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气象学第三章

动力气象学第三章

热成风为零,反之亦然
等压面上温度分布均匀
--正压大气情形,密度仅仅和气压有关
P+与P-之间二个气 柱重量相同,密度 相同
--高度也相同
-- P+与P-平行
--热成风为0
等压面上温度分布不均匀
--斜压大气情形,暖区密度减少,气柱 膨胀。
P+与P-之间二个气柱 重量相同,密度暖区 小于冷区
--高度h1>h2
u Vu * , t Tt *
这里的q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气 象要素,还包括方程各项。
比较物理量的大小,可以比较特 征量的大小。
如:已知:
u Vu*,t Tt*
则:
u t
V T
u * t *
V 是 u 的特征量,u* 是其无量纲量。
T t
t *
在中纬度大尺度大气运动,各物理 量的特征量为:
w T
VW L
W2 H
1 zP 0 H
G
f 0V
W
H2
10-7 10-7 10-8 101 101 10-3 10-9 --ms-2
⑴ 分子粘性力可以忽略 不考虑分子粘性和湍流粘性 ——“自由大气”
分子粘性很小 短期天气过程不计; 气候学中不能忽略!
高层:层流,分子、湍流粘性力可略-自由大气; 低层:湍流粘性力重要,分子粘性力可略 -湍流边界层
R0
101, 特征惯性力很小,加速度很小,可忽略 满足准地转;
R0 100, 非地转。
a) 中纬度大尺度运动:
f0
~ 104 s,V
~ 101
m s
L ~ 106 m
R0
V f0L
~ 101 1
——准地转
b) 中纬度中小尺度运动:
f0
~ 104 s,V
~ 101
m s
L ~ 105 m
R0
二、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
u u u v u w u 1 p ~fw fv 2u t x y z x
V T
10-4
V2 L
10-4
VW H
10-5
f V 1 h P
0 L
f 0W
0
V
H2
10-3 10-6 10-3 10-6
--ms-2
其中:
2u
2u x 2
2u y 2
2u z 2
水平压力梯度力与科氏力相平衡 运动学特征:
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
地转风的表达
P
Vg
1 f
k h
南半球: 0, f 0
在南半球:高压——反气旋——逆时针
⒉垂直方向上:
1 p g 0
z
--静力平衡 不仅适用于大尺度系统, 还适于中小尺度系统。
冬季:
(5)天气系统槽脊倾斜
-- P+与P-不平行
--热成风不为0
可见:热成风是与大气的斜压性相 联系,与热力作用相关。
已知地转风:
Vg
1
k p
f
1
k
1
k
f
f
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为:
Vg
1
( )
k
p f p
进一步:
1
p
而 P
RT
Vg p
R fP
(T
)P
k
等压面上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引起了热成风
第三章 尺度分析与自由大气中的风场
目的:对方程进行简化, 突出主要因子,研究运动的主要特征。 途径:分析各因子(各项)大小,
大--重要 小--次要
一、尺度分析的概念
将任一物理量写作: q Qq *
其中: Q--特征量, 表示该物理量的一般大小; 常量;有量纲
q* --无量纲量,
量级在 100,表示物理量的具体大小; 变量;没有量纲
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
dV dt
1
hP
fk V
fk Vg fk V fk V
地转运动:
V 0
dV
0
dt
天气系统不变
V 0
dV
0
dt
地转偏差是天气系统变化的重要原因 。
准地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大气运动
七、热成风
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 ——由热力作用引起的
(1)正压大气和斜压大气
⑵ 取“零级近似”, 即只保留量级最大项,得到的简化方程为:
1
p x
fv
0
1
p y
fu
0
1
p z
g
0
水平方向精度:10-4 10-3=10-1,垂直方向:10-3 101=10-4
1、水平方向上:
1
h
p
fk V
0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科氏力=0
--地转平衡
地转平衡运动的特征: 动力学特征:
VV V ~
L2 L2 H 2
v u v v v w v 1 p fu 2v t x y z y
V T
V2 L
VW H
1 hP 0 L
f 0V
V
H2
10-4 10-4 10-5 10-3 10-3 10-6 --ms-2
w u w v w w w 1 p g ~fu 2w t x y z z
T t
u
T x
v
T y
(
d
)w
0
五、重要的无量纲数:
“流体力学”中进行尺度分析的步骤:
1)把方程各项写作 “特征量×无量纲量”的形式。
2)化为“无量纲方程” : 用方程中某一项的特征量同除方程
的每一项(量纲齐次性原理) ——无量纲方程 ——各项前面的系数-无量纲(数) ——体现各项的相对重要性。
dP gdz
——Z坐标向P坐标的转换的物理基础
对上式从Z高度积分到大气顶H:
PH dP
H
gdz
P(z)
z
H
PH P(z) z gdz
H
P(z) z gdz
推论:垂直气压梯度力=浮力
三、连续方程的零级简化形式:
u v 0 x y
--水平无辐散
四、热力学方程的简化:(绝热)
例:
u u u v u 1 p fv
t x y x
V V2 TL
1 hP f 0V
0 L
两边同除以科氏力的特征量 f0V
R0
(
u * t *
u*
u * x*
v*
u* ) y *
1
*
p* x*
f
*v*
其中:
R0
T
V2 L
f 0V
L1 ~;
V 0
hP
L
~
f0V
特征惯性力项 特征科氏力项
(3)整层大气的平均运动,体现的是 上下相同的部分,属于正压分量--动 力过程结果。
500hPa为对流层中层,体现的是 大气上下平均状况,相当正压层。
上层与下层大气的差,体现的是上
下不同的部分,属于斜压分量--热力
过程例结如果:。V(200hPa)
-
V(850hPa)
(4)高原的动力与热力作用例: 夏季:
( T )P 0时,力管项=0,
大气具有正压流体的性质;
( T )P 0时,力管项 0,
大气具有斜压流体的性质。
大气斜压性与等压面上温度分布 不均匀相联系
--热力过程相对应;
(二)热成风
地转风,Z坐标:
Vg
1
k P,
f
取决于P--与等压面的坡度有关
若不同高度上的等压面都平行,
则各高度上的Vg都相等。
V ~ 101 ms1;W ~ 102 ms1; L ~ 106 m; H ~ 104 m
P0 ~ 105 N m2 (1000hPa)
h P ~ 103 N m2
z P ~ P0
~ 100 kg m3
z ~ 102 kg m3 h ~ 0
空气分子的粘性系数 : ~101m2s1
f ~ ~f ~ 104 s1
对中高纬地区 f
2 sin 2 7.292105
2 S 1 2
2 3600 24 S 1
T ~ 105 s L 水平尺度: V
大尺度为106m;中尺度为105m; 小尺度为104m
时间尺度: 大尺度为105s;中尺度为104s; 小尺度为103s
对方程组进行尺度分析:
V ~ 100 f0L
——非地转
c) 热带大尺度运动:
f0
~ 105 s,V
~ 101
m s
L ~ 106 m
R0
V f0L
~ 100
——非地转
d) 海洋情形:
f0
~ 104 s,V
~ 101
m s
要使得R0
V f0L
~ 101
——准地转运动
L ~ 104 m
六、地转偏差
定义: V V Vg
“流体力学”中正压流体和斜压流体 :
正压流体:密度仅仅是气压的函数,=f(P) 斜压流体:=f (P,T,盐度 )
力管项:
P
正压流体: 等压面平行于等容 面,力管项为0斜 压流体: 等压面与等容面相 交,力管项不为0
大气:
P RT , P f (P,T ) 大气一般是斜压的。
RT

从以上讨论可见: 正压大气,等压面上温度分布均
匀,热成风为0,上下运动一致。
斜压大气,等压面上温度分布不 均匀,热成风不为0,上下运动不一致。
例如: (1) 副热带高压:
从低层、到中层、直到高层,都表 现为高压(反气旋)
--正压系统 成因--动力作用; (2)夏季的青藏高原: 高层是反气旋,低层是气旋, --斜压系统 成因:热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