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

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

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

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

浓 HNO3 将Cu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HNO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3的化合价未变,即1 .92 g Cu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1.92g64g/mol×2 =V(O2)22.4L/mol×4 解之,V(O2 )=0.336L 即通入336mLO2即可。

例2、某种由K2S和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A.64g B.94g C.70g D.140g解析:由K2S和Al2S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6Al4S9。

得K6Al4S9~~~~9S6309×32X 32g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答案:C例3、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 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A.300 ml B.250 ml C.200 ml D.100 ml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Mg HCl Mg2+ NaOH Mg(OH)2→ Al3+→ Al(OH)3Al H+ Cl- NaCl从反应的整体来观察,原溶液里的Cl- 和加入的Na+都不参加反应,最终生成NaCl,即,n(HCl)=n(NaOH)V(NaOH)= n(HCl)/ c(NaOH)=2×0.5/4=250ml答案:B例4、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2 H2O ⇌ 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将变,其原因是。

例5、已知脂肪烃C4H10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问其一氯取代物可能有几种?而解析:不少学生回答:2种。

有些甚至是不假思索地口答的,还洋洋得意地说,C4H10有两种等效氢,所以一氯取代的同分异构体就是等效氢的数目。

造成这样的错误,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没有从整体上考虑物质可能存在的结构,而是依靠记忆,或者仅凭上课模糊的印象,知道丁烷(CH3CH2CH2CH3)满足C4H10而答题的,这样答题情况,在一开始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出现在很多学生的身上。

解题时应从C4H10整体进行考虑,由于题干中未告诉我们此分子式代表的具体是什么物质(这样的题干也是有机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所以它可能是丁烷(CH3CH2CH2CH3),也可能是2-甲基丙烷((CH3)3CH),也就是说,首先要弄清C4H10本身就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接着用到“等效氢”的知识,判断出丁烷和2-甲基丙烷各有两种等效氢,所以一氯取代物应该可能有四种(Cl CH2CH2CH2CH3, CH3CH Cl CH2CH3,(CH3)3CCl,(CH3)2CH CH2Cl。

)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程序与通常相反,不是从原因来推知结果,而是从结果入手分析解题思路,逆向思维有它的独特性,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充分运用逆向思维来求解某些化学问题时,有时比正向思维来得更简单,更巧妙。

例1、a gCu 可与含有bgHNO 3的溶液恰好反应。

若a: b = 4:10.5,则被还原的HNO 3的质量为 ( )A. b gB. b 2 gC.3b 4 gD. b 4g 解析:Cu 与HNO 3反应时因硝酸的浓度的不同,其还原产物也不同。

若正向思维,则参加反应的Cu 与被还原的HNO 3之间的量的关系难以确定。

但若考虑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则问题可迎刃而解。

依题意知,参加反应的Cu 为 a 64 mol ,起酸作用的HNO 3为2a 64 mol ,其质量为 2a 64 mol ×63g/mol = 6332ag,进而可知被还原的HNO 3的质量为(b-6332 a )g , 因a : b = 4:10.5,即a = 4b 10.5 ,故被还原的HNO 3的质量为b 4g 。

例2、锌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4 g 与一定质量25%的稀H 2SO 4 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固体物质100 g ,则生成的氢气质量为( )A 、2 gB 、3 gC 、4 gD 、5 g【解析】本题如果采用正向思维将锌、铁、镁的质量分别设未知数进行分析、计算,则过程非常复杂,头绪也较多。

而采用逆向思维按以下思路解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由题意可知:锌、铁、镁三种金属全部参加反应,分别生成了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镁,则蒸发水分后所得100 g 固体物质(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镁的混合物)中,包含锌、铁、镁三种元素总质量为4 g ,其它的96 g 则为SO 4 的质量,继而根据反应中H 2与SO 4的关系,求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 g 。

由此可见逆向思维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是非常有益的。

例3、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 和N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生成的氢气质量m (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 (横坐标)的关系如下图(1)比较M 、N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由图中的两条直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解析】本题给出的是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与时间的曲线,很多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若是逆向思考:曲线上升得越快,说明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得越剧烈,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M产生的氢气质量比N多,完全反应所需时间少。

例4、根据以下图推断(假设能发生反应的均反应完全)(1)若B是水,则A是;(填化学式)(2)若B是酸溶液,则A是;(填化学式)(3)写出C与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5、在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该混合气体5㎏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的沉淀的质量是多少?【解析】本题如果按部就班,涉及到的反应较多,数据较多,计算繁琐,易于出错。

而如果把握住最终反应产物是碳酸钙,采用逆向思维,找出碳酸钙和起始反应物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之间所存在的C -CaCO 3守恒关系,则极易走出“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

三、极端思维极端思维是把研究对象或过程变化通过假设定理想的极端值,得极端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偏差发生的原因,作出合理的判断。

例1、将标准状况下的NO 、NO 2、O 2的混合气体充满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也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范围是 ( )A.139.2 < C < 122.4B. 139.2 < C < 128C. 128 < C <122.4D.无法确定解析:此题可用极端思维来分析,因溶于水后无气体剩余,若原混合气体中无NO ,则发生 4NO 2 + O 2 +2H 2O = 4 HNO 3 的反应, 5mol 气体转化为4mol HNO 3,C(HNO 3) = 45 ×122.4 (mol/L) = 128(mol/L );若原混合气体中无NO 2,则发生 4NO+3O 2 + 2H 2O = 4 HNO 3 的反应,7mol 气体转化为4mol HNO 3,C(HNO 3) = 47 ×122.4 (mol/L) = 139.2 (mol/L)。

由于是混合气体,则所得HN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范围是139.2< C < 128。

例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 2(g)+3Y 2(g) 2Z(g)的反应,其中X 2、Y 2、Z 的起始浓度依次为0.1 mol·L -1、0.3 mol·L -1、0.2 mol·L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 )A .c (Z)=0.5 mol·L -1B .c (Y 2)=0.5 mol·L -1或c (Z)=0.1 mol·L -1C .c (X 2)=0.2 mol·L -1或c (Y 2)=0.6 mol·L -1D .c (Z)=0.4 mol·L -1【解析】假设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完全,则生成物Z的浓度为:c(Z)=0.4 mol·L-1,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备选项A、D中,c(Z)≥0.4 mol·L-1不合题意。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则c(X2)=0.2 mol·L -1,显然C也不合题意。

-1,c(Y2)=0.6 mol·L【答案】B例3、用注射器吸入少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如图所示)2NO2(g)N2O4(g)(1)当活塞迅速向外拉时,气体的颜色先变_________,后变_________;最终和最初相比,_________更深。

(2)当活塞迅速向里推时,气体的颜色先变_________,后变_________;最终和最初相比,_________更深。

例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1.9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p B.m+n<p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质量分数增加【解析】当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假设平衡未发生移动(虚拟出一种中间状态),则C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2倍,而事实上平衡发生了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C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9倍,则可认为由虚拟中间状态向逆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

即增大。

【答案】BC例5、一容积固定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1 mol 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反应:PCl5(g) PCl3(g)+Cl2(g)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a%,若在同一温度和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 mol PCl5,反应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b%,则a和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解析】(虚拟法)题目给出了状态1和状态2,为解决问题虚拟出状态3,状态3容器容积是状态1(或状态2)的2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