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一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分析意境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杜甫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分析技巧型?(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 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 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 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8. 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1.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 夸张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反问加强语气7.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1)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之情)(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有何效果?(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李白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2004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步骤一)。
②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步骤二) 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更新时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指导(2)分析语言型?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词句的语言把握如:---- 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步骤一),“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炼字型?为什么??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白居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李白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一),诗人玉阶伫立仰见飞鸟,归期无望(步骤二)“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苏拭,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00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步骤三)。
(步骤一),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步骤三)。
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
一词领全诗型?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雄浑豪放[江城子]看孙郎。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巧真切[浣溪沙]流畅自然[虞美人]凄苦绰约[声声慢]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雄浑厚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壮阔雄奇[南乡子]清峭秀远[点绛脣]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5.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
[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例3·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例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例1·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例2·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例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例4·姚合·穷边词]将军坐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关。
[例5·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例1·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3·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例2·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例4·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例5·朱熹·观书]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例1·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例3·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旺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仲谋![例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例4·张孝祥·六州歌头(片段)]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念腰间剑,匣中箭,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6.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杜甫·阁夜(片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文天祥·过零丁洋(片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苏轼·临江仙(下阕)]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辛弃疾·水龙吟(片段)]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陆游·老马行(片段)]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江南。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