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
沥青的粘度越大,则粘结力越大,粘附性就好,抵抗 水损害的能力就越好 。
影响沥青与集料之间粘附力的因3.沥青的粘性
4.集料的表面构造
沥青-集料体系粘附机理—表面能理 论
• • •
表面能理论认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主要来源于能量 作用原理即沥青润湿集料表面而形成的。 沥青的润湿能力是指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紧密接触能力。 沥青的润湿能力也同其他液体一样,与其自身的粘结力有关。 当沥青扩散并润湿集料表面时,会产生能量交换。这种能量 交换是一种表面现象,它取决于沥青与集料的紧密接触和相
用沥青材料的粘度来表征沥青粘聚性。
内聚能 :将均相物质分离成两部分,产生两个新界面,需
外界作的功,也可用来表征沥青粘聚性的大小。 内聚能公式:
ΔG 2
老化对沥青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很大,老化后大部分
沥青的表面自由能显著降低,导致沥青的粘聚力下降。
水损害的作用机理,主要依据粘附理论进行分析。
沥青路面水损害机理
一、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形式
• 1. 横向裂缝 • 2. 纵向裂缝 • 3. 不规则裂缝
二、纵向裂缝的形成机理 — 水损害
• 1. 水损害的破坏形式:
粘聚破坏:沥青内部 粘附破坏:沥青与集料的界面处—剥落
二、纵向裂缝的形成机理 — 水损害
2. 水损害机理分析
表面自由能: 在真空中分开固体或液体产生一个新的界面
互吸引。
沥青-集料体系粘附机理—分子定向理论
•
该理论认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主要是由于沥青中的 极性分子与集料表面的极性分子定向吸附形成的。
•
沥青粘附在集料表面后,沥青在集料表面首先发生极性分子
定向排列而形成吸附层;与此同时,在极性力场中的非极性 分子,由于得到极性的感应,而获得额外的定向能力,从而 形成致密表面吸附层。
•
因此,当低极性沥青与亲水性集料粘附时,由于沥青与集料
基本上仅有物理吸附,故容易被水剥落。
吸附:固体表面和与它接触的液态物质分子的粘结和吸着 现
象称为。
• •
•
吸附作用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形态。
发生化学吸附时,沥青与集料的粘结较为牢固,使集料表面形 成的沥青层具有较高的抗水害能力。 沥青与酸性石料粘结时会发生物理吸附,容易被水剥离。
所需要做的功。
液体的表面自由能:
γl γld γlp
固体的表面自由能: s sd sp
粘聚功: 在同一相中创造两个新的界面所需要的能
量 粘附功: 从接触的不同两相在真空创造出两个新的界面 所作的功
2. 水损害机理分析
沥青粘结 力:
沥青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沥青分子产生相互 位移抵抗变形的能力,也称作内聚力。一般使
沥青与集料界面间的粘附能力与沥青的表面自由能 相关。增加沥青的表面自由能,能提高沥青-集料界面 黏附能力,可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