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工程经济分析中的经济学原理10

第一讲 工程经济分析中的经济学原理10


工程经济学在我国:
通常被称为“技术经济学”,起源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 的“技术经济性分析”或“技术经济论证”。 技术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的学科分支。 学科发展:50年代时留学前苏联、留学英美的学者有一 次大综合。留学前苏联的家者学习的是技术经济分析、项 目论证、设备管理。留学英美的家者学习的主要是项目的 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学牵涉到美、苏、日多个学科,但又与这些学 科不完全对应。如工程经济、经济性工学、科技管理、工 程管理、技术管理。
确定目标 寻找关键要素
穷举方案
评价方案
决策
放弃该项活动或 重新构思方案

满意否?

目标实现 方案实施
原理二:决策上考虑的成本都是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当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就必然失 去了作其它用途而得到收入的可能性,机会成本源 自资源的稀缺性。
会计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时发生的各项货币支出的 记录,会计账薄上的成本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工程经济学在我国:
“一五”,学前苏联,对重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此时的论证是静态的。
“二五”,由于左的思想的出现,片面追求速度,否定 技术经济分析的必要性,遭受了巨大损失。“三边工程” 1962年,将技术经济列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六个重大科 研课题(资源、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基础科学、技 术经济) 之一,技术经济研究较为活跃,但随之受到 “文革”的摧残。 1978年后,又重新受到重视,列入108项全国重点科研 项目,成立了技术经济研究会,国务院也成立了技术经 济研究中心。 2000年工程院下设工程管理学部,从事技术经济研究的 知名院士有:李京文、徐寿波、何继善等。
一、工程经济学涵义及其发展
1、什么是工程经济学 工程 + 经济 工程:要利用大型复杂设备, 并按一定计划进行的工作。 经济:节约。
工程项目面临的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寻找可行的技术生
产符合项目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二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
必须考虑经济效益或效率,从可行的方案 中找出最优的,达到经济合理。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
强调的是技术可行性基础之上的经济分析。 是系统的综合评价。 着眼点放在各方案的差异上,以简化分析和 计算。 讨论的经济效果与未来有关,有大量“不确 定因素”和“随机因素”,是建立在预测基 础上的学科。
2、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工程经济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 的惠灵顿(A. M. Wellington),1887年他在 《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一书中,对工程经 济作了精辟的论述-----“工程经济并不是建造 艺术。我们不妨把它精确地定义为一门少花 钱多办事的艺术”。他最先提出了工程利息 的概念。 这些观点为工程投资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 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神舟飞船上一个普通二极管,为何要比电视机 上的贵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技术可行是 前提
前苏联的家电和机械,形象就是傻大黑粗,不 好看,说不定有很多小毛病,但耐用,不偷工 减料,这和日本货本质不同。日本货的特点是 好看、轻巧,头几年毛病少,但毛病出来后, 修都来不及。 市场竞争中谁是 赢家?
工程经济学的定义
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选择 为实现既定目标选择方案

工程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在工程项目决 策上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关于个人决策的几个 原理及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
原理一:决策时总要面对权衡取舍的问题 原理二:决策上考虑的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决策总是考虑边际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
第一讲 工程经济分析中 的经济学原理
主要参考教材: 1、赵国杰,《工程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亨利· 马尔科姆· 斯坦纳著,《工程经济学原 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清 华大学出版社,1996 4、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历史沿革
1920年,戈尔德曼(O.B. Goldman)在他 的著作《财务工程学》中指出:“有一种奇 怪而遗憾的现象,在许多工程学著作中,没 有或很少考虑成本问题,实际上,工程师最 基本的责任是考虑成本,以便取得真正的经 济效益,即赢得最大可能数量的货币,获得 最佳的财务效益…”。
他提出了决定相对价值的复利模型,及不同 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的思路,为工程经济 学的许多基本原理产生奠定了基础。
4、如何学好工程经济学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均应按照费用 效益分析的思想和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勤于动手,多做练习
管院MPM课程设置中的 相关课程分工
工程经济学(偏资金等值变换、评价指 标体系、不确定性分析) 项目融资(偏资金筹措和使用,第6章) 项目评估方法与案例(偏行业案例及应 用软件)
原理一:人们做决策时总要面对 权衡取舍的问题
为了得到我们喜欢的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 弃另一件我们也喜欢的东西。决策要求我们在 目标间权衡取舍。 回想:报考MPM的决策过程 找工作(工资高与轻松),消费(先买房还是 先买车)。 决策的内容(个人和社会)
项目决策程序 : 在多个方案间选择,或有无方案间选择 “什么都不做”永远是一个可考虑的方案
生活中机会成本举例
• 大学毕业后直接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 放弃工作所获得的收入。 • 某人管理自己企业的机会成本 放弃在其他地方工作所得到的收入 • 用自有资金开办企业的机会成本 这笔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如购买国债或其它投资) 可以得到的收入。
决策者使用的成本
案例:Jack获得MBA学位后开了一家商店,自有资金
教学计划 :
每次授课内容见教学大纲,请稍作预习,第9次课 为串讲和复习课。
考试方式:
最后一次课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课程成主要内容
一、工程经济学涵义及学科发展 二、工程经济学与经济学 三、经济学关于决策的几个原理 四、与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工程经济学与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 “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 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问题的 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 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科学,因为他们所 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定义围绕着资源稀缺性问题和无限欲望的问
题阐述。
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中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倘若资源不是稀缺的,我们研究经济学就失去了意义,每一个人 都能随心所欲的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某一物品是否生产过多,无 关紧要了,资源配置是否高效也没关系了…。
纵观人类历史,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稀缺性 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是绝对的。 经济学中的稀缺又是相对的稀缺。不是绝对数 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的稀缺。
项目的进展过程
一个项目从设想的产生,直到项目生产 期(服务期)终止,往往要经历一个相 当长的时间,对于工业项目而言,这个 时间通常有10–30年不等。通常把项目投 资从产生一直到终止的时间划分为:投 资前期、投资期、生产期。 工程经济分析在什么时候进行呢?数据 从何而来?
表 工程项目的进展过程
投资决策
清 胡澹庵《解人颐》收录之 《不知足》
不同的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不 同的 市场经济
-------价高者得 威权社会 -------位尊者得 无法无天的乱世 -------力大者得 共产主义社会 --------最需者得
经济系统的运行
你有没有担心过某一天起床,早餐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店都没有开门,菜市场卖菜的也都 确定生产的种类与数量 没来,整个社会变得一团糟了? 如何生产?

方式:计划和市场 为谁生产? 作的呢? - 合理分配生产成果 经济如何组织,谁做出经济决策,以什 么程序做出决策
经济系统运行的两种 高效使用资源 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系统是如何运
稀缺的资源不能满足所有的欲望,迫使 我们作出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 “选择的科学”。 工程经济学:在资源条件既定情况下, 对不同的项目间作出选择。(P5)
投资前期 投资期
竣工验收
生产期
机 会 初 步 研究 可 行 性 研 (鉴别 究 投 资 (初步 方向) 选 择 阶段)
可 行 评价 性 研 报告 究 (评价 (项目 和 决 拟 定 策阶 阶 段 段) )
谈判 和签 订合 同阶 段
工 程 施 工 阶 段
安 装 阶 段
试 运 转 阶 段
生产 评价 经营 总结 阶段 阶段
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的关系
工程经济学围绕工程、技术方案实施 过程中的有关经济活动的问题进行分析、 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风险性分析等。
技术经济学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 了有关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理论,资产评估理论和高新技术产业 的技术管理等。 技术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更宽。
3、MPM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相关问题:
利息与宗教

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禁止有息借贷。 犹太十戒:向同族兄弟借钱不要收取利息;你可以向外国人收取 利息,但绝不能向自己的同胞收取利息。 《古兰经》指出:真主允许买卖,而禁止利息

我国古代的利息观
学科发展历史沿革
1977年,工程经济学家里格斯(J.L. Riggs) 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一书,系统阐明 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现金流管理、投资决策 原理、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等,使工程经济 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整与充实,从而成为国 外许多高等学府的通用教材。 目前,工程经济学的发展侧重于用概率统计 进行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和随机分析等新 方法的研究上,也更注重宏观的社会效益分 析、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习这门课的主要 目的应是“如何从经济的角度来选择最 佳项目或方案”,掌握相关原理和方法。
工程经济学也可用于个人的经济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