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藻类的分类
浮游藻类监测与分类
1
提纲
一 浮游藻类监测 二 浮游藻类分类
2
一、浮游藻类的监测
浮游藻类 监测
监测 方法
评价 方法
3
断面布设原则
➢ 断面布设的代表性
污染源附近;排污口下游;敏感区域(水源地等)
➢ 与水化学监测断面布设的一致性
同步采样;数据对比;全面评价
➢ 断面布设要考虑水体环境的整体性
对照断面;污染断面;观察断面
5
采样频次
➢ 采样频率一般2~4次/年; ➢ 时间以夏秋两季为宜; ➢ 有些湖泊可按丰枯水期采样; ➢根据排污或藻类爆发(如蓝藻爆发状况,水交换频繁 的湖泊,可随时增加采样次数。)
6
采样层次
≤2m
0.5m左右深处采集亚表层水样 若透明度很小,下层加取,制成混合样
≤5m 水表面以下0.5、1、2、3和4m等五个水层采样,取定量水样,制混合样
14
样品计数(显微镜)
显微镜的校准
将目(测微)尺放入10倍目镜内,应使用刻度清晰成像 (一般刻度面应朝下),将台(测微)尺当作显微玻片标本, 用20倍物镜进行观察,使台尺刻度清晰成像。台尺的刻度代 表标尺上的实际长度,一般每小格0.01mm。转动目镜并移 动载物台,使目尺与台尺平行,并且目尺的边沿刻度与台尺 的0点刻度重合,然后数出目尺10格相当于台尺多少格,用 这个格数去乘0.01mm,其积表示目尺10格代表标本上的长 度多少。用台尺测出视野的直径,按πr2计算视野面积。
13
样品沉淀和浓缩
➢ 沉淀和浓缩可以在筒形分液漏斗或直接在采样瓶中进行, 因为一般浮游藻类的大小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再经过碘液 固定后,下沉较快,所以静置沉淀时间一般需用24 ~ 48h。 ➢ 然后用细小玻璃管加乳胶管或小橡皮管以虹吸方式缓慢 地吸去上层的清液,注意不能搅动或吸出浮在表面和沉淀的 藻类。 ➢ 最后留下约20ml时,将沉淀物放入容积为50 ~100ml 的试剂瓶中,试剂瓶事先应精确的在30ml处做好标记,用吸 出的上层清液或蒸馏水冲洗分液漏斗或采样瓶2~3次,一起 放入试剂瓶中,在计数时定容到30ml(转移量大于30ml时可 多次虹吸。
➢ 断面布设的经济性
优化验证;样品及时运输
➢ 断面布设的连续性
长期、连续、可比性数据
4
断面布设方法
➢ 河流
平原水网地区一般不布设浮游藻类断面,建议采集着生藻类。
➢ 湖泊水库
入湖(库)口区 湖(库)中心区 湖(库)出口区 湖(库)特殊水区 沿湖(库)边排污口区 湖(库)相对清洁区
若水体是圆形或接近圆形,两岸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采样;狭长 的水域则设置三个相互平行,间隔均匀的断面。
>5m
深水水体可按3~6m间距设置采样层次,变温层以下的水层可适当少采样; 对透明度较大的深水水体,可按表层、透明度0.5倍处、1倍处、1.5倍处、 2.5倍处、3倍处取样,制混合样
水华期间 表层0.2m、亚表层层0.5m和底层各采一定量水样,制混合样
备注 若需了解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状况,可分层次分别采样,不需混合
用作测量和计数的其他镜头的每一种搭配,也都应作同 样的校准和记录。15样品计数 Nhomakorabea显微镜)
计数框及其使用
一般用容量0.1ml的计数框,计数框的实际长宽度 和每两相邻刻度之间的实际距离,应事先用测微尺准 确测量并记录。注液前,将盖玻片斜盖在计数框上, 将样品按左右平移的方式充分摇匀,迅速吸取0.1ml样 品到计数框中,将盖玻片平旋正位。计数框内应无气 泡,也不应有样品溢出。
8
仪器和器具
显微镜、冰箱、有机玻璃采样器、25#浮游生物网、 烧杯、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刻度吸管、胶头滴管、 硅橡胶管、乳胶管、量筒50ml、采样瓶50ml和1000ml 若干等。
9
采样工具
➢ 定量样品
1000ml、1500ml、2000ml等各种容量和不同深度型 号的有机玻璃采水器。
➢ 定性样品
分类计数必须在200个藻体以上,否则需全片或浓缩计数。 硅藻破壳不计数,藻类计数用画“正”的方式进行。 两片的数值与其平均值之差大于±15%,需进行第三片计数。
17
样品计数(显微镜)
结果换算
计算公式:N=[(A/Ac)×(Vw/V)]n 式中: N—每升原水样中浮游植物的数量(个/L); A—计数框面积(mm2); Ac—计数面积(mm2); Vw—原样定容的体积(ml); V—计数框体积(ml); n—计数所得的藻类的个数或细胞数。
➢ 定性样品 定性样品一般采样量为20ml(指管容积),加福尔马林
溶液1ml、甘油2ml。为防止样品褪色,可在样品中加1、2滴 饱和硫酸铜溶液。
➢ 对于浮于水样表层的样品(如带气囊的微囊藻)可在 样品中加入适量皂液,以便沉降。
Lugols鲁哥氏液固定液:称取40g碘及60g碘化钾(分析纯),溶
于1000ml纯水中。
25#浮游生物网(孔径为0.064mm,200孔/in,1in= 0.0254m)。
10
采样量
根据浮游藻类的密度和研究的需要量而定。
➢ 定量样品
一般以1~2L为宜,藻类密度高的采水量可少,密度 低的采水量则要多。
➢ 定性样品
一般水体中沿表层至0.5m拖滤1.5~5.0m3体积。
11
样品采集
➢ 定量样品
一般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样,采水器深入水中,根据刻 度采集不同水层的水样。
➢ 定性样品
用25#浮游生物网在表层至0.5m深处以20~30cm/s的速 度作∞形循回拖动约1~3min。
12
样品固定
➢ 定量样品 测定藻类用的水样采样后应立即加以固定以免时间延长样
品变质。固定剂用鲁哥氏液,一般用量为1L水样中加15ml鲁 哥氏液,使水样摇匀即可。
7
实验室要求
➢ 前处理室和镜检室两分开。 ➢ 每间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 显微镜室需要防潮(湿度不超过85%,否则需要除 湿),防震(工作台振幅不大于2µm,最好加橡胶垫),防 酸雾;镜头需要单独避光、防潮、防尘、防震保存(棕色干 燥器);需要醒目标志,加窗帘;需要通风设备。 ➢ 实验室内需要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购买相应的仪器 和器具。
16
样品计数(显微镜)
计数方法
➢ 计数单位:一个单细胞生物,一个自然群体,都看作一个 单位。藻类个体数亦有以细胞数计。 ➢ 视野计数法:在显微镜(400 ~ 600倍)下观察100个或 200个视野,一般计数两片。 ➢ 长条计数法:选取两相邻刻度从计数框的左边一直计数到 计数框的右边成为一个长条。一般计数三条,即第2、5、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