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担保法培训课件

担保法培训课件

终止
1、从属性
(4)诉讼上的从属性
a 诉讼当事人:某一主债权有担保的,当事人之间发 生诉讼的,担保人同债务人一并成为共同被告(《担 保法解释》128条)
b 管辖:主合同与担保合同发生纠纷起诉的,依主合 同确定管辖地法院(《担保法解释》129条)
(5)范围、强度上的从属性
<例>甲欠乙100万元,丙为抵押人,抵押物价值500万元。后 甲不能偿还,连同主债务、利息、违约金、赔偿金及实现债权 费用共计120万元,问:乙能从丙的卖款中最多拿走多少万元?
120万元。
2、不可分性:指债权人在全部债权清偿 之前,可用担保财产的全部来清偿债权, 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在全部债权未清偿前,债权人可对担保物 或保证人的财产在整体上主张担保权
(2) 担保物的部分变化或债权债务的部分变化 均不影响担保权的整体性
3、补充性:是指只有在债务人不履行 或者不能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才能对 担保人主张债权,担保对债权的实现 仅具有补充的意义。
优越性:优先于其他普通债权人的 权利,弥补债权性质上的缺陷。
(1)不转移所有权形式 是指以在担保物上设定一定的权利来
保障债权的实现。(这种为保障债权 实现而在一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统称 为担保物权
主要形式:抵押、质押、留置、优 先权等。
(2)转移所有权形式 是指转移担保物的所有权或者其他权
1.二者均以价值的移动为目的 2.二者均因权利存续而保有价值移动之 效力,均因价值的移动而消灭其效力
3.二者均为着眼于将来利益之权利,而 非现实发生的对人或对物的权利
其物权特征:
1.担保物的特定性 2.担保为典型的对物权 3.担保物权为对担保物交换价值的直接支配 权
4.担保物权限制了担保人对担保物的处分 5.担保物具有追及性 6.担保物权有对世效力 7.担保物权使债权获得优先受偿效力
(一)担保的内涵分析
担保:是指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 财产或者第三人的信用来保障特定债权 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手段。
(1)担保的目的是保障特定债权人的债权的 实现
(2)担保是以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财产 或者第三人的信用来障债权实现的法律手 段
(3)担保是对债的效力的加强和补充
担保权的本质
其债权特征:
(参见《担保法》第1条)
三、担保的适用范围
(一)《担保法》
1、适用范围(参见《担保法》第2条第1款) 2 、排除范围(参见《担保法》第2条) (二)《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1、担保适用于民事行为 2 、只适用于民事活动中产生的有债权债务内容的 行为 (三)《物权法》 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 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 定设立担保物权。(《物权法》第171条)
(二)担保的特征
1、从属性
(1)成立上的从属性:主债权不成立或不生 效的,担保也不成立、不生效
<例> 甲欠乙债务100万元,乙、丙签订保证合同,约定甲不能按期 偿还100万时,丙负责偿还。事后证明,甲、乙之债是重大误解, 根本不存在,则丙对乙的保证责任如何?
也就不存在
<例>甲企业向乙企业借款100万元,乙、丙签订抵押合同, 以丙之房屋一栋作抵押。后甲、乙之借款合同被法庭宣告无 效,问:乙、丙抵押合同的效力如何?
担保法
2009—2010学年
第一章 担保与担保法
第一节 担保概诉 第二节 担保合同 第三节 担保法
第一节 担保概概论
一、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一)担保的内涵分析 (二)担保的特征 二、担保的意义 三、担保的适用范围 四、担保的类型 五、担保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一)担保的内涵分析
1、广义的担保:包括债的一般担保和债 的特 别担保。 2、狭义的担保:仅指债的特别担保。 (《担保法》所称的担保也仅指狭义上的 债的担保)
四、担保的种类
(一)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 1.人的担保: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 以其信用为债务提供的担保,其典型 形态为保证。
保证:保证人以自己的信用作为债务 人履行债务的担保,在 债务人不履行 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代为 履行债务或者承担清偿责任。
弱点:债权人对担保人所享有的担保 利益,在地位上并不优先于担保人的 其他债权人所享有的债权,一旦担保 人的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其负担的全 部债务时,债权人只能对担保人所有 的未设定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 物的担保的财产行驶权利,且须与其 他普通债权人按比例对担保人的财产 行使权利。
《担保法》第5条)
(3)在最高额保证、最高额抵押、最最高额质押 中,担保合同往往先于主合同成立
(参见《担保法》第14条、第59条,《物权法》第203条 、 第222 条)
(4)担保有其自己的成立要件和消灭原因,担保 不成立、无效或者消灭,对其所担保的债权不发生 影响
二、担保的意义
(一)保障债权的实现 (二)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 (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无效(《担保法》第5条第1款、 《物权法》第172条)
1、从属性
(2)处分上的从属性:主债权转移的,为主债 权设定的担保也随之移转。
(3)消灭上的从属性:主债务消灭,则担保 也随之消灭。
<例>甲欠乙100万元,甲以自己所有的楼房一栋做抵押, 朋友丙以汽车做质押。后甲如期偿还了乙的100万。问: 本案中甲、乙的抵押合同,丙、乙的质押合同,应如 何处理?
(1)一般保证
指保证人与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 定仅对债务人不能履行的债务负补充 履行责任的保证。
(2)连带保证
指保证人与债权人在保证合同中约 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 任。
2.物的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其 所有的特定财产为债务提供的担保。
主要形式:抵押、质押、留置、定 金、优先权、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 等。
对于担保的补充性,在一般保证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参见《担保法》第17条第2款)
4 、财产性:担保权本质上是一种 财产权,反映的是财产权关系。
5 、相对独立性
(1)担保的成立必须由当事人约定或依照法律的 规定而发生,与被担保的债权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 关系 (2)担保的效力可以不依附于被担保的债权,被 担保的债权无效,并不必然导致担保的无效(参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