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林斯坦原文刊登于上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福建教育发展研究蓝皮书(2011-2012)》一、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总量与结构比例发展现状当今时代是高度注重人材开发的新时代。
职称是衡量人材在其专业工作和学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程度和造诣的重要尺度,建立科学和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也是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客观需要。
教师的职称评聘,不仅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而且在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多年来,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统一部署,在省市教育人事和职改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福建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为福建教育事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总量上看,福建中小学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逐年平稳上升,1(图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2011年,福建小学和中学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3.11和2.6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的1.2和1.8个百分点的增幅。
2从结构上看,统计数据显示,至2011年,在福建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具备中、高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而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教师约39%,(表1)3说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
1据2003至2011年《福建省教育事业统计简明资料》统计汇总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P 3根据《福建省教育事业统计简明资料2011》P271汇总表12011年福建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情况技术职务合计%高中%初中%小学%初级以下(含未定级)19916 6.521890 3.615031 5.14129958.37总计3055075237597795155337从城市和农村的比较看,福建小学专任教师中,农村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体的比例还高于城市,但福建农村初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教师总体的比例却低于城市。
4(图2、图3)从图2、图3这两个图中也可看到,与东部地区相比,福建小学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高于东部平均水平,并处于相对比较先进的全国第九位,(表2)但初中则低于东部的平均水平,且排在全国第十四位,(表3)属于中等水平。
初中教师中级以上职称较少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初中教师对职称评聘制度的看法,这一点,将会在后面调查数据中反映出来。
虽然自恢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以来,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相应地提高了教师的生活待遇。
但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教师职务评聘的有关政策也就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教师职务制度的是否合理和科学,能否顺利贯彻与实施,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人事制度配套改革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建立和推行一种具有竞争和激励机制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必然也会触动教师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难点,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纵观国外教育发达国家,其实行教师聘任制已有多年,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固定、完整的教师聘任体系,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但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毕竟与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国情有一定的差距。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理论性探讨的多,实证性研究的少;专家学者的观点多,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反映得少。
从初步进行的一些与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有密切关系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来看,也存在着一定的顶层设计过于理想化的痕迹。
为此,课题组按照国家和省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力求通过具有一定范围的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地了解基层学校教师和领导对教师聘用制度的具有群体性和倾向性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为构建人性化的竞争和激励机制提供思路和参考,以实证数据为福建教师聘用制度的改革提供资料参考和决策依据。
2013年1月31日-2月31日,课题组应用相应软件,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4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P表22011年小学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全国排序排序123456789表32011年初中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全国排序排序1234567891011121314省份湖南北京天津辽宁湖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江苏上海浙江吉林山东福建百分比64.9l 58.3l 78.9877.1170.6368.8568.0967.866.0465.0564.2761.8859.5359.24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
在此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发出数千份填写问卷的邀请,并通知各市县区教育科研人员及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填写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331份,范围包括了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77个县(区)。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课题组也到一些学校的教师召开了座谈会,833位教师也通过邮件或直接在问卷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次调查受到广大教师们的普遍欢迎,一位教师在信件中写到:“(现有的职称评聘)急需改革。
现有制度(对)基层学校已经造成很大不稳定,对高中初级教师均产生很大的消极性,如果再不进行改革,中国的教育堪忧,特别对是边远、农村、薄弱校的教育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希望领导、专家到基层进行调研,给予及时疏导解决。
为盼啊!”以下就是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以及对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二、调查及问卷的情况分析(一)关于教师职称评聘制度51.中小学教师对当前教师职称评聘总体看法与态度。
调查表明,现行的制度并未能为广大教师所理解,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依据统计学的李斯特量表分析,教师对现行职称评聘制度的总体看法的均值(2.83)处于“基本合理”与“不大合理”之间,并接近“不大合理”(图4:1-不合理;2-基本合理;3-不太合理;4-不合理,正态曲线顶端的垂线为均值),由此看来,对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势在必行。
深入的分析(多变量T 检验两两比较)发现,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具有显著差异,(表4:显著性一栏中为0.000表示出错的概率P <0.001,换言之,就是我们有99.9%的把握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即小学教师对现行制度持正面看法的比例高于中学,初中教师的反映最强烈,这其中原因可能是小学一般教师评上小高即基本到顶,而初中教师中考升学压力大,但高级职称职数相对于高中则又比较少的缘故。
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相对设计比较复杂,满足评聘需要诸多证件证书等必备条件,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调查中,一个小学的教师说:“教师职称评聘,特别是小中高应简化繁琐的程序,(现在)要经过县级、市级、再省级,真是折腾人。
”评审过程中,虽有条件和标准,但仍具有相当的弹性和解释空间,申报者虽自我感觉符合条件,但能否评上还很难说,因此从分配指标到评审结束这段时间是对每位参评教师的心理煎熬,而且能否评聘上又关系到教师的自我价值认可和诸多利益,使其精神压力倍增,在调查中发现,对现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态度认为是“反感”和“惧怕”合起来竟然达到了66.42%。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职称评聘对教师形成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一位教师在来信中写道:“职称这座大山太压抑了,多少老师不是以快乐5本调查中的现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指2012年之前的教师职称评聘相关文件和规定,不包括试点文件。
表4对现有职称制度的总体看法多重比较Scheffe (I)学段(J)学段均值差(I-J)显著性均值小学均值=2.61初中3.11-.494*.000高中2.94-.329*.000教研 2.81-.191.179*.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表5对现有职称评聘的态度态度频率百分比信任20615.5反感62947.3惧怕25519.2支持24118.1合计1331100.0的心境乐教,而是为了职称拼命教学,其结果只能说是可悲!”一位教师还表示:“真希望不要给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再造成太大心理压力”。
2.对评聘分开的看法。
自从2011年国务院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后,各省也纷纷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内进行,即评聘合一是改革的内容之一。
过去,福建与全国一样职称工作实行评聘分开方式,其初衷是通过这种模式,使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大于岗位数,从而形成竞争的态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客观地说,评聘分开与评聘结合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为此,本次调查也对此进行的了解。
从图5中可见,认为评聘分开弊大于利的比例大大高于其它的选择。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评聘分开”的模式下,符合评审条件均可自主申报,不受单位岗位职称的限制,必然会导致申报评审的人员增多,虽然各级职称评定机构控制评审通过率,但经过10年的评审,仍积累了许多取得中、小学高级职称资格还未聘任;二是原来设想的“评聘分开”模式要求单位在“自主聘任”时要打破“一聘定终生”的格局,要求教师在结构比例的范围内竞争上岗,若干年组织一次竞争上岗,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真正实施。
就算有竞争上岗,也是在岗位职数有空额的情况下,众多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角逐仅有的几个岗位,难度可想而知。
而岗位职数空额只有在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或有人退休时才会出现。
这种做法违背了“评聘分开”的初衷,仍然未打破“一聘定终生”的格局。
所以造成了很多教师评上多年未能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也严重地伤害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图6)深度分析(多变量T 检验两两比较,表略)发现,对“现有职称评聘能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个问题的选择中,负面评价在城市、县城与乡镇教师群体中依次递增,其中乡镇教师与城市教师的差异达到的统计学的显著性水平。
(P<0.001)职称竞聘环节已成为基层学校教师之间的人民内部战争,搞的不但是关系紧张,更甚的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当问到职称评聘中是否会在教师间造成矛盾时,有54.6%的教师选择“会”;36%教师选择“有时会”。
总体均值(3.37)处于“有时会”与“会”之间(1-不会;2-基本不会;3-有时会;4-会)(图7)此种产生矛盾的情况尤以中学特别初中为甚,而且在中学中,随着达标等级的降低逐次愈趋严重,尤以三级达标校更表6评聘竞争是否造成员工矛盾多重比较Scheffe (I)达标等级(J)达标等级均值差(I-J)显著性均值一级达标均值=3.29二级达标 3.37-.08.672三级达标 3.53-.24*.006其它 3.38-.09.401*.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为厉害,其与一级达标校的均值相比形成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