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一、中医典籍对痛风的论述
《内经》“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对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作了初步探讨,为后世医学研究本病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一是将痛风定名为历节,对痛风者的脏器致病的归属、脉症进行了描述,二是强调饮食不节与痛风的关系。

三是对尿酸性肾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将其命名为黄汗,并且认为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

《丹溪心法》第一次提出痛风之称,并且提出痛风的病机为痰、风热、风湿、血虚。

同时给出了治疗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称的“痛风”仅仅是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及至明清又将痛风称“箭风”,如风毒肿溃称之为“箭袋”。

二、病因病机
1、湿热——久居湿地,淋雨涉水,感受外湿,积渐日久,郁而发热,或睥失健运,水湿内聚,酿生湿热。

2、痰浊——饮食不节,膏粱厚味,积热既久,薰灼津液为痰,痰浊阻滞经络,
3、瘀血——湿热、痰浊久滞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而至气滞血瘀。

4、正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综上所述,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

三、辩证施治
(一)痛风性关节炎
1、湿热壅盛证——四妙丸加味
2、风寒湿盛型——薏苡仁汤加味
3、瘀血阻络证——活血汤加味: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川芎、泽泻、郁金、木通、秦艽、威灵仙、防己、木瓜、路路通、臭梧桐
4、痰瘀互结证——消痰汤加味:昆布、海藻、白芥子、贝母、山慈菇、玄参、天南星、茯苓、半夏、党参、穿山甲
5、膀胱湿热型——石韦汤加味:石韦、瞿麦、滑石、车前子、萹蓄、黄柏、冬葵子、海金沙、乌药。

6、脾肾阳虚证——附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附片、肉桂、菟丝子、泽泻、车前子、巴戟天。

7、气血两虚证——圣愈汤加味:黄芪、党参、熟地、当归、山药、白术、川芎、白芍
(二)尿酸性肾病
1、无症状型:除高尿酸血症和蛋白尿外,无症状——调理五脏升清降浊——思仙续断丸:杜仲、续断、熟地、牛膝、羌活、防风、五加皮、木瓜、萆薢、薏苡仁
2、脾肾阳虚——右归丸、独活寄生汤加减
3、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加减
4、寒湿痹痛——鸡鸣散加减:生姜、吴茱萸、槟榔、陈皮、苏
叶、木瓜、橘梗
四、其他疗法
(一)饮食疗法
1、节制饮食,防止肥胖
2、避免进高嘌呤饮食
3、严格戒酒
4、宜多摄食牛奶、蛋类、羊奶等
5、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
6、多饮水
7、其他
8、中医辨证食疗
(二)单方、验方
1、山慈菇30g水煎服
2、土茯苓30g水煎服
3、萆薢30g水煎服
4、金钱草30g水煎服
5、威灵仙30g水煎服
6、趁痛散:乳香6g桃仁10g当归10g地龙12g五灵脂10g牛膝10g羌活10g香附10g甘草6g痰热加黄芩、黄柏
7、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水泛为丸。

3-5g日一次。

8、四妙散:威灵仙15、羚羊角10、苍耳子6、白芥子6研末,每服5g,黄酒调下,bid
9、经验方:土茯苓、萆薢、威灵仙、薏苡仁、泽泻、泽兰、桃仁、当归、车前子
10、樟木屑洗方:樟木屑1.5-2.5kg水煎外洗
11、外用药酒方:川乌、草乌、当归、白芷、肉桂、红花、白酒
(三)针灸疗法
1、体针:
①下焦湿热证:阳陵泉、膝阳光、粱丘、照海、昆仑、丘墟、申脉等穴,强刺激,泻法或刺血法,日一次,5-7日为一疗程。

②瘀血阻络证:曲池、合谷、尺泽、外关、阳池、肩髃、阴陵泉、犊鼻、丰隆、血海等穴,泻法平补平泻,日一次,5-7日为一疗程。

③痰热夹风证:阳溪、腕骨、外关、阳陵泉、粱丘、申脉等穴,泻法或平补平泻,日一次,5-7日为一疗程。

④气血两虚证: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等穴,补法或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并可以加灸法。

日一次,7-10 日为一疗程。

2、耳针:取相应区域压痛点,交感、神门、内分泌、肾、脾等穴,每日或隔日一次,或以王不留行子贴压,7日为一疗程。

3、穴位注射:采用当归注射液或野木瓜注射液等,于足三里、环跳、肩髃、曲池等穴注射1-2毫升,隔日一次,7-10 日为一疗程。

4、刺血疗法:
取委中、委阳等穴或患肢静脉浅表处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7-10 日一次。

(四)推拿疗法
1、点按大椎、风池、肾俞穴,揉拿手足三阴经,点揉手三里、肩贞、合谷穴。

每次20分钟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痛风各症
2、按揉足趾平、地五会等穴及足部各小关节至踝关节重按足底侧、背侧跖骨间隙,重推亦可;捻、拨、摇各趾各关节,每次20分钟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痛风偏于下肢关节疼痛者。

3、点揉手背侧合谷、阳溪、阳池、手腰腿痛点、外劳宫穴及手部各小关节至腕关节,每次20分钟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适用于痛风偏于上肢关节疼痛者。

(五)外敷外洗
1、芙黄膏:芙蓉叶、大黄、赤小豆各等分研末加6份凡士林调膏外敷。

2、侧柏叶30大黄30黄柏15薄荷15泽兰15,研末加蜜适量,再加水适量外敷。

3、回阳玉龙膏:草乌、煨姜90赤芍、白芍、天南星30肉桂15加4倍凡士林,外敷。

4、川乌、草乌、木瓜、红花30煎水外洗。

5、柳树花30金银花30蒲公英30土茯苓30紫花地丁30大黄30,煎水外洗。

五、痛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进展
在实验室向兔膝关节注入尿酸钠溶液造成急性痛风模型以清热去湿中药(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丹参秦艽等)与秋水仙碱对比治疗。

清热祛湿中药能有效的降低实验性痛风兔膝关节液的白细胞介素-1
白介素-8水平,其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组,而且湿热痹阻可能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清热祛湿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目前对于痛风的西医治疗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促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生成药。

每类药物都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但相对于多数反复发作患者来讲,毒副作用甚大。

如何能最大限度发挥药效,改善及彻底缓解病情而最小限度的发生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具有独到的优势。

如临床上许多患者单纯西医治疗出现激素依赖,很难撤激素,而加用中药后激素用量逐渐减小或停用。

同时在其他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时用中药替代。

而且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配合中药可以加快症状的缓解。

缓解期时单纯使用中药有促进尿酸的排泄及预防作用。

痛风治疗强调“抓住早期治愈,控制中期发展,改善晚期症状,矫治障碍关节。

”中西医结合对于其早期治疗效果尤为突出,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极大地减少致残率。

中西医结合绝不是用药上的简单相加,它需要专业医生同时熟悉中西医两门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恰到好处的个体化分析用药,游刃有余地解决但从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上难以两全(即高效,又毒副作用小)的用药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