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1.名词解释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
(直接,间接融资)3.金融市场的结构: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
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
(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第三章什么是货币1.货币的功能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2.货币计量M1=通货+旅行者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份额第四章理解利率1.四种信用市场工具1)普通贷款:到期支付本金与利息,如商业贷款。
2)固定支付贷款:即分期偿还贷款,如分期贷款与抵押贷款。
3)息票债券:每年支付定额利息,到期支付本金。
4)贴现发行债券:即零息债券,低于面值出售,到期按面值偿付。
2.计算到期收益率揭示: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
第五章利率行为1.资产需求理论(决定资产需求的因素)财富规模(正相关),相对其他可替代资产的回报率(正),相..风险(负),相..流动性(正)2.可贷资金理论:根据债券市场供求均衡分析利率水平的决定。
3.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需求曲线Bd向下倾斜,供给曲线Bs向上倾斜,市场均衡Bd=Bs。
Bd移动:财富(同),预期利率(反),预期通胀(反),相对风险(反),相对流动性(同)Bs移动:投资盈利性(同),预期通胀(同),政府赤字(同)费雪效应:预期通胀上升引起利率上升。
(实际利率下降,借款成本下降,Bs右移;债券预期收益下降,Bd左移)经济周期扩展:Bs右移大于Bd右移。
因此债券价格降,利率升。
资产市场分析方法:利用资产存量而非流量来确定资产价格的方法。
4.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求)假设:资产只有货币与债券,忽略不动产预期回报对r影响,货币回报率为零。
推导:Bs+Ms=Bd+Md→Bs-Bd=Md-Ms,因此M均衡意味着B均衡。
Md:货币零回报率,当利率上升,债券回报率上升,持币机会成本上升,需求下降。
Md移动:收入(同向),价格水平(同)。
Ms:给定的外生变量,垂直直线。
Ms移动:货币供给(同向)。
5.弗里德曼蹦出来了批评利率与货币供给负相关的结论,放宽了假设,探讨Ms上升是否能是利率下降。
1)收入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随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
2)价格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随价格水平上升而上升。
3)通胀预期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随预期通胀上升而上升。
4)流动性效应:承认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
6.四种效应使利率如何变化的三种情况:P-1131)流动性效应大于其他效应则Ms上升导致利率下降。
见右图2)流动性小于其他效应,且预期通胀调整缓慢则取决于决策者关注长期或是短期效果。
见右图3)流动性小于其他效应,且预期通胀调整迅速则Ms上升会导致利率上升。
见右图实证证据表面Ms上升导致利率先下降后上升,并超过最初水平。
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认为由于收入,预期回报率,风险或流动性引起需求变化;或是由投资机会的吸引力,借款的真实成本或政府预算引起供给变化,利率也会发生变化。
货币供求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由于收入或价格水平改变引起货币需求变化;或是货币供给变化时,利率也会随之变化。
第六章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1.利率的风险结构(到期期限相同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三个因素可以解释利率的风险结构,违约风险,流动性,所得税政策。
1)违约风险,如右图:违约风险上升,企业债券需求下降,相应国债需求上升。
新平衡点利率之差即风险溢价。
即,到期期限相同情况,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与无违约风险的债券的利率差。
具有违约风险的证券风险溢价总为正,且风险溢价随违约风险增加而上升。
(评级低于BBB或Baa为垃圾债券)2)流动性:类似违约风险。
3)所得税因素:市政债券利息免税而国债需要缴税,因此国债利率高于市政债券。
2.利率的期限结构(风险,流动性,税收特征等相同)回答收益率曲线的三种类型,向上倾斜,平坦,向下倾斜(翻转的)。
回答三个经验事实:1)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利率随时间同向波动。
2)若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很可能向上倾斜;反之向下。
3)收益率曲线几乎总是向上倾斜的。
主要理论: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1)预期理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其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假设:投资者对不同到期期限的证券无特别偏好(证券完全替代,即回报率相等)。
推导得,n阶段债券利率满足解释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在不同时期变动(由收益率曲线三种类型表示)的原因。
可以解释事实1,与事实2;无法解释事实3,因为根据预期理论,典型的收益率曲线听该是平坦的。
2)分割市场理论: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做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的。
假设:不同到期期限债券完全无法替代,每种债券利率与其他期限债券无关。
原因在于投资人对某种期限债券有强烈偏好可以解释事实3,因为一般长期债券相对需求较少,因此价格低利率高。
3)流动性溢价理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两项之和。
第一项是长期债券期限内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第二项是随债券供求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即期限溢价)。
假设:不同到期期限债券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非完全替代。
投资者倾向于短期。
表达式:其中流动性溢价总是为正,并随债券到期期限n延长而上升。
(图)4)期限优先理论:间接修正预期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某期限债券有偏好,更愿意投资该种期限债券(期限优先)。
只有当预期回报率足够高的时候,才愿意购买其他期限债券。
一般更偏好短期债券。
4.“买入并持有”多元化的股票组合,可以获得平均收益且节省佣金。
5.假定公司债券利率是10%,若税率是25%,预期相同的市政债券所支付的利率是多少?答:10%x75%=7.5%市政债券具有抵税效应。
二、2017年金融硕士复习规划指导(一)择校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关键词:全面自我分析、确定考研院校专业、了解内部信息、抱定信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该专业必备考研资料。
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课基础、外语水平、未来职业规划、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因素。
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择校、择专业一定要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
一旦决定,要抱定信念,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中途换院校和专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备考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关键词:扎实理解、参考书及核心资料通读3遍、记下核心概念和公式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为后面记忆和运用打下基础。
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
全部知识点重在理解,除了核心概念和公式外,不必刻意记忆。
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下来,后面通过相关的辅导或者查阅解决。
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切不可过分细致,以梳理框架和概念为主,太细会浪费很多时间,也记不住。
建议考生制定每天和每周的规划,一般2-3章/天,这个速度比较合适。
(三)重点掌握阶段(7月初——10月上旬):关键词:分清重点、地毯式全面记忆、不断循环巩固、检测督促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掌握重点。
要抓住重点,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当前学术热点等。
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对核心概念、基础概念、重要知识点、要点、常见公式一定要地毯式全面记忆,并反复强化,达到永久记忆。
提醒广大考生要自我检测或者让专业课辅导老师及时检测,不断督促,有压力才能保障效果。
(四)框架专题阶段(10月上旬——11月上旬):关键词:将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建立知识结构树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知识点掌握的零散,不体系化,会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影响答题发挥,尤其是做大题的时候。
必须要按照参考书的章节架构或者通过总结专题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对参考书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总结了全国各学校专业课的专题和章节联系,能在这一阶段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1月上旬——12月初):关键词:全真检测、训练答题方法、试卷批阅、查漏补缺这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查漏补缺。
知识储备的好,不一定答题好,更不一定意味着考场得高分。
要全真模考,在考试时间、题型题量和真题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做3-5次模拟试题,通过全真检测发现知识盲点,纠正答题方法,稳住考前心态,要经历一个盲目自信——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涅槃重生的过程,提高答题能力。
建议一定要让权威的有经验的专业课辅导老师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六)考前冲刺阶段(12月初——考试):关键词:保持复习热度、调节最佳身心状态、查漏补缺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
经过前面5个阶段的复习,效果已经基本定型,在最后的5-10天内,要保持每天8小时的复习,保持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热度。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要纠缠于知识点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放,抓大放小,整体通览,查漏补缺。
此外,调节最佳的身心状态也很关键,要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比如考试是上午考英语,那么现在的复习也应该是上午复习英语;要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睡眠;要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输入考研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