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周 同步配置一、本周配置内容第一单元 确定位置 二、知识要点:1.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数对以(列,行)的形式表示物体的位置,如:(4,3)表示第四列,第三行。
确定列数时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确定行数时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
用数对确定位置具有唯一性。
行和列的表示法:行和列可以用数字表示,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或2.用字母表示点有时用字母来代替数对中的数字,则表示另一番含义。
如:(4,a ),因为a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则(4,a )表示第四列一整列。
(b ,3),因为b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则(b ,3)表示第三行一整行。
(a ,a ),因为a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但数对中行数和列数相等,则(a ,a )表示如(1,1)、(2,2)、(3,3)……这样特殊的点。
(a ,b ),因为a 、b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则(a ,b )可以表示网格图中的任意一点。
三、重、难点例题解析 例1、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①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②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 ,再往北300m 处。
① 跷跷板(2,4)、摩天轮(6,5)、碰碰车(5,1)②“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 ,再往北300m 处”就是在第四列、第三行,再在网格纸上找出数对(4,3)所在位置,标出秋千的位置。
在网格纸上标出数对所在的点,应该先列后行,找出与数对一一对应的点。
1123452345BAH C D E FGJ K I四、易混易错问题分析例2、请你在右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A (2,1)、B (7,1)、C (4,4)、D (9,4),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能发现所形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确定位置问题往往与前面学习的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联系,并结合图形的面积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进行考核。
五、同步精炼: (一)填空1、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如A (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 行。
B (1,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 列, 行。
2、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3、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 (2,7)表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
4、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 , )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5、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西瓜的位置记为( , )。
6、如上图:A 点用数对表示为(1,1),B 点用数对表示为( , ),C 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 是 三角形。
(二)选择0 1 2 3 4 5 6 7 8 9 10123450 1 2 3 4 5 6 7 8 9 10123451、一个点在图上的位置可用(4、6)表示,如果这个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其位置应表示为( )。
A 、(4,4)B 、(4,8)C 、(2,6)D 、(6,6) 2、下列数对中,能表示平面内任意一点的是( )。
A 、),0(xB 、)9(,xC 、)(x x ,D 、)(y x , 3、如下图:如果点X 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 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A 、(4,4) B 、(4,5) C 、(5,4) D 、(3,3)4、如上图:如果将△ABC 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5,1)B 、(1,1)C 、(7,1)D 、(3,3) 5、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 、(5,2)B 、(4,3)C 、(3,2)D 、(4,1) 6、如果A 点用数对表示为(1,5),B 点用数对表示数(1,1),C 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 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B 、钝角C 、直角D 、等腰 (三)操作题1、在下图中标出点D (3,4)、E (7,3),F (9,1)、G (4,3),再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2、①猴山的位置用(5,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出金鱼湖(6,6)、盆景园(3,8)、北门 (2,10)的位置。
0 1 2 3 4 5 6 7 8 9 1012345678910(0,0)AB CDE②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5,2)→(7,4)→(9,7)→(6,6)→(3,8)→(2,10)。
请你画出他们的游览路线。
3、先写出三角形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 )B ’( , )C ’( , )4、如图,已知A 点可用(3,2)表示。
①在图上表示B 、C 、D 、E 的位置。
② 估算五边形ABCDE 的面积。
(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代表1cm )5、动手画。
当下图无限大时,无论a 取何值,都能在图中找到点(,)M a a 所对应的位置。
①先在图中任意找出两个符合条件的M 点,并标上1M 和2M 。
②通过1M 和2M 画一条直线。
③以所画线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ABC 的轴对称图形'''A B C ,此时'''A B C 、、的位置分别为' ' ' A B C (,),(,),(,)。
6、画一画,算一算。
①在图中找出点A (a, b 2),B (b, a b ),C ( a+b ,c )并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
其中a 是最小的质数,b 是最小的奇质数,c 是最小的合数。
②画出这个三角形绕C 点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③画出把旋转后的图形先向右平移三个格,再向下平移两个格后的图形; ④如果图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0 1 2 3 4 5 6 7 8910123456789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23456789第 二 周 同步配置一、本周配置内容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二、知识要点:1.分数乘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倍或是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技巧是先约分,后计算,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法简算分数的简算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凑数法,拆分法等。
把一个分数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数相减或相加的形式,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拆分法(或加裂项法)。
如:511623=+, 1111234-=一般的,形如下面的分数都可以拆分:()111n n 1n n 1⨯=-++()d 11n n d n n d⨯=-++3.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首先要分析含有表示关系分数的分率句,寻找单位“1”。
已知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关系式为: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分率句一般分为含有“是”、“占”等字的“是字句”;和含有“比”字的“比字句”。
从分率句中确定单位“1”:单位“1”一般在紧挨着分率的前面,例如:男生是女生的45,这里的女生即是单位“1”;六年级人数比五年级人数多13,这里的五年级人数是单位“1”。
“是字句”:男生是女生的45,其中:女生是单位“1”,男生的分率是45,男、女生分率的和是(1+45),男、女生分率的差是(1-45)。
“比字句”:六年级人数比五年级人数多13,其中:五年级人数是单位“1”,,五、六年分率差是13,六年级人数是(1+13)。
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出现题中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经过分析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藏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然后进行解答。
4.画线段图的方法:单线图:一个量和这个量的部分量比较时,只需画一条线段。
双线图:两个不同的量相比较,要画两条线段。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都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整数的倒数是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三、重、难点例题解析例1、计算517×924+917×724计算517×924,根据乘法交换律可以把因数中的两个分子交换位置,即517×924=591724⨯⨯=951724⨯⨯=951724⨯,这样就同后一个算式有相同因数,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计算。
在分数乘法中,为了计算的简便,不但可以交换两个分数的位置,还可以交换它们的分子或分母的位置。
例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下35米,第二根剪下这根绳子的35,哪根绳子剪下的长?题目中没有给出绳子的长度,可以抓住两根绳子同样长这一已知条件。
绳子的长度决定剪下的绳子的长短。
(1)假设两根绳子都是1米长,第一根剪下的就是35米,第二根剪下的是:1×35=35(米),35=35;(2)如果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假设是2米,第二根绳子剪下的是:2×35=65(米),35<65;(3)如果绳子长度小于1米,但要大于35米,假设是45米,第二根剪下的长是45×35=1225(米),35>1225。
在具体数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进行大小比较时,要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易混易错问题分析例3、有一本青少年读物200页,小丽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4,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3。
第二天读了多少页?方法一: 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4, 14所对应的单位“1”是以这本书的页数为单位“1”。
第二天看余下的13,13是以第一天看后剩下的的页数为单位“1”。
要想求出第二天看的页数,就要先求出剩下的页数。
第一天看的页数:200×14=50(页) 剩下的页数:200-50=150(页) 第二天看的页数:150×13=50(页) 方法二: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是把全书的页数看作单位“1”,余下的页数占全书的1-14=34。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13,就是看了全书的34的13,即34×13=14。
第二天看了总页数的分率:(1-14)×13=14第二天看的页数:200×14=50(页) 五、同步精炼: (一)填空1、先填空,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