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专题话题一:爱国素材1:郑和千年独舞——1405年7月11日,历史定格在这一天。
这一天,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由百余艘大小船只,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历时28年,七下大西洋。
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为当时世界之最,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是世界航海史之壮举。
郑和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带着“扬国威、示富强”的使命,在大西洋宽广无垠的海面上驰骋。
以惊涛骇浪为乐,以电闪雷鸣为伍,以飞鸟游鱼为伴,伫立于船头的身影,撕裂了大西洋千百年的孤独。
他随波独舞,以大洋为章,用自己特有方式书写了一部巨篇史诗。
[点拨] 郑和是历史上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亦是一位伟大和平使者。
透过他的事迹体现出中华民族一种积极向上、不怕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折射出几千年华夏文明沉淀形成的包容、智慧、和平的丰厚文化底蕴。
素材2:富贵不淫男儿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留他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腔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点拨]“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素材3:卖国秦桧臭万年——南宋秦桧,窃居要职,对皇上甜言蜜语:“桧荷国恩,甚惭无极。
”实则卖国求荣,竭力破坏抗金,谋杀了民族英雄岳飞,遭世世代代人民唾骂。
人们还铸成他的铁像跪在岳飞坟前。
他的墓碑是地块无字碑,意为“秽德丑行不屑书也”。
人们把秦桧的墓地称为“狗葬村”,把油条叫着“油炸桧”,以表达对他的愤慨之情。
素材4: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时,匈奴危害边疆。
年仅21岁的霍去病率军追击匈奴到了狼居胥,封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
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瀚海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他曾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
[点拨]是什么激励着霍去病马不缷鞍、衣不机卸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气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话题二:感恩素材1:“感恩节”的由来——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
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
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
春天来了,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
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这年秋季玉米丰收,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用烤火鸡和玉米糕点款待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带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欢唱歌舞,通宵达旦。
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
[点拨]白人移民为了感谢无私慷慨的印第安人曾给予他们的救助,每年都要举行感恩会来款待印第安人,这种感恩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适用话题]素材适用于“感恩”“爱的传递”等话题。
素材2:感恩的庄稼——在以色列,每当庄稼成熟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予收割。
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谢上帝,就用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同时又给那些路过此地的贫苦人以方便,让他们可以随时收割这些庄稼。
你也许不像犹太人那样信奉上帝,但你一定知道这样一句俗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点拨]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造成社会阶层之间巨大的心理隔阂,相互理解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
[适用话题]素材可应用于“公平”或“感动”一类的话题。
素材3:“信义妻子”5年替亡夫还债20万元——家住安徽省全椒县白酒村的刘恩连,5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和年迈的婆婆,还有20多万元的外债。
5年来,刘恩连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将欠款一笔一笔偿还,用诚信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努力还债的同时,刘恩连还精心照料两个女儿和年迈的婆婆。
得知情况后,当地有关部门将她家纳入了低保。
但她的坚持也感染了很多人,在她所欠的债务中,有不少是亲友接济的,亲友们都明确表示不用再还了,可她执意每一笔都要还上。
刘恩连说:“一年还不掉两年还,把钱还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5年来,刘恩连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笔一笔偿还着丈夫留下来的债务。
眼看快还清了,刘恩连心里却仍有一个遗憾。
刘恩连说:“我丈夫在医院抢救室的时候,有一个好心的陌生人给我打了1万块钱,我希望有她的信息,在我有生之年,把这钱还上。
”[点拨]在刘恩连的身上,集中了善良、勤劳、孝顺、感恩等众多美德。
她把诚信看成另一张身份证,宁肯苦一些、难一些,也不逃避责任,不亏欠良心。
像这样一诺千金的人,路会越走越宽。
【话题拓展】善良、勤劳、孝顺、感恩、良知抒情议论:1.感恩亲情亲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存,更有精神支撑终生受益的教诲。
翠翠祖父的告诫:“做一个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
”(沈从文《边城》)认识母爱(宽厚仁慈,坚定执着,无私无怨),珍惜母爱(不要到永远失去的时候才想起),回馈母爱。
(史铁生《合欢树》)2.感恩友情昔日的友情,提起来,一片温馨。
干枯的人生旅程中,它将永远供给我们新的慰藉,重燃我们将熄的希望:友情醇厚,它不令人悲,不令人醉,而令人宽慰。
珍惜友情吧!(於犁华《亲情·旧情·友情〉友谊可以调剂人的感情,可以增进人的智慧,可以获得又一次生命。
(培根《论友谊》。
)3.感恩师长哪怕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几个字的问候,也能表达对师长的敬爱,关键是有这颗心。
(季羡林《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4.爱相遇的人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在墙上画成了永不凋落的叶子,鼓舞、换回了年轻的琼珊的生命。
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一切相遇的人,这是责任,是本份。
(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5.爱社会人首先是社会的,社会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价值,“记住我”的最好方式是用你的善良助人的行动,一个毫无保留献出自己一切的人,便是一个永存的人。
(泰斯特《记住我》)。
人的和谐营造了社会的繁荣。
爱这个社会,与社会协调,才能共生共荣。
(爱因斯坦《社会和个人》)6.珍惜旧情,润泽人生“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王粲《登楼赋》)柳永亦然。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八声甘州》)“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对故居的思念,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
感伤离别,思恋旧情,在分离的岁月里,也是一种充实,一种寄托,一种人生的滋味。
(柳永《雨铃霖》) “叶上初阳干宿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久在异乡的人,能够梦人芙蓉浦,对话渔郎,何尝不是一种慰藉,一种解脱,一种人生的眷恋?不忘故友,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
(周邦彦《苏幕遮》)7.享受自然,快意人生人生之短,俯仰一生。
何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快然自足?(王羲之《兰亭集序》)清风、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适当放弃“不急之务”,休闲自娱,也是呵护生命的可取之法。
到大自然怀抱中,提倡慢生活,这是现代人的新理念。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8.学会感恩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只要让家人快乐,再苦再累心也甘。
里柯克《我们是怎样过母亲的》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学会受爱,学会享受妈妈的付出,让妈妈觉得对儿女有价值,就会真正感到快乐;二是学会爱,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愿望作为借口,去给母亲做什么,那样只会伤害母亲。
成语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衔环结;陆绩怀橘遗亲;诸葛亮鞠躬尽瘁话题三:孝顺素材1: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素材2:孝顺的大款——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
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
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
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
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
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素材3:公务员廖天野殴父——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
这名殴打父亲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廖天野,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
对于记者“为何要打父亲”的提问,廖天野以“家庭矛盾”四个字回应。
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2018感动中国人物) 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 浙江男子心痛父母装直达电梯而遭邻居反对买下整栋楼的新闻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并引起了各界褒贬不一的看法和议论易中天巧施孝心话题四:梦想素材1:缩小你的梦想——世界着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成绩提高1厘米。
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
出于信任,广告商也没有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
心平气和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后来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
如果当初广告商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未必敢揽这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