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乌港发展的SWOT分析

义乌港发展的SWOT分析

义乌港发展的SWOT分析
关于《义乌港发展的SWOT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义乌港是义乌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是义乌小商品通往全球的第一站,其发展战略直接关系义乌商贸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根据义乌港发展的现状,对比国内外陆港的发展态势,对义乌港发展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即SWOT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列出SWOT矩阵,明确其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为政府决策及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义乌港;陆港;SWOT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浙江省高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3111
[作者简介] 王耀燕,义乌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浙江,义乌,322000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3-0038-0003
一、引言
义乌地处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中部,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物流与小商品市场相伴相生、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了义乌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

随着国内内陆港建设的兴起,义乌市委市政府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建设并打造浙中地区第一内陆港――义乌港。

义乌港是浙江省“大通关”建设项目,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载体。

二、义乌港发展现状
义乌是浙江省运营最繁忙、业务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枢纽之一,是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义乌港总体功能定位是:围绕国际商贸名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布局完善国际物流场站基础设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抓手,以推进国际贸易体制和现代流通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小商品国际贸易、国际创造设计和国际展览为特色,培育“国际现代物流港和金融信息港”,将义乌港建设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

作为义乌港建设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义乌市内陆口岸场站,是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1050亩,总建筑面积94万m2,设计年货运量为114.4万标箱。

目前,已引进外贸出口经营公司217家,其中包括中远、中海、美国总统轮船、日本邮船和法国达飞等国际知名船公司10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31家,海关、商检已入驻办公。

2013年,义乌市政府大力推进义乌市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义乌港建设正稳步推进。

三、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依托义乌商贸市场,货源充足,需求强劲。

义乌坚持以“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包括国际商贸城,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篁园服装市场等,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成交额连续20多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

繁荣的商贸为义乌物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2.政策优惠,价格洼地,吸引大量周边货源。

自2004年10月以来,义乌市政府通过一系列优惠的物流政策,吸引了温州、衢州、湖州、绍兴等众多省内周边地区,以及上海等周边省市的货物到义乌中转,形成了量大――价优――量大的良性循环,现已基本形成了货运物流的“价格洼地”。

2013年以来,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60%以上的出口货物实现了快速放行,60%的报关单由系统自动审放,审放时间最快仅需1分钟,这也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货源在义乌港出口。

据统计,2013年义乌港集装箱施封量达49.9万标箱,义乌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量超过77万标箱,同比增长了19%;以“市场采购”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出口的义乌小商品,更是增长1.9倍,对浙江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1.3%。

3.完善的公、铁、空、海立体交通网络,通达世界。

义乌作为浙江省四大物流枢纽和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之一,已打通宁波港、上海港的出口通道,开通义新欧及义乌至北仑的铁路,具
有较为完善的公、铁、空、海立体交通网络,便于组织海铁、海陆、陆空等多种方式的多式联运,通达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二)劣势分析
1.信息化建设理念超前,但应用不足。

义乌市政府和物流企业一贯重视信息化建设,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作出很多努力。

2006年,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并开通了义乌物流网(http://),通过该平台,可进行国内线路托运站点、车源、国际线路货运代理、船公司、报关报检代理、航空货运代理、国际快递、贸易公司等各种信息的查询,为客商和物流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010年11月下旬,义乌运价指数投入试运行,现已成为全国运输业的价格风向标。

目前,义乌港二期海关智能卡口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但在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与杭州港、宁波港和金华内陆港相比,义乌港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

2.专业人才匮乏。

近年来,随着商贸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义乌各行各业的建设,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较短,城市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难以吸引到中高级人才,导致物流专业人才不足。

以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第二分公司为例,大部分员工具备多年的物流行业从业经历,熟知义乌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和业态特点,但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还有所欠缺。

3.配套设施不足。

截止目前,义乌内陆口岸场站入驻企业217
家,仓库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但周边餐饮、住宿设施较少,不能满足入驻企业的商务需求,入驻企业工作人员也存在交通等方面的不便利因素。

另外,场站仓储面积大,仓库内货物周转率较高,站内及周边交通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导致站内及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三)机会分析
1.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义乌市被列为浙江省构建“一中心三枢纽”智慧城市体系的枢纽之一,目前正处于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两区六城”建设、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支持建设现代物流和集疏运平台,使义乌港成为综合功能完备的‘始发港’和‘目的港’”,这一目标的实现已指日可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