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
体征: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心绞痛累及部位
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肌缺血——相邻2个以上导联ST 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发作间歇恢复正常 静息心电图:多无异常 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0.05mV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ECG
V4、V5、V6 和Ⅱ、Ⅲ、aVF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移 >0.1mV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心脏神经官能症:短暂的刺痛或持久的隐痛,胸痛 部位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可耐受体力 活动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 常伴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道炎症、食管疾病等 其他: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X
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心绞痛
心绞痛的治疗—发作期
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 angina pectoris)
定义: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 时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
心绞痛的机制
心率 加快
心肌收缩 力加强
心肌张 力增加
冠脉 痉挛
循环血 量减少
冠脉狭 窄固定
心肌耗氧
冠脉供血
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 一过性缺血缺氧
运动平板试验
辅助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201TI-和99mTc-MIBI显示心肌灌注缺损 区运动平板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ST段水平型或下斜 型压低大于或等于0.1mv----阳性;禁忌证心肌梗死急性 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 疾病
心脏彩超:UCG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提示冠心病 冠脉CTA检查:提供参考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金标准”
冠心病分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心病猝死
慢性冠脉病
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正常的心绞痛:X综合征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缺血性心力衰竭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主要分为: 稳定型(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不稳定型(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4.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5.调脂治疗:降低LDL、TC、TG,升高
HDL—稳定粥样斑块 他汀类、贝特类药 物
6.活血化瘀药物:丹参、银杏制剂等
7.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来自左主干病变及PCI术后 • LM中远段70 ~80%
慢性闭塞性病变及PCI术后
• RCA第一转折处100%闭塞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体征 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结合年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绞痛 辅助检查:发作时ECG、冠脉造影等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定有助别 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前者疼痛常累
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 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咳嗽、用 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后者 在肋软骨处有压痛
循环系统疾病
第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 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 状动脉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
正常
脂肪条纹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性
} 心绞痛
心肌梗死 ACS
缺血性中 风/TIA
临床无症状 年龄增长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肠病
严重的 下肢缺血
心血管死亡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2. 一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较轻的负荷诱发 3. 休息或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发作时ST段抬高的变 异型心绞痛
ST段抬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V4、V5、V6 和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发作性胸痛的特点: 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常向左臂内侧、左肩 放射 性质:压迫感、压榨样、紧缩性,偶伴恐惧、濒死感 诱因: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持续时间:3~5min,不少于1min、不超过15min 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缓解
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吸氧 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消心痛
扩张冠状动脉→心肌供血↑;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 后负荷→心肌氧耗↓;副作用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 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
心绞痛的治疗—缓解期
1.硝酸酯类制剂: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有 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定义: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 定型心绞痛(UA) 发生机制:
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冠脉痉挛 血液流变学异常
临床表现
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 有以下特点之一:
1. 原为稳定型,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 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难 以缓解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
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
3~4倍 吸烟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其他的危险因素
肥胖 从事体力活动少 西方的饮食方式 遗传因素 性情急躁A型性格者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胰岛素抵抗增强; 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病毒、衣原体感染
2.β受体阻滞剂:HR↓、BP↓,心肌收缩力↓→心肌氧耗↓劳力型心绞痛首 选 以美托洛尔、卡维地洛为代表 使用本药要注意:①本药与硝酸酯类合用有协同作用,因而用量应偏 小,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②停用本约时应逐步减量,如 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
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心肌 氧耗↓;扩张冠状A→增加心肌血供 以地尔硫卓、硝苯地平(长效)、 氨氯地平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