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制度与教育
•文化的內涵包括「物質」與「非物質」。「 物質」意指各種人工的製品,「非物質」意 指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價值、和情緒的 反應,以及語言、藝術、宗教信仰等抽象的 事物。
•
文化的特質(2/3)
•文化具有習得性與傳遞性:人類由學習活動 而獲得文化,並由運用符號、透過教育的方 式,使文化代代相傳。
•文化具有累積性與選擇性:人類保存與創造 文化,使文化持續累積,並為因應社會的變 遷,選擇或修正文化。
Horton(霍頓)與Hunt(韓特)-1
•社會制度是社會關係的組織體系,包括某些 共同價值與程序,以滿足某些社會上的基本 需要。
•共同價值:意指共有的觀念與目標,例如家 庭制度中的「重視親情、愛護孩子…」。
•
關於制度的主張
Horton(霍頓)與Hunt(韓特)-2
•共同程序:意指團體成員所共同遵循的標準 化行為模式,例如家庭制度中的「日常事務 處理、共進晚餐…」。
•
經濟成長與教育制度
•在不同經濟成長(發展)的階段,其教育制 度也不盡相同,例如台灣在50年代的「初級工 業社會」,技術人力需求較為單純,所以教育 制度與內涵也較不複雜;但近年來經濟開發程 度提高,人力條件也隨之提高,並同時講求「 質」與「量」的提升,所以致使教育內涵和教 育制度有很大的改變。
•
教育的經濟功能(1/5)
•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為形成民主的必要條件(p.69表4-1)。 •教育培養政治上容忍的態度(p.70表4-2)。 •教育培養領導人才(p.71表4-3)。
•
肆、經濟與教育
•
近代社會經濟的特徵
•自動化 •企業化 •科學化 •全球化 •可以思考教育和上述特徵之間的關係?
•
教育經濟學的產生(1/2)
•
政治與教育的關係-民主政體
民主政體中的教育特徵
• 教育事權屬於人民。 • 鼓勵自由研究。 • 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啟迪民智。 • 教師具有教學自由。 • 重視民主的教學。
•
政治與教育的關係-獨裁政體
獨裁政體的要義 • 一個人或一個集團獨佔政權,無限制的行使
,以支配人民的一種政治體制。 • 注重領袖或政黨的意見,輕視人民的想法。 • 憲法及議會徒具型式,只是獨裁者的御用工
•
參、政治與教育
•
政治的概念
• 目的:控制個人與團體之間、或是團體與團 體之間的關係,亦即管理眾人之事。
• 功能:具有強制力的一種組織。
•
政治與教育的關係
• 不同政治體制(例如:民主、獨裁、君主、 共和…等)與教育的關係不盡相同。
• 以現今社會中常見的民主和獨裁體制為範例 ,討論政治體制與教育的關係。
• 例如: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等。
•
關於制度的主張
W.G.Sumner(孫末楠)
•制度是由概念與結構兩個因素所構成的。 •概念(Concept):指一個制度存在的目的
或宗旨,例如:理念、意見、學說…等。 •結構(Structure):為實現概念(目的)
的體制,例如:組織、人員、設備…等。
•
關於制度的主張
具。 •不容許在野黨存在,對不同意見沒有寬容餘
地。 • 權力集中於少數人且不必對他人負責。
•
政治與教育的關係-獨裁政體
獨裁政體中的教育特徵
• 教育事權操之於執政者。 • 培養學生馴良服從的習慣。 • 利用大眾傳播媒體統一人民意見。 • 班級社會體系反映政治組織的型態與功能。 • 偏重實用科目、輕視人文科目。
•
文化的特質(3/3)
• 文化不僅是人類異於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徵, 也是區分不同社會的主要標誌。
•
文化與教育的關係(1/2)
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 文化規範決定教育目的。 • 文化提供教育內容。 • 文化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
文化與教育的關係(2/2)
教育對文化的貢獻 • 教育具有選擇與傳遞文化的功能。 • 教育具有創造與更新文化的功能。
•主動的角色與功能:改變現有經濟結構,加 速經濟成長。
•被動的角色與功能:提供各階段經濟發展上 所需要的技術人力與人才(如上一頁「經濟成 長與教育制度 」內容)。
•
教育的經濟功能(2/5)
•直接方面:教育改進人力素質→提升生產技 術→提高勞動生產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加 速經濟成長。
社会制度与教育
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本次課程綱要
壹、社會制度與教育角色、功能的概念 貳、文化與教育 參、政治與教育 肆、經濟與教育
•
壹、社會制度與教育角色、功能的概念
•
社會制度的定義
• 為使團體井然有序而不致於零亂,所產生的 一些維繫團體生活與人類關係的必要法則, 即稱之。
• 它是由於人類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明確 、穩定、且被公認的社會行為規範。
•
貳、文化與教育
•
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 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其他作為社 會一份子所獲得的任何能力與習慣。
泰勒(Tylor,<原始文化>)
•
文化的特質(1/3)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其所含各因素彼此 相關形成一個體系,它是以一個固定的型態 或模式表現出來。
•關係體系:意指角色與地位的結構,例如家 庭制度中的「夫妻、孩子、兄弟姐妹…」。
•
教育在社會中的功能
•文化功能-教育能選擇、傳遞、創造、更新 文化。
•政治功能-孕育民主信念、培養領導人才。 •經濟功能-提供人力資源;知識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時代。 •改變社會階層功能-促進社會流動。
•為教育和經濟兩門學科的結合,是一門從經 濟的立場研究教育的科學。
•18世紀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開始注意 到教育的經濟效能,認為一國經濟的發展有賴 於該國教育的普及與發展。
•
教育經濟學的產生(2/2)
•「餘留因素(Residual factor)」:近代經 濟學者認為影響經濟成長的因素除了資源、勞 動成本、政治等因素以外,還有一些不能用各 生產因素解釋的部分,即稱之;此「餘留因素 」被認為和教育有密切關係。
•
政治與教育的關係-民主政體
民主政體的要義 • 人民有權參與國家主權的行使,亦即人民當
中的多數人對於國家的重要政策有決定權。 • 治者與被治者具有同一性質,執政者必須出
於自由選舉。 • 政府對人民或議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責,人民可用輿論或政
黨監督政府。 •必須實施憲政,厲行法治,人人平等。 • 實施多數政治,但尊重少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