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 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 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 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些关系便由 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 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 开来:
• (三)毛泽东思想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 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 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
• (四)邓小平理论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 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关于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新阶段。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具体地说
• 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 • • •
• • • •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 二、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一)揭露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就在于不 懂得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三)揭露旧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根源 (四)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本质 (五)指出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 区别

•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 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 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 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 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 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 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 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 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 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 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三)深刻地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 证关系。
• 马克思指出:人们只要进行了生产活动,立即 就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 •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内容 •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 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 3、 在私有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 盾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 (四)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 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 (五)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序言
•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 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 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 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 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 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 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思想,是关于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剩余 价值学说,以及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 件、规律和前途的学说。 •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 (二)列宁主义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帝国主 义和俄国实际结合,形成的关于 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程家明 jmcheng@
教学目的
•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一步 深入理解和掌握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联系专业、社会和个人实 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为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安排
• • • • • • • • • 一、第1-3周,教学布置,动员,讲授《费尔巴哈提纲》;第2周,听吴倬的报告。 第3、4周继续讲授《费尔巴哈提纲》和政治经济批判序言。 二、第5、6周,自学《共产党宣言》,不用到教室。 三、第7周,提交读《共产党宣言》 的学习体会,布置自学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 论(哲学编),讲授选读内容。 四、第8 周,商学院研究生到教室讲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与马克 思主义的比较研究。其他专业同学自由到课,并自学《资本论》。 五、第9周,通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概要。全体到课。 六、第10周,法学、新闻专业的同学就“哲学与专业”的课题进行课堂讨论。其 他专业同学自由到课, 八、第11周,文学、艺术专业的同学就“哲学与专业”的课题进行课堂讨论。其 他专业同学自由到课, 九、第12、13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讲授选读内容。 十、14、15周自学。(包括布置的专业经典著作、《现代西方思潮概论》,经济 学:重点读现代西方经济思潮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专业:重点读现 代西方哲学思潮、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潮;其它专业重点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并 撰写读书体会,3000字以内。同时,课堂举行自由讨论(沙龙) 十一、第16周,随堂开卷考试。 注:课堂积极发言者,根据其水平,对课程成绩有重大影响。
• 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 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 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 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 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 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 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 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 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卡· 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 弗· 恩格斯于1888年作为他的"费尔巴哈 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附 录第一次发表。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 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 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 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 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 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 理解为客观的 (gegensta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 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 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 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 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 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导。 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 会形态而告终。
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的经典表述
•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二)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 过程 •
• •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与人文经典结合 • 1、《论语》、《老子》、《庄子》、《大 学》、《孟子》、《中庸》、《孙子兵法》、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2、《理想国》、《形而上学》、《蒙田随笔 集》、《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古罗 马]西塞罗)、《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忏悔录》(卢梭)、《社会契约论》、《未 来形而上学导论》、《世界社会科学名著速读》 (李茂森) • 3、《科学技术史》、《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 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系统阐述
• 共分两卷,第一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原理,批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第二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 • (一)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 史观的基本问题,指出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彻底划清了唯物史观 与唯心史观的原则界限。 • (二)具体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 用 • 1、分工的意义 : 自然分工——社会分工 • 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 • 2、生产活动与分工的关系

•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 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 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 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 七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 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 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 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 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 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 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 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 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 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 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 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 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 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 2、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
• 广义:马克思恩格斯及以后的马克思主 义者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思想, 包括列宁主义、斯大林思想中的正确的 成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发展着的马克 思主义-----科学发展观 • 狭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