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位复位手法

脱位复位手法

脱位复位手法
注意事项 2. 手法操作及适应症
1.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认真检查, 明确诊断。 整复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选择有效的复位方法。 手法要熟悉、灵活,动作要轻巧。 脱位伴有骨折者,先整复脱位,后 整复骨折。
脱位基本手法
手摸心会 拔伸牵引
杠杆支撑
适应症和作用

本法是利用杠杆为支撑点,力 量较大,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 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杠杆支撑
操作方法 采用一长1m,直径为4~5cm圆木棒, 中间部位以棉垫裹好,置于患者腋窝, 两助手上抬,术者双手握住腕部,并外 展40度向下牵引,解除肌肉痉挛,使肱 骨头摆脱盂下的阻挡。
屈伸回旋
要领:牵引下作关节 的屈伸、回旋、收 展活动,使关节头 复位,是数种手法 有机地联合应用, 因杠杆力较大,如 伴有骨质疏松症应 慎用。
端提捺正
适应症和作用 适用于各种脱位,常与拔伸牵 引联合使用。

端提捺正
操作方法 肩关节脱位,用手端托肱骨头使其 复位。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 颌关节。桡骨头脱位,以拇指向内下按 压桡骨头。
拔伸牵引
操作方法

牵引时,一助手固定脱位关节 的近端,另一助手握住伤肢进行牵 引。
拔伸牵引
要领:一助手固定脱位关 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 伤肢进行牵引,牵引力 量及方向必须根据病情 而定,在牵引过程中可 同时进行屈曲、伸直、 内收、外展及旋转手法, 如需长时间拔伸,或牵 引力不足时,还可以配 合使用宽布带协助牵引。

杠杆支撑
要领: 整复陈旧性关 节脱位,外展角度需 增大,各方面活动范 围广泛,以松解粘连。 本法因支持点与牵引 力量较大,活动范围 亦大,如有骨质疏松 和其他并发症应慎用, 应注意勿损伤血管。
屈伸回旋
Hale Waihona Puke 应症和作用 适用于肩关节脱位、髋关节脱
位。
屈伸回旋
操作方法
髋关节脱位:操作时须在屈髋 屈膝位牵引,同时内收屈曲大腿, 再外展、外旋伸直患肢。
屈伸回旋
操作方法

肩关节脱位:术者用右手握住患肢 肘部,左手握住腕部,患肢屈肘90度位, 先沿上臂畸形方向牵引,在维持牵引下, 内收、外展上臂,使肘关节贴近胸臂, 至肘接近体中线时,内收上臂使患者手 搭于对侧肩上,复位即告成功。

足蹬膝顶
操作方法 膝顶法:也是一人操作,以肘关节 脱位为例,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 一手握患肢上臂,一手握腕部,膝关节 屈曲,足蹬在患者坐的椅子上,将膝放 在患肘前,顶压肱骨下端,握腕之手顺 前臂方向用力牵引并屈曲,即可复位。


足蹬膝顶
要领:足蹬法用于整复 肩关节脱位,操作时 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 足蹬手拉,同时使患 肢内收、外旋,足跟 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 使之复位。膝顶法用 于肘关节脱位。

端提捺正
要领:综合应用端、 提、捺正(挤、按) 法使关节复位,或单 独使用其中一种。

足蹬膝顶
适应症和作用
适用于肩、肘、髋关节脱位。
足蹬膝顶
操作方法 足蹬法:通常一人操作,以肩关节为例, 患者仰卧于床上,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伤 肢腕部,将患肢伸直并外展;术者脱去鞋子, 用足底蹬于患者腋下(左侧脱位用左足,右侧 脱位用右足),足蹬手拉,缓慢用力拔伸牵引, 然后在牵引的基础上,使患肢外旋、内收,同 时足跟轻轻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即可复位。
屈伸回旋
端提捺正
足蹬膝顶
杠杆支撑
手摸心会
适应症和作用
辨明关节脱位程度及方向,做 到胸中有数。
手摸心会
操作方法 通过手法仔细触摸伤部。

手摸心会

要领:仔细触摸 伤部,辨明脱位程度 及方向。
拔伸牵引
适应症和作用

是整复脱位的基本手法,起到 “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