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内能与热机》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 主管领导:
一、教学内容:14.1认识内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类比法理解内能的概念,并掌握类比法。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内能的单位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动能和势能。
2、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3、通过讨论,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是等效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教学难点:1、比的方法认识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五、教具(教学)准备:烧杯、水
六、教学方法(策略):探究、实验、讨论
七、学情分析:
一、ﻬ教学内容:14.2 热量与热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温度变化关系
2、知道燃料的热值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处理,认识燃料热值的含义,了解常用燃料的热值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点:燃料热值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
五、教具(教学)准备:
六、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
七、学情分析:
一、ﻬ教学内容:14.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五、教具(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易拉罐
六、教学方法(策略):科学探究、实验、讨论、观察
七、学情分析:
一、ﻬ教学内容:14.4 热机与社会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四、教学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五、教具(教学)准备:汽油机模型及挂图
六、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
七、学情分析: 通过介绍现代交通工具的动力装置,引进热机的概念。
介绍历史上的各种热机,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做功。
介绍热机发展的历史,热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
引导学生体验“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热机的作用及其发展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内能转化
为内能为机械能
1.热机的作用:热机在人类社
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阅读教材插图想一想热机给我们
带来了什么好处?感受科学技术对
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热机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展示历史上
和现实中的让学生感受热机的丰富
多彩和广泛用途。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得
出热机的共同特点:将燃料燃烧时的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把内
通过介绍现
代交通工具
的动力装置,
引进热机的
概念。
介绍历史上
的各种热机,
分析他们的
共同点:利用
燃料燃烧释
放出的内能
做功。
介绍
热机发展的
历史,热机
在社会发展
过程中的影
响与作用。
引导学生体
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