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光井墙体移位植筋加固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

采光井墙体移位植筋加固施工方案word参考模板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及目的 (2)第二章施工部署 (3)一、施工区段划分 (3)二、施工工序 (3)三、项目组织架构 (3)第三章植筋施工设计 (4)第四章施工方法 (8)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 (9)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瓦殿分场。

2、1#综合楼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3层公建,带一个半地下室。

3、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平板式筏板基础。

4、房屋高度为9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混凝土构件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由于本工程两处采光井处剪力墙墙体(标高为从筏板向上300MM)移位均为300MM,剪力墙厚度为400MM,为了保证本工程采光井处剪力墙定位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特别编制本植筋和加固方案,指导我方具体施工。

第二章施工部署一、施工区段划分本工程为两个采光井,首先施工1-1号采光井,其次施工1-2号采光井。

采光井编号详见下图。

二、施工工序植筋施工工序:施工准备→弹线定位→钻孔→洗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钢筋浇筑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高度为从筏板向上300MM)三、项目组织人员为保证本工程施工能有效进行,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邢春雨为组长,技术负责人张洪月、施工员赵遂成、测量员李晓光为组员的整改项目管理班子。

采用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第三章植筋施工设计(一)、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1、植筋设计应在计算和构造上防止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2、植筋仅承受轴向力,且仅允许按充分利用钢材强度的计算模式进行设计;3、植筋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应按本章的规定采用。

4、地震区的承重结构,其植筋承载力仍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其锚固深度设计值应乘以考虑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

(二)、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三)、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取=1.0(四)、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 bd应按表12.2.4的规定值采用。

取f bd=4.0(五)、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取=1.0×1.1×1.0=1.1(六)、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拨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

(七)、构造规定Ls=0.2×1.0×d×fy /4.0=0.05×d×fyLd≥1.1×1.0×Ls=1.1×0.05×d×fy=0.055×d×fy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最小锚固长度lmin应按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受拉钢筋锚固:max{0.3Ls;10d;100mm};2、受压钢筋锚固:max{0.6Ls;10d;100mm};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钻孔孔径(mm)钻孔深度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钻孔孔径(mm)钻孔深度一级8 12 100 三级12 16 238 二级10 14 165 三级16 20 317 三级8 12 159 三级20 25 396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钻孔孔径(mm)钻孔深度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钻孔孔径(mm)钻孔深度一级8 12 100 三级12 16 238二级10 14 165 三级16 20 317三级8 12 159 三级20 25 396(八)、当植筋与新增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时,其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其纵向受拉搭接长度ll,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按下列公式确定:注:1、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定义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2、当实际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值;3、对梁类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九)、植筋与新增纵向受拉钢筋在搭接部位的净间距,应按本方案的标示值确定。

若净间距超过4d,则搭接长度l l应增加2d,但净间距不得大于6d。

(十)、用于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最小厚度h min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 D为钻孔直径,应按表12.3.5确定。

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钻孔孔径(mm)钻孔深度构件厚度(mm)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钻孔孔径(mm)钻孔深度构件厚度(mm)一级8 12 100 124 三级12 16 238 270 二级10 14 165 193 三级16 20 317 357 三级8 12 159 183 三级20 25 396 446即采用先凿除一条洞满足钢筋要求的洞,再用灌浆料填充完毕后即可满足要求。

(十一)、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种植;若有困难而必需后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包裹植筋的根部。

第四章施工方法一、施工部位1、1#剪力墙混凝土浇筑高度如下图所示:2、1#结构图中1-1号和1-2号采光井如下图所示:二、施工工序施工准备→弹线定位→钻孔→洗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绑剪力墙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高度为从筏板基础向上300MM)三、施工方法机械材料准备:锚固胶、钻孔机、刷子等。

锚固胶:锚固胶的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

锚固胶必须通过设计、监理、业主同意批准,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添加掺料。

如使用环氧基锚固胶,锚固胶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的规定,如是用其它品种的锚固胶,其性能应厂家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和认证。

植筋用锚固胶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d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规定。

钢筋:本工程采光井处剪力墙钢筋如下图所示:弹线定位:根据1#结构图纸的钢筋数量及位置,测量员标注出植筋位置。

经我质检部门验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钻孔。

钻孔:检查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C30以上。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钻孔的位置,孔径和深度,外侧孔壁与钢筋混凝土构件边缘间的宽度≥5mm以上,钻孔后的孔壁完好无裂缝和蜂窝等。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钻孔孔经应比植入钢筋直经大4-6mm,钻孔深度为混凝土强度≥C30时为10d,具体要求见章节前标高和文字叙述。

清孔:钻孔后应立即清理,用刷子擦孔壁灰粉,并用压缩空气吹净钻孔内的灰粉,然后用干净物体临时封堵孔口,以防尘土,砂粒等杂物落入。

质量控制关键为钻孔必须清扫干净,以增强孔壁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植筋表面处理:植筋应先通过物理试验,采用机械法或钢丝刷除去植筋表面铁锈和氧化层,然后用丙铜除去残留油污,经处理的钢筋应尽快植入孔内,避免再次污染。

质量控制关键是钢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净,以增加与结构胶的粘结力。

结构胶灌注:大多数结构胶为双组分材料,用长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过挤压器将胶在孔内从里到外渐渐填孔并排出空气,注胶量为孔深的1/2~1/3。

质量控制关键是从底开始注胶,胶体不得有气泡存在。

钢筋植入:将处理好的植筋缓慢旋入孔内预定深度。

质量控制关键是植筋必须缓慢旋入。

养护固化:已植入孔内的钢筋在常温下养护,直至使用的结构胶到固结的规定时间。

其质量控制关键是保证固结时间,中间不得扰动。

检测试验:在植筋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是:制作与要植筋部位混凝土结构相同强调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按植筋步骤,植入3组钢筋,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进行拉拔试验。

试验用专用的钢筋测力计,当加力达到Ⅱ级钢筋屈服强度时,钢筋出现颈缩现象,继而拉断,这表明钢筋和植筋胶都是合格的。

植筋后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的植筋质量,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10%。

检测中,测力计施加的力要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大于设计部门提供的植筋设计锚固力值。

公式为:FM<FC<FYK(FC:测力计施加的力,N/mm2;FYK:钢筋的屈服强度,N/mm2;FM:植筋设计锚固力,N/mm2)。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1、植筋后,一般不允许在所植钢筋上焊接,如确实需要焊接时,焊点距离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2、保证本工程采光井处筏板基础表面干燥、干净、3、注意天气变化,植筋施工开始前要查看天气预备,要确保在植筋施工期间天气状况良好,不要在阴雨天气施工。

针对本工程在厂房内部施工,故无需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

4、钢筋必须按要求除锈,钢筋表明不能有油渍等杂物。

5、植筋所用的锚固胶必须是合格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要符合规范要求。

6、为了保证植筋质量,必须避免第四条中提到的影响植筋质量缺陷的各个因素发生,我们要从工、料、机、工艺、环境以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要做到万无一失。

7、植筋施工用电要按照项目的用电规程操作,避免违章。

8、植筋所用的设备及机具必须按找该设备或机具的操作规程操作,不允许违章操作。

9、植筋所用的材料不能到处乱扔污染环境。

10、采用植筋锚固时,其锚固部位的原构件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

若有缺陷,应先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

11、植筋用的胶粘剂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和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胶粘剂。

当植筋的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A级胶。

本工程不存在这种现象。

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