱之情;
2、描写品格精神,寄意抒怀言志;
3、突出事物特征,表达哲理感悟;
4、借物暗喻社会,寄托褒贬忧愤、感时伤世之情
托物言志,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
羁旅思乡类
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进,或贬官赴任途中,或游历,或探亲访友。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
山水写景诗、隐逸诗、田园诗。
1、流连山水欣赏景物;
2、写农村生活场景与人事物象;
3、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
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
3、写景诗:借景遣怀,借景抒情。或人生失意,或客居孤寂,或贬谪忧愤,或忧国忧民,或悲时伤世。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白描与工笔、多角度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妇女怨思之情。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
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
情梦难圆的遗憾惆怅;
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比兴、
先扬后抑、
反衬。
哲思雅趣类
哲理诗、题画诗
标题中有“题……图”“画家+画名”
1、再现内容,巧妙增趣;
2、据实构虚,生动丰富;
3、评论画作,赞美丹青;
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
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借送别吐不平、明心志、抒幽愤。
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
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意。
回忆昔日情谊,关心别后境遇,抚慰勉励之情。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触迷茫悲凉、寂寥深沉之景,伤离别孤寂之情,衬托。
2、烘托。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乐景写哀,反衬。
4、想象(也叫虚实结合)。
边塞征战类
是以边塞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卫国、建立功业的壮志豪情。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对面落笔、曲折有致(又叫反说、侧面落笔),细节描写,动作神态描写,梦幻设想回忆、虚实结合。
赠友送别类
离别之际,饯别酒筵,折柳相送,吟诗赠别。
1、标题有“送”“别”“赠”“酬”等。
2、常见意象:
柳、酒、月、水;草寄离情、孤飞之雁、清酒、清泪、骊歌(离别之歌)、灞桥、南浦、兰舟、长亭、孤舟、帆棹、古道、冷雨、清猿等。
2、怀想古人际遇,感伤自身遭遇;(借古伤己)
3、借论历史得失,讽时劝世忧国。(借古讽今)
咏史言志抒怀,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抑。
咏物抒怀类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1、或以所咏之物为题;或以“咏(题、吟)+物”为题。
2、以物为对象,着重描绘物的特征、功用,或着重吟咏某物的精神、品格。
4、借题发挥,抒情言志。
想象、
虚实结合
讽喻类
政治抒情诗、讽喻叙事诗。
诗歌题材分类及内容情感一览表
类别
题材特征
形式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咏史怀古类
以历史上的人事物为题材,或登高望远,或通览古今,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或用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1、理性思考历史,议论古人古事;(评判历史)
4、征人思乡的情感。
5、凄苦哀怨的战争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1、运用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段。
2、用场面描写、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营造意境。
3、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
山水田园类
描写山水景物,流连自然景观;描写农村景色,营造田园牧歌情调;语带烟霞之气,表现隐逸之志。包括:
3、借景抒情,哀乐相衬。
爱情闺怨类
写男女爱情或离别相思之苦。
包括:
爱情诗、思妇诗、弃妇诗、宫怨诗。
1、标题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叹、闺怨、寄良人、思远”等。
2、诗中常有“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红妆对镜”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国人意味的意象。
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