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方法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
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
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
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B. 7小时C. 7.5小时D. 8小时[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 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
答案为B。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例】(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1+25%)=0.80元,故选B。
【解题技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则有公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依据该公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量,则可以求出另一个量。
〖变式题〗2009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如果2010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该部门2010年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A.50%B.35%C. 60%D. 45%【解析】2009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2010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依据上面的公式,设2010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则8/(1+X)=5,解之,X=60%。
选C。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例】(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解析】2008年每件甲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2009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依据上面的公式,则2009年甲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1+20%)=5元。
2008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100=600万元,因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2009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解题技巧】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但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即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变式题1〗(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解析】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所以本题选 B。
〖变式题2〗某国2009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10年从事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生产产品的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则为100亿元×(1+10%)=110亿元。
因为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故选A。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例】(2010全国II,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解析】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变小,2009年该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不变,仍为6元。
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2009年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0万件×(1+50%)×6元=90万元。
故选C。
【解题技巧】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变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这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变式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 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4 80 40B、2 40 20C、4 80 20D、4 160 40【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有关概念。
这里的使用价值总量是指商品的数量,依据题意,该生产者每小时生产1件甲商品,因此4小时生产的商品数量是4件;每件商品的价值是40元,4件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是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仍为40元。
故D正确。
★对于涉及价值量这个重要知识点的计算题的考查屡见不鲜,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理解七个概念的含义,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其次掌握下图中的十对比例关系,其中考查较多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
3.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1)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例】(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该题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
在此题中,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
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
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
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
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
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
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解题技巧】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货币贬值,则有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货币升值,则公式为: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值率)。
〖变式题〗假设2011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39元,如果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同时该国货币升值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20元B.30元C.45元D.15元【解析】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9/(1+30%)=30元,该国货币升值50%,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1+50%)=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