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木学》课程大纲

《树木学》课程大纲

《树木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树木学
(英文):Dendrology
课程编号:14241012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学科。

是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既重视树木的基础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当前人类对绿色世界的需求和呼声日益高涨,而陆地上最为重要的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中主要是木本树种,对这些物种人类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是保护,二是开发一些树种进行造林或者引入城市。

这就需要我们常握一定的树木学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树木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并向纵深发展。

所以本科阶段掌握扎实的树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鉴别、研究树种分类的技能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能够熟练地鉴定树种,并掌握重要科、属、种的识别特征。

学生熟记列出的课堂和校内实验实习涉及的属种拉丁学名100个。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树木的习性、树皮、树枝、果实、球果、叶独立鉴定我校校园以及合肥市市内常见树种。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应该熟悉我国主要树种资源、树种分布和用途。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树木、树木学以及一些相近的学科异同点,如,园林树木学、观棠树木学。

(2)理解树木学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 林业基础生物学研究。

2. 林业生态建设的必须学科。

3. 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3)树木学的学习方法:《树木学》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

兴趣是学习树木学的最佳方法。

而且必须具备基本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包括一般《植物学》的植物微观形态知识和、《植物分类学》的宏观形态知识。

(4)树木学发展史:重点是理解树木学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认识到我国资源丰富,然而科研比较落后。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现代生物科技术运用于树木学。

把树木学知识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树木学的基本概念
(2)讲解树木学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灌输学习树木学的特有学习方式或方法,让学生第一堂课牢记于心,坚立远大的学习理想和目标。

第一章树木学分类学基本知识(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分类等级界、门、纲、属、种
(2)理解全世界使用较多的三个分类系统,重点了解下克朗奎斯特系统。

(3)理解树木分类的依据的性状。

(4)正确使用检索表
(5)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6)树种分布区和中国树种分布概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分类学种的概念,检索表
(2)教学难点:学生前期《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知识一般不扎实,讲解较难,在有限
是时间内,讲得更通俗一些是必须的。

1.1分类等级及分类学种概念(1学时)
1.2三个分类系统(1学时)
1.3 检索表(1学时)
1.4 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1学时)
1.5 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1学时)
1.6 树种分布区和中国树种分布概况(1学时)
第二章裸子植物(1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木本植物包括了木本蕨类植物与木本种子植物两类,其中木本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木本被子植物,明确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2)正确理解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麻黄科科级特征
(3)正确理解和记忆各科代表物种的识别形态、分布、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以及它们的用途。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形态不同点,常见种的区分及林业或生产用途。

松科亚科的划分,柏科亚科的划分
(2)教学难点:形态区别的正确理解和实物的对照。

2.1 苏铁科、银杏科、南洋杉科(2学时)
2.2 冷杉亚科(2学时)
2.3落叶松亚科(2学时)
2.4松亚科(2学时)
2.5杉科、柏科(2学时)
2.6三尖杉科、红豆杉科、麻黄科(2学时)
第三章被子植物(2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科科级、属级特征,建立植物类群各科的实体框架。

熟练识别各科的常见代表种并记忆这些物种的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科、属理论中植物形态和结构特征。

3.1 被子植物的简要回顾: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的最进化类群,基本特征,真花学说,假花学说以及相应的几个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了两大类群,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

(1学时)
3.2 木兰科、樟科(2学时)
3.3榆科、桑科(2学时)
3.4胡桃科、桦木科(2学时)
3.5 壳斗科(2学时)
3.6 茶科、椴树科(2学时)
3.7杨柳科、杜鹃花科(2学时)
3.8 绣线菊亚科(2学时)
3.9蔷薇亚科、苹果亚科(2学时)
3.10含羞草科(2学时)
3.11、云实科、蝶形花科(2学时)
3.11 胡颓子科、桃金娘科(2学时)
3.12 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2学时)
3.13 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2学时)
3.14 苦木科、楝科、芸香科(1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任宪威. 树木学(北方本).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祁承红,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
005.
3.张志翔. 树木学(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会,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