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一、产业定义化妆品所包括之范围相当广,主要可分为保养品、彩妆品与香水三大系列。
保养化妆品包括化妆水、乳液、面霜等。
彩妆品泽含括口红、眼影、腮红、粉饼等。
二、全球化妆品市场概况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使得1995~1999年全球化妆品出现负成长,但随着亚太地区市场逐渐复苏,并显示出强劲的成长态势,使得近两年来全球化妆品市场呈现成长。
来自《国际市场追踪》(MTI)的统计报告表明,近期国际市场,香水产品受经济衰退影响较大,市场销售出现了严重下滑。
但同时,其它类化妆品特别是彩妆品的销售则持续呈现增长的态势。
在全球市场区隔方面,西欧依然占据全球化妆品市场30%的销售额,产品总值达到1720亿美元;日本约占17%的全球市场比重;美国的个人消费额很高,因而该国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消费总额占据了全球的20%。
直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5年里,拉丁美洲及亚洲市场的增长较快,主要包括阿根廷、智利、泰国、韩国、印尼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
巴西近几年的市场增长最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5大化妆品市场;中国的市场增长率居第二位,目前已成为世界第8大化妆品市场。
图一、全球主要化妆品市场日本国内的化妆品市场大约在1、6兆—2兆日元左右。
而支撑了化妆品市场强增长势头的是那些品种呢?由于日本女性向来把拥有亮白细腻的肌肤视为美丽的基础,以化妆水为首的基础护肤品的销售额大约占了整个化妆品市场的三分之二。
同时,美容液的销售额日益攀升,成了仅次于化妆水的基础护肤品的又一主力;日本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容液大国”。
在能让女性光彩照人的彩妆市场中,粉底的销售份额占第一位。
而由于当今的时尚是“光泽的皮肤加上顾盼生辉的明眸”,女性们的化妆重点已逐渐从唇部转移到眼部。
因此,睫毛膏和眉笔的销量猛增。
同时,尽管口红销售得不尽人意,但唇彩的登场仍不失时机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各厂家竞争的重点。
日本的各大化妆品市场占垄断地位的依然是资生堂、花王、嘉娜宝、高丝四大商家。
2002年,它们的市场占有率依次为16、2%、13、6%、12、8%和9、6%。
而在这业界四大霸主之外,还有一千多家中小企业,通过开发各种销售渠道拓展着各自的业务。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已有4000家。
截至目前,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化妆品工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有10多家。
预计到2010年,化妆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化妆品企业分布:3000-5000万元以内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其中至少18%以上的企业不能维持正常运行。
据分析中国还有9000家化妆品企业的生存空间。
2002年我国美容产品及服务项目中,高端产品销售额占市场总额的80%,祛斑、美白、修复类美容产品约占41%,美发用品占32%,其他占27%。
我国城市化妆品市场有3000多个品牌,其中有20多个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比例约占0.7%。
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近80%,3-5千万元以内的中小型企业,占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
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化妆品人均消费达10-12美元。
内地化妆品市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品牌大致可分为三个群体:其一高档进口品牌消费者,约占城市人口的1%。
中等收入的中老年是第二消费群,约占城市人口的2.5%。
第三消费群体以农村市场为主,约占农村人口的50%左右。
1997-2001年国内各类美容品用量增长额产品名称1997~2001% 2000~2001%香水40.3 8.4洁浴产品39.3 8.6护肤品65.3 14.0护发品51.1 9.8彩妆品44.4 10.6防晒品47.8 11.8男士用品13.0 3.5数据来源:EUROMONITOR调查公司2002年国内美容品销售渠道比例渠道%百货公司67.1杂货店26.6直销 2.9药房 2.0专卖店 1.4数据来源:EUROMONITOR调查公司2002年国内十大化妆品牌排行榜品牌%1 美宝莲242 羽西133 玉兰油124 雅芳105 大宝96 丁家宜77 欧莱雅78 资生堂69 高丝610 KISS ME 6数据来源:EUROMONITOR调查公司2002年国内十大护肤品牌排行榜品牌%1 大宝262 小护士153 玉兰油144 凡士林85 樱花86 旁氏77 夏士莲68 丁家宜69 美加净610 可伶可俐4数据来源:EUROMONITOR调查公司中国化妆品市场状况一、市场概况1.内地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批发零售总额不断上升,1982 年只有2 亿元,但至2002 年根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估计,已经增至460 亿元,2003 年更有望突破500 亿元。
不过相对于发达国家,内地仍处较低水平,应具有丰厚发展潜力。
2.内地化妆品市场主要划分为护肤化妆品、美发化妆品、美容化妆品以及其他类型化妆品四种主要类型。
•护肤化妆品(如润肤露、面膜、洗面乳等):市场品牌竞争激烈,其中最畅销为润肤膏霜及乳液,其次则是洗面用品和沐浴露。
•美发化妆品(如洗发水、定型水、发乳等):市场领先的主要是大型中外合资品牌,其中以洗发水为主,其次为造型摩丝和定型啫喱。
•美容化妆品(如唇膏、胭脂、粉底等):唇膏占据较高份额,其次则是香水,而市场上还未有明显领先的品牌出现。
•其他类型还包括:- 儿童护肤品如婴儿爽身粉、护肤霜/ 油、洁肤乳液、沐浴液- 防晒用品、防衰抗衰用品- 运动用洁肤品如防汗、防臭、保湿等携带方便的用品- 男用化妆品如古龙水、须后蜜/ 水、剃须膏、生发水等- 一次性化妆品如用完即弃的卸妆洁面纸巾、洗甲纸巾、化妆水乳液纸巾等- 绿色天然化妆品如一些含芦荟、维生素的天然营养化妆品3.内地化妆品市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品牌大致可分为三个群体:•高檔进口品牌的主要消费者是大中城市的高薪和高收入消费群。
他们主要选择来自欧、美、日等的着名化妆品品牌,这部分人约占城市人口的20%,消费者大部分是中青年女性。
•内地着名的民族品牌针对的是第二消费群,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属于中等收入的中青年居多,以及一部分的老年人,约占城市人口的60%。
•第三消费群体以农村市场为主,其消费品牌通常以国产低檔产品居多,在消费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农村人口的50% 左右,城市低收入人群亦属于这一个消费群体,一般消费品是一些护肤膏和花露水等。
4.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至2010 年,内地化妆品市场消费趋势可以概括地作以下形容:- 天然化妆品市场备受青睐- 中老年化妆品市场需求巨大- 专业化妆品市场一触即发- 儿童化妆品市场方兴未艾- 运动用化妆品前景广阔- 男用化妆品发展迅速5.内地洗护发产品、美容护肤品等已经出现了细分化、品牌化的特点,而沐浴产品却至今没有强有力的品牌系列。
以护发产品为例,现在市场上已远不止护发素一种,各种护发精华素、专业修护露、受损发质专用润发乳等不胜枚举。
而沐浴露大多数尚停留在大包装、低价位的水平上,虽然近一两年中出现了像玉兰油沐浴液、雅姿沐浴液等一些深受消费者好评的化妆品品牌的沐浴液,但相对于市场上百种沐浴液而言还只是凤毛麟角。
6.2002 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类值(销售类值)统计7.2003 年1-8 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类值(销售类值)统计零售批发2003 年1-8 月2002 年1-8 月增长2003 年1-8 月2002 年1-8 月增长化妆品类131.9 111.2 18.6% 44.9 42.8 4.9% 资料来源:China Infobank 《中国经济统计快报》8.根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讯,2002 年,内地进口化妆品共0.62 亿美元。
2002 年及2003 年1-9 月主要化妆品进口摘要如下:二、销售渠道1.内地日用化妆品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有:超市、批发市场、百货商场、零售商店及化妆品专卖店。
近年专业美容化妆品市场如美容院、理发厅及美容学校等发展迅速,美容及美发产品消费亦不断扩大。
护肤产品是专业美容化妆品市场的销售热点,消费者平均每次花费约100-800 元不等。
2.专柜营销是化妆品传统销售模式的主流,世界名牌化妆品多数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销售。
比如1991 年成立的北京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各地百货商场设立了230 多个欧珀莱品牌专柜;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各大城市已设立近300 个品牌专柜,而旗下的美宝莲,在中国也已设立500 多个品牌专柜。
3.也有一些品牌采用开设专卖店拓展业务,但目前主要是以加盟店为主。
业界普遍认为做得最成功的非“ 自然美” 莫属,其他的还有“ 凯丽减肥”、“ 香山瘦身” 等等。
连锁加盟店被公认为投入最少,见效最快、成功率最高的营销模式。
4.直营专卖店正在成为国际品牌化妆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主要形式之一。
由于直营专卖店能更好展示品牌形象,保障服务管理质量的优势,还能保证价格体系的统一和稳定,越来越多的跨国化妆品巨头青睐这种营销形式。
美国如新集团在2003 年上半年宣布计划在深圳、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州等省市,连续扩展开张百家直营专卖店,并在3 年至4 年时间里,再增开500 家。
以往只在百货店化妆品柜台看到的日本资生堂产品,近日也以直营专卖店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
据悉,到2008 年资生堂计划在中国发展5000 家直营店。
5.革新的销售渠道——药房。
薇姿采取了进入药店销售的模式打入中国市场,避开竞争风险。
薇姿自1998 年7 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用了两年时间在全国200 多家大型药房开设了护肤专柜,发展速度惊人。
四川可采实业也开创了把国产化妆品摆到药店里卖的成功先例。
可采最初资金不足50 万元,2000 年,推出可采眼贴膜,进军药店营销。
2001 年就取得巨大成就,仅上海市场就实现2,000 万元营销目标。
6.直销在中国内地是一种比较特殊且有争议的销售形式。
但是不论如何,采用这种形式的安利、雅芳和玫琳凯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尤其是安利的“ 纽崔莱” 系列产品在非典后极度热销。
虽然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与直销相关的法律,但是,据说安利仍然在为直销正名。
同时,安利、雅芳等也开始在走“ 专卖店” 的形式并尝到了甜头,其中尤以雅芳的步伐迈得最快。
目前,雅芳在中国已有5,000 多家授权产品专卖店。
7.业界亦可从展览会探讨内地外化妆品的最新讯息和接触分销商。
2003-2004 年即将举行的化妆品展览会包括:三、竞争形势1.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内地有近30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其中“ 三资” 企业有500 家,内地企业占到了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