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解剖学复习提纲解析

系统解剖学复习提纲解析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为颈部的重要体标标志。
(2)胸椎 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
(3)腰椎 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4)骶骨 呈倒置的三角形,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底朝上,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出称为骶岬。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前孔。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由骶椎椎孔连接成骶管。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骨两侧有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
2)胸骨 胸骨扁而长,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柄和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第2肋软骨。
(二)颅骨
颅骨23块(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彼此借关节或缝形成颅,保护与支持脑、感觉器以及构成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可分为上部的脑颅和下部的面颅。
1.脑颅骨
有8块,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围成颅腔。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2.面颅骨
面颅骨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两者围成的孔称椎孔。各椎孔相连构成的管称椎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
(1)椎体呈短圆柱形,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借椎间盘与邻近椎骨相连。椎体受暴力外伤时,可被压缩,形成压缩性骨折。
(2)椎弓是锥体后防的弓形骨板,由椎弓根与椎体相连结,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椎弓后部正中向后或后下方发出一个突起称棘突,尖端可在体表扪到。由椎弓向两侧各发出一个突起称横突,在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处向上、下方各发出一对突起,分别称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比值的变化
幼儿时期青年成年 老年
有机质
5
4
3
2
无机质
5
6
7
8
二、中轴骨
(一)躯干骨
共51块,包括椎骨24块、肋12对,胸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1.椎骨
幼年时为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随着年龄的增加,5个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4块尾椎融合成1块尾骨,所以成年人有24块椎骨,骶骨和尾骨各1块。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由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构成骨的支架且具有弹性。无机质主要是以碱性磷酸盐为主的钙盐,使骨坚实而挺硬,具有抗压和抗扭曲能力。一生中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机质的比例以增高。所以儿童骨容易变形,老年人骨容易发生骨折。
2)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1)颈椎 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横突的末端前后各有一结节。第2~6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第1颈椎又名寰椎 呈环形,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侧块有上、下关节面。
第2颈椎又名枢椎 椎体向上伸出一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
(-)骨的分类
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
l.长骨 呈长管状,有一体两端。长骨中部细长称为体,体内的腔隙称为骨髓腔,容纳骨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长骨多位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等。
2.短骨 多呈立方形,多位于手、足部位,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 呈板状,主要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如颅盖骨、胸骨、髋骨,主要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骨 其形状不规则,功能各异,如椎骨和某些颅骨。在一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和额骨。
(二)骨的构造
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骨质 骨组织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两部分。密质骨致密坚硬,有较强的耐压性,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表面。松质骨呈海绵状,由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扁骨由内、外两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板中间夹着一层松质骨构成。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 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的膜性部称为骨外膜。衬附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的膜称为骨内膜。骨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骨髓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填充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它幼稚型血细胞。黄骨髓多是在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多已失去造血功能。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上常采用髂嵴、胸骨和椎骨等处穿刺,检查骨髓,诊断疾病。
第一篇:运 动 系 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3部分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70%。骨通过关节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骨骼肌跨越关节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枢纽,肌是动力,共同完成运动功能。
第一章骨 学
一、总论
骨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有血管和神经分布,坚韧而有弹性,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并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成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2.胸廓
胸廓是由胸椎、肋、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构成。
1)肋: 肋包括肋骨和和肋软骨,共12对。上7对肋的前端借肋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下5对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肋骨可分为一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叫肋头,与胸椎体上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后外方有肋结节,其上有关节面,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分上、下缘和内、外面。内面下缘处有一浅沟称肋沟。体的后份急转处称肋角。肋骨前端接肋软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