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规划(2016-2018)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11月)请设计封面 (..目录(需要重新做!)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二、建设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设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具体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设内容 (6)(一)完善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6(二)优化课程体系 ........................................9(三)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14)(四)夯实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19)(五)建立现代化信息资源库 (28)(六)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29)(七)提升临床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30四、建设步骤 ................................................32(一)第一阶段 2015年8月—2016年12月,项目启动阶段 (32)(二)第二阶段 2017年1月—2017年12月,项目全面建设阶段和部分项目中期检查阶段 (32)(三)第三阶段 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完善和总结阶段 (32)五、保障措施 ................................................32(一)组织保障 (32)(二)经费保障 (33)..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是我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根本措施之一。
为增强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自觉性,规范专业建设行为,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做好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工作,特制订本规划。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农村和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是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严峻现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制度,已成为国家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最重要举措。
但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和能力却不容乐观。
我们对湘潭市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乡镇卫生院5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村卫生室的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调查研究结果都表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总体状况是:学历低、年龄高、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医疗技术水平低。
截止2014年12月,湘潭市全市设村卫生室871个,已配置村医503人,村医配备缺口368人,扣除三年期间自然减员(退休、辞职等因素)300人左右,乡村村医缺口总计668人;全市有村医生1560名,50岁以上的村医生505人,占村医..生总人数32.37%,年轻村医生较少,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师承及无学历的村医生600人,占村医生总人数38.46%;乡村医生队伍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低,许多老年乡村医生未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453人,只占村医生总人数29.03%。
这些表明我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特别是基层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要实现《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2015年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88人和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10人的目标,增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将成为关键。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改革,建立高职院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学生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实习、实践,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教育教学标准与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有机衔接;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养高职(专科)起点的“3+2”执业助理医师,提高基层适用人才教育培训层次,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我校作为湘潭地区唯一一所医学教育高校,开设的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针对基层临床医学人才缺乏,具有培养周期短、岗位针对性强、培养对象来自本土的特点,比较适合我国和我市现阶段的现状。
另外,基层医生长期得不到培训提高,素质差、医疗技术水平低,是导致人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另一主要原因。
通过开展高职大. .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将探索构建市、县主管部门引导,学校与县、乡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的长效育人机制,形成学校、医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基层医生培养和学历教育与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于一体,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奠定基础。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未来三年我校全面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大力培养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服务湘潭及周边地区基层卫生服务事业建设,促进人们健康,具有重要社会效益,是落实中央民生政策的具体举措,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设基础我院医学教育始于1915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广德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有着百年医学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教学成绩斐然,享誉三湘。
自1950年开办临床医学专业至今,已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10000余人。
2009年,省卫计委确定我校为乡村医生首批乡村医学专业培训基地,至今已培养乡村医生700多人,现有全日制在校临床医学专业(农村医学)学生200多人,办学成效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卫计委的充分肯定。
2000年省教育厅、卫生厅组织专家到我校进行专业设置认定评估,我校临床医疗专业评定为A级。
这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层,学校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把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作为学校服务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机遇,将临床医学专业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原有医学教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围绕基层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争取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形成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基层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
目前,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基础如下。
..1.形成了“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长期的医学教育办学中,学校注重与行业和医院的合作,成立了由紧密合作型医院的临床一线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基层医生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岗位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形成了“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了“四模块”的课程体系行业、临床专家和专业教师对临床医学工作岗位开展调研、分析、归纳后,基于临床工作过程的真实工作任务,构建了以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3.建设了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教师团队,共有63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4人、硕士33人,共占58.7%;正高级职称21人,占33.45%,副高级职称25人,占39.6%;“双师型”教师54人,占85.7%。
全部具有中级(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核心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由具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和专家担任;实验、实习环节及见习、实习带教由讲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且具临床经验5年以上的老师担任。
4.建立了“识岗—仿岗—协岗—准岗”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习得规律,让学生通过识岗体验,形成对专业的初步认知,通过仿岗实训,掌握基本技能,通过协岗见习培养职业态度,通过准(顶)岗实习,强化职业能力,初步形成了“识岗—仿岗—协岗—准岗”“四阶梯”的实践教学模式。
5.拥有较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我院已拥有校内外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条件,其中校内建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临床实训中心包括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室、心肺复苏实训室、诊断学和内科学实训室、模拟手术室、外科学实训室、妇产科学实训室、儿科学实训室、康复实训室和模拟病房,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
目前,我校拥有稳定的医学类教学实习医院130余家,有承担专业课教学的附属医院1家(湘潭市中心医院),拥有市二级以上教学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习基地10家。
(三)专业建设存在问题1、教育理论有待进一步提升大至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小到课程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改革都需要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指导,因此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用性人的培养模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2、院校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特殊要求,培养具有实用性的临床专业人才很多临床技能都需要到医院实践,如何与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培养人、尤其是临床技能的培养,尚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深入,以求形成完善的基层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同毕业生胜任基层医生岗位工作所具有的职业能力培养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依据职业能力,需要深入进行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4、实训基地条件有待进一步建设校内基层实验实训中设备还不能高标准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临床实训中心的仿真建设尚不能满足技能培训需要,校外实训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展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