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排球技术理论分析

第二讲 排球技术理论分析

8
二、移动的运用:
(1)并步:近距离的移动,如传球、垫球、拦网等 技术。经常与跨步或其他倒地击球技术结合使用。 (2)滑步:短距离的移动,来球距身体稍远,并步 不能接近球时采用。 ( 3 )交叉步:用于体侧 2~3 米左右的来球,或二传 手和拦网者在网前移动及防守两侧来球时运用。 (4)跨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滑步、交叉步、 跑步的最后一步结合运用。当来球低、速度快、距离 身体1米左右时运用较多。 (5)跑步:经常与交叉步、跨步等结合运用。 (6)综合步:主要用于身体离球较远,用一种步法 不便于完成击球动作时采用。
(三)传球技术娴熟、动作隐蔽、分球合 理、传球速度快,体现在高位传球、网口传 球。 (四)扣球技术体现全、高、快、狠、变, 能强攻、快攻结合,定点、跑动结合。 (五)拦网技术高度化、滞空化、手型合 理化,高姿直臂的屋檐式拦网,空中移位、 二次起跳拦网
6
第二节 准备姿势与移动
准备姿势的作用:
准备姿势是为了有利于起动、移动,使身体动作和心理 活动处于良好的“临战”状态。规范的准备姿势还有利于掌握 各项排球技术。包括有稍蹲、半蹲、低蹲准备姿势。 起动的作用:
上 手 发 球
23
第四节
垫球技术
一、垫球的作用与特点 (一)垫球的作用: 1 、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防守和处 理困难球。 2、还可用垫球来组织进攻。 (二)垫球的特点: 1、动作简单易学。 2 、便于接离身体远、速度快、弧度低的来球。 3、准确性不及传球高。 4、技术多样,身体触球部位不受限制。
24
二、垫球技术的演变与分类
(一)垫球技术的演变: 1、20世纪50年代,有虎口、手掌、手腕关节部 位,有抱拳垫球和翘腕垫球等方法。主要用于接各 种大力发球和扣球,当时称为下手传球。 2、20世纪60年代,前臂垫球,用于接飘球、接 扣球和吊球。 3、20世纪80年代,腰以上部位。 4、20世纪90年代,用身体任何部位。
四、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2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 用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为完成击球动作所必不可少的 与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
排球技术主要由手法和步法两部分组成。手法是指 击球时手指、手腕、手臂用力和控制球的动作手法;步 法是指快速灵活的脚步移动和助跑起跳动作。
二、排球技术的指导思想
18
(二)发球的技术分类:
1、正面上手发球 2、勾手发球
3、正面上手发飘球
发球
4、勾手发飘球 5、正面下手发球 6、侧面下手发球 7、发高吊球
8、跳发球
19
正面上手发球是指发球队员面对球网站立,利用收 腹转体动作带动手臂加速挥动,在头的右前上方用全手 掌击球过网的发球方法。这种发球击球点高,可以充分 利用腰腹和上肢的爆发力,加之运用手掌的推压动作使 球呈上旋飞行,不易出界,具有较大的攻击性和准确性。
1、讲清要领,反复示范 2、强调含胸、收腹、前倾;两膝投 影线超过脚尖 1、练习中两脚保持微动 2、多做低重心屈膝姿势的移动练习 1、结合视觉信号多做起动练习 2、多做短距离的各种抛接球练习 1、强调移动后要保持好准备姿势 2、多做网下的往返移动练习
16


第三节
发球技术
(一)发球的作用: 1 、发球是一项重要的进攻性技术,可 以直接得分; 2 、破坏对方进攻战术,减轻本方防守 压力,为防反创造条件; 3 、鼓舞全队的士气,动摇对方阵脚, 挫伤对方的锐气。 (二)发球的特点: 1 、自抛自击,成败取决于个人对发球 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心理状态; 2、站位可自选取; 3、有时间限制8秒。
25
(二)垫球技术的分类: 正面双手垫球 体侧双手垫球 背向双手垫球 跨步垫球 低姿垫球 单手垫球 按 垫 球 动 作 分 为 侧 倒 垫 球 滚翻垫球 鱼跃垫 前扑垫球 挡球 其他部位垫球
接垫球的用途分:接发球垫球、接扣球垫球、
26
接拦回球垫球、接传垫球垫球。
正面双手垫球是指运动员用双手在腹前将球垫起的 动作方法。它是最基本的垫球方法,是各项垫球技术的 基础,适合于接各种发球、扣球和拦回球,有时也用于 垫二传。 正面双手垫球在垫轻球、垫中等力量球和垫重球时, 其动作方法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以垫轻球为例。
起动是移动的开始,是在准备姿势的基础上变换身体重 心的位置,使身体便于向某方位快速移动。起动的快慢和准 确程度,决定着移动取位及时与否。 移动的作用: 及时、准确、快速的移动是击球前合理取位,以及寻找 最佳击球点的前提。包括有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跑 7 步、综合步。
一、准备姿势的运用:
( 1 )稍蹲:用于对方组织进攻,或球虽在本 方但离自己较远不需要及时移动击球时, 以及在进行二传、扣球、接速度慢弧度较 高的发球、处理球时。 ( 2 )半蹲:最基本的准备姿势,在接发球时 运用最多,在传球、拦网时也常用,也为 短距离移动和防较低来球做准备。 ( 3 )低蹲:用于后排防守与前场保护,接低 远的球和衔接各种倒地动作。
排球技术的指导思想是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是掌握排球各项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排 球技术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八个字,即全面、熟练、准确、 实用。
3
三、排球技术的分类
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比赛的先后次序分为 发球→接发球(垫球)→二传→扣球→拦 网→防守(接扣球)。 二是将排球技术分为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 两大类。 无球技术包括有准备姿势和移动; 有球技术包括发球、垫球、传球、扣球、 拦网。
1 、模仿练习,垫固定球,自垫发 力练习
13
3 、交叉步:当来球距离身体 2 米左右时,可以 使用交叉步。以向右为例,上体稍向右转, 左脚从右脚前面向右迈出一步,右脚再迅速 向右迈出一步落在左脚的右边,同时身体向 来球方向转动,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4、跨步:当来球较低且距身体较近时,可采用 跨步。首先向移动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屈 膝,上体前倾,身体中心移至跨出腿上。 5、跑步:采用跑步移动时,两臂要配合摆动, 应根据来球的方向,边跑边转身。
4
四、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发球技术趋于高点、力大、速度快、弧 度平、落点刁 发球技术击球点高,男子在 3m 以上,女子 在2.80m左右; 球离网近男子距网7.8~8.13m之间;球速快 可达100公里/小时; 突然性强,变化多(旋转与跳飘结合、轻 重力量结合),弧度平(过网占在网上沿20cm) ,落点(前后区结合,边端线结合)。 (二)垫球技术多样、合理、实用 挡垫、顶垫、脚弓、脚背垫。 5

1、准备姿势


2、抛球与引臂
3、挥臂击球
4、技术要领
20
1、准备姿势: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开立,左
脚在前,左手持球于体前。
2、抛球与引臂:左手将球平稳的垂直抛于右肩的前 上方,距离身体前30厘米,高度约1米左右,上体稍 向右侧转动,右臂抬起,屈肘后引与肩平,抬头、 挺胸、展腹、手掌自然张开。 3、挥臂击球:击球时,利用蹬地使上体向左转动, 同时收腹带动手臂向前上方挥动,在右肩前上方伸 直臂的最高点,用全手掌击球的后中部。手触球时, 手指和手掌要张开并与球相吻合,手腕要迅速做推 压动作,使击出的球呈上 旋飞行。击球后,随着身 体重心前移,迅速入场。
排球理论课
第二讲 排球技术理论
本部分的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排球技术的概念 第二节、准备姿势与移动 第三节、发球技术 第四节、垫球技术
第五节、传球技术
第六节、扣球技术
第七节、拦网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志强
1
第一节
本节主要内容: 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排球技术
二、排球技术的指导思想
三、排球技术的分类
21
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要领:
手托上抛高一米,同时抬臂右转体; 转体收腹带挥臂,弧形鞭打应用力; 全掌击球中下部,手腕推压要积极。
注意事项
一、抛球的高度和位置应固定。 二、挥臂的动作和路线要固定。 三、击球的手法和手型要固定。 四、击球的力量要适当。
22
发球技术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技 术 易 犯 错 误 纠 正 方 法
17
一、发球的作用与特点
二、发球的技术演变与分类
(一)发球的技术演变: 1、20世纪50年代,采用勾手大力和正面上手发球, 其特点是发出的球力量大、弧度低、带有上旋。 2、20世纪60年代,采用飘球,正面上手,勾手,其 特点是发出的球飞行轨迹不固定,有上下或左右 飘晃。 3、20世纪70年代,同上采用飘球技术,在发球战术 上出现用同一种发球姿势发出几种不同性能变化 的球。 4、20世纪80年代,跳发、远距离飘、高点平冲飘。 5、20世纪90年代,跳发、跳飘。
27
1、准备姿势:面对来成半蹲或稍蹲准备姿势站立。 2、垫球手型:两手掌根相靠,两手手指重叠,手
掌互握,两拇指平行向前,手腕下压,两前臂外翻 成一个平面。
3、垫球动作:当球飞到腹前约一臂距离时,两臂
夹紧前伸,插入球下,同时配合蹬地、跟腰、提肩、 顶肘、压腕、抬臂等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身体 重心随着击球动作向前上方移动。
4、击球点:保持在距腹前一臂的距离。
28
5、球触手臂部位和击球部位: 用前臂的手腕关节以上10cm左 右的两小臂桡骨内侧所构成的平 面击球的后下部。 6、击球后动作:在击球瞬间,两臂要保持稳定,身体重 心继续协调地向抬臂方向伴送球。垫击动作结束后, 立即松开双臂做好下一动作的准备。
正 面 双 手 垫 球 的 技 术 要 领 :
两臂夹紧插球下,提高送臂腕下压; 蹬地跟腰前臂垫,轻球重球有变化;
撤臂缓冲垫重球,轻球主动抬臂击。
29
垫球技术常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技术 易 犯 错 误 纠 正 方 法
正 面 垫 球
1 、互 . 屈肘、两臂不平, 击球部位不在前臂上 2、移动慢、对不正球 3 、体侧两臂横扫,手臂 内旋不够,击球面未对准 球 4 、两臂用力不当,臂摆 动过大,用力过猛,动作 不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