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痛风病的中医药治疗(一)

痛风病的中医药治疗(一)

痛风病的中医药治疗(一)
【摘要】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痛风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痛风,中医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1分期治疗
齐连仲〔1〕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热毒炽盛,湿瘀络阻为主,方用自拟宣痹汤加减;慢性缓解期以正气不足为主,兼有湿热瘀阻脉络,方用自拟宣痹汤加减。

周乃玉〔2〕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痛风关节炎期和缓解稳定期,急性发作期乃湿热浊毒,瘀滞血脉,闭阻关节,方用五味消毒饮合大黄虫丸加减;慢性痛风关节炎期为痰湿浊毒,滞于经脉,附于骨节,方用仙方活命饮合二妙丸加减;缓解稳定期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活血化瘀,方用薏苡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刘志勤〔3〕将本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3期。

急性期由湿热交结,闭阻经络关节,气滞血瘀所致,方药:生石膏、知母、白花蛇舌草、虎杖、大黄、青风藤、忍冬藤、土茯苓、土贝母、山慈菇、苦参、延胡索;缓解期热毒之邪虽解,湿热之邪缠绵,闭阻经络关节,血瘀气滞,方药:苍术、薏苡仁、防己、牛膝、黄柏、秦艽、忍冬藤、泽兰、川芎、穿山甲、莪术、土茯苓、土贝母、苦参;恢复期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痰瘀痹阻,脉络不通,方药:独活、桑寄生、牛膝、当归、生地、穿山甲、制胆星、莪术、川芎、秦艽、防风、苍白术、鸡血藤。

范琴书〔4〕将本病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和痛风性肾病4期。

急性期系寒湿久蕴不化,郁久化热,湿浊瘀血闭阻经脉,流注关节,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间歇期以脾虚湿困为主,可用三仁汤合升阳益胃汤加减;慢性关节炎期多为脾肾亏虚,瘀血、湿浊闭阻经络,治以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活血散寒之品加减。

痛风性肾病期为痛风迁延日久,久病入肾,病属晚期,辨证宜分阴阳,阴虚者宜归芍地黄汤合参苓白术散,气虚者用保元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黄芪地黄汤加减。

2辨证治疗
戴天木〔5〕将痛风分为偏风湿热型和偏寒湿型。

偏风湿热型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偏寒湿型方用乌头汤加味。

苏其贵〔6〕辨证治疗痛风38例。

风湿热痛痹型方选清浊通痹汤;湿浊瘀痛痹型方选祛瘀通络汤加减;脾虚瘀浊型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

结果显效2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

袁全兴〔7〕辨证治疗痛风30例。

其中湿热型18例,方用四妙勇安汤合三妙丸加味;寒湿型9例,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结果痊愈22例,显效8例。

刘明武〔8〕将痛风分为4型。

湿热蕴结型药用:金银花、连翘、薏苡仁、白术、泽泻、牡丹皮、黄柏、生地、防风、威灵仙、延胡索、忍冬藤、木通、萆、土茯苓、车前子;瘀热阻滞型药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牡丹皮、金银花、败酱草、栀子、木通、车前子、土茯苓、鸡血藤、穿山甲、透骨草、乌梢蛇、乳香、没药;痰浊阻滞型药用:人参、白术、陈皮、黄芪、青皮、半夏、白芥子、萆、土茯苓、车前子、木通;肝肾阴虚型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白芍、泽泻、枸杞子、金樱子、杜仲、续断、海风藤、威灵仙、秦艽、萆、虎杖、土茯苓、车前子、防己。

张春华〔9〕将本病分为2型,湿热瘀结型方用四妙散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味;痰湿瘀阻型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3专方治疗
段富津教授〔10〕依据本病湿热痰瘀之病理,治以清热除湿,化瘀解毒为主,自拟痛风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粉防己、羌活、姜黄、赤芍、川牛膝、甘草。

任达然〔11〕自拟化浊
祛瘀痛风方:土茯苓、虎杖、粉萆、忍冬藤、薏苡仁、威灵仙、黄柏、川牛膝、木瓜络、泽泻、路路通、制乳香、没药。

张荒生〔12〕自拟痛风方:生石膏、知母、黄柏、生地、牡丹皮、赤芍、白茅根、忍冬藤、全蝎、桑寄生、滑石、淡竹叶、车前草、灯心草、黄连、甘草。

治疗痛风68例,治愈24例,显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2%。

陈春南等〔13〕自拟痛风煎,由土茯苓、海桐皮、薏苡仁、炒白术、七星剑、水风藤组成,治疗痛风348例,结果治愈139例,显效157例,有效4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7.13%。

马中夫〔14〕提出:调补脾肾,化痰散结,利湿祛毒,通络止痛之治疗大法,自拟痛风灵汤,药用大黄、车前子、穿心莲、山慈菇、百合、牡丹皮、防己、独活、茯苓、泽泻、白术。

4针灸治疗
周欣〔15〕针刺治疗痛风38例,取阿是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1-2ml,取穴大都、太白、内庭、陷谷、三阴交、阳陵泉,皆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并加用电针,结果总有效率94.74%,李岩〔16〕用火针疗法治疗痛风。

主穴:肝俞、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阿是穴;随证取穴:湿热蕴结加脾俞、太白;瘀热阻滞加血海、膈俞;痰浊阻滞加丰隆、足三里;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

周成功等〔17〕针刺治疗急性痛风78例,以三棱针点刺四缝、八风、八邪,进针0.1-0.2寸挤出血液或淡黄色粘液,结果治愈率78.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