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

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精确解读】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分离和提纯方法适用范围举例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蒸发浓缩法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晶法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精细剖析】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③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④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⑤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①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②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③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④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剖析】苦卤中含有溴,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吹入空气,将溴分离出来,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再通入氯气,生成溴,然后分液、蒸馏和得到液溴;A.步骤④是用二氧化硫将溴还原生成溴离子,步骤⑤是氯气将溴离子氧化得到溴单质,所以步骤④⑤是为了富集溴,故A正确;B.步骤③利用空气将溴吹出,说明溴易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所以该步骤说明溴具有挥发性,故B正确;C.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二者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42-,故C错误;D.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溴不易溶于水,所以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C【变式训练】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和FeO)得到绿矾(主FeSO4•7H2O),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的流程如下:A.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B.步骤②,涉及的离子反应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C.步骤③,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纯净绿矾D.步骤④,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有Fe(OH)3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A.因绿矾的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则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故A正确;B.步骤②发生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离子反应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故B正确;C.步骤③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若蒸干时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故C错误;D.步骤④,反应条件控制不当,绿矾与氨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C【实战演练】1.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萃取B.②是过滤C.③是分液D.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答案】C2.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绿矾(FeSO4•7H2O),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酸浸时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为铁粉B.滤渣a主要含SiO2,滤渣b主要含Al(OH)3C.从滤液B得到绿矾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试剂X若为过量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再结晶分离也可得绿矾【答案】D【解析】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它杂质),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硫酸,Fe2O3、Al2O3与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铁、硫酸铝,二氧化硅不反应,过滤,滤渣a为二氧化硅;在滤液中加入试剂X为铁粉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用NaOH溶液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滤渣b为氢氧化铝,滤液B为硫酸亚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A.由流程分析可知,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X为铁粉,故A正确;B.由流程分析可知,滤渣a中一定含有SiO2,调节pH值使铝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滤渣b为氢氧化铝,故B 正确;C.亚铁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且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所以从滤液B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故C正确;D.在滤液A 中含有铁离子和铝离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铁而不是硫酸亚铁,故D错误;故答案为D。

3.工业上利用空气吹出法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B【自我反思】考点2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涉及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常见有机物及气体的检验,重点提升对相关离子、有机物及气体性质的认识,特别注意要排除干拢离子或气体的影响,选择特效试剂进行。

【精确解读】1.常见的离子检验:阳离检验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2.常见有机物的检验:(1)碳碳双键或三键:加少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2)甲苯:取两份甲苯,一份滴入溴水,振荡后上层呈橙色;另一份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3)卤代烷:与NaOH溶液(或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先用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代烷,淡黄色沉淀的为溴代烷,黄色沉淀的为碘代烷;(4)乙醇:将螺旋状铜丝加热至表面有黑色CuO生成,迅速插入待测溶液,反复多次,可见铜丝被还原成光亮的红色,并由刺激性气味产生;(5)苯酚: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或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6)乙醛或葡萄糖: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有红色沉淀生成;(7)乙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或加入Na2CO3或NaHCO3溶液有气泡;或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溶解得蓝色溶液;(8)乙酸乙酯:加入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或消失;(9)淀粉:滴加碘水,呈蓝色;(10)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或加入浓硝酸微热,出现黄色;3.常见气体的检验:【精细剖析】1.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固体可配成溶液―→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2.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1)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

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

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的溶液作试剂。

③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② 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人一目了然。

②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被污染,“别”而无用,要有“各取少许”字样。

③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

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离子推断题解题技巧(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破解离子推断题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2-4、Cr2O2-7)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2)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解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典例剖析】欲在有Y存在的情况下,用一种试剂Z来检验盐溶液中的离子X,下表中对应的试剂Z合理的是()【剖析】A.两种金属离子加氨水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Mg2+的存在,应选NaOH,故A错误;B.两种阴离子加硝酸银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Cl-的存在,应先加硝酸后加硝酸银,故B错误;C.只有钡离子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Mg2+不反应,则可检验Ba2+的存在,故C正确;D.两种阴离子加硝酸钡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SO42-的存在,应先加盐酸,后加硝酸钡,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C【变式训练】在一定条件下,将0.1L CO、0.2L CO2、0.1L NO、0.2L NO2和0.2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映,则尾气(已干燥)()A.不可能是单一气体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成分与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C【实战演练】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A.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振荡、静置后分液C.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取少量液体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D.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溶液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答案】A【解析】A.苯与水互不相溶,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可分离,故A正确;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应加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故B错误;C.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应先调节溶液呈酸性,以防止生成的AgOH或AgO沉淀影响实验结果,故C错误;D.应先加KSCN,然后再加氯水检验,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