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温气冷堆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5. 高温气冷堆-模块式 客观要求:美国三里岛事故发生后,人们设法实 现核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希望在任何事故情况下 都不会发生大的核泄漏,不会危及公众与周围环境的 安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现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 概念提出: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堆型。1981年德国电站联盟 (KWU)首先提出球床模块式高核能工程系
高温堆用途
模块式高温堆建造周期2—3年,建造成本和电 价:1300美元/千瓦,3.3美分/度。 出口950℃,发电效率高,蒸汽循环40%左右, 氦气循环48%左右。 高温堆安全、经济好,用途广泛: 开采稠油和炼制石油; 生产各类化工产品; 煤气化、液化; 制氢、甲醇等等。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堆为何能获得高温?
① 采用“全陶瓷”型涂敷颗粒燃料,不用金属包 壳,能承受很高的温度,在1600℃下仍能保持燃 料颗粒的完整性; ② 采用耐高温的石墨(可承受3000℃高温)作为堆 芯结构材料; ③ 使用化学惰性的氦气作为冷却剂,它与其它材 料有很好的高温相容性。
由于这些原因,可以使高温气冷堆的冷却剂出口 温度达到950℃,是迄今各类反应堆中工作温度最高 的堆型。
第六章
高温气冷堆
主讲教师 田
鑫
主要内容
1 2 3 高温气冷堆特点 高温气冷堆结构 高温气冷堆慢化剂和冷却剂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六个入选堆型:
超高温气冷堆 气冷快堆 钠冷快堆 超临界水堆 铅/铋冷快堆 熔盐堆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燃料元件结构特点
涂敷颗粒太小,无法直接 使用,只有将涂敷颗粒分 散在石墨基体中压制成燃 料密实体,再将密实体装 入有石墨包壳组成不同形 状的燃料元件使用。 • 球形元件 • 柱形元件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烟囱 空冷器 水箱
腔室混凝土
堆芯
表面冷却系统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堆基本特点 氦气作冷却剂 石墨作慢化材料 球形燃料元件 全陶瓷堆芯结构 连续装卸燃料 非能动余热排出 无应急冷却系统 模块化建造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3. 高温气冷堆-实验堆 英国1960年建造20MW试验堆“龙堆”(Dragon)。 美国1967年建成40MWe桃花谷(Peach Bottom)实验堆。 德国1967年建成15MWe的球床高温气冷堆(AVR), 并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球形燃料元件和球床高温堆。 这三座实验堆的成功运行,证明了高温气冷堆在技 术上是可行的。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慢化剂 高温气冷堆采用石墨作为慢化剂和主要 的结构材料主要原因: 1. 热中子吸收截面小; 2. 高温下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3. 抗热震性能好。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冷却剂系统
两个循环回路:二次侧微放射性 冷却剂选择氦气的原因: 1. 化学惰性 2. 核物理性能 3. 容易净化 4. 传热性能和载热性能好 缺点:密封系统
1. 第一代气冷堆-Magnox型气冷堆 石墨为慢化剂,CO2气体为冷却剂,金属天然铀为 燃料,镁诺克斯(Magnox)合金为燃料棒的包壳材料。 1956年英国建成50 MW气冷堆电站,商用化。 70年代初期,在英、法、意、日和西班牙等国建造 3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8.2 GW(电)。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堆固有安全性 负温度系数大;在任何 情况下能自动停堆。 功率密度低(5-10 kW/L),热容量大,热稳 定性高。但堆芯相对大。 失冷时,余热可靠导热、 辐射及自然对流排出。 元件低于1600⁰C的限值。 在任何运行和事故情况 下不会发生严重事故。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基本概念
高温气冷堆(HTGR)
采用涂敷颗粒燃料,以石墨作慢化剂和堆芯结构 材料,以氦气作冷却剂的先进热中子反应堆。
高温气冷堆的特点
1、高温高效,提供高温核热的多用途核能源; 2、公认的固有安全性堆型,对环境污染小,可建在 人口密集区; 3、可获得较高的核燃料转换比。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柱形元件
棱柱块 上开有燃 料孔和冷 却剂孔, 控制棒 孔,控制 毒物孔, 装卸孔。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气冷堆堆芯结构特点
按照石墨燃料元件的结构形式分为: 球床堆 棱柱堆 堆芯一般为圆柱形,四周为石墨反射层, 反射层外为金属热屏,整个堆芯装在预应力混 凝土压力壳内。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4.高温气冷堆-原型堆 美国1968年建造330 MWe圣•符伦堡(Fort Stvrain) 电站,1976年并网。 德国1971年 建造300 MWe钍高温球床堆THTR300,1985年并网运行。 高温气冷堆在设计、燃料和材料的发展、建造和 运行方面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开始进入发电和工业 应用的商用化阶段。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HTGR主要关键技术
1. 高燃耗的颗粒核燃料元件的制造和辐射考 验; 2. 高温高压氦气回路设备的工艺技术问题。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全陶瓷堆芯结构
堆芯石墨结构
数字化控制室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气冷堆-关键技术的突破
• 氦气-冷却剂 • 全陶瓷型的热解炭涂敷颗粒作燃料(技术突破)
1960 / UK HUDDLE PATENT: TRISO COATED PARTICLE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气冷堆简介 高温气冷堆根据其燃料元件形状和结 构的不同而分为两类:
球床高温气冷堆 柱状高温气冷堆
共同点
均采用涂敷颗粒燃料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涂敷颗粒燃料:燃料核心+涂敷层
1. BISO颗粒 燃料核心 + 两种涂敷层 2. TRISO颗粒 燃料核心 + 三种涂敷层 优点:不易破损、耐高温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2. 第二代气冷堆-改进型AGR 包壳:镁铍合金,不锈钢 燃料:天然铀,2%UO2 CO2温度 400-670℃。 1963年英国建造32MWe原型堆, 1976-1988年,运行的AGR共有14座,8.9GW。 尽管AGR在性能上比Magnox堆有了很大改进,但 由于受到CO2与不锈钢元件包壳材料化学相容性的限 制(690 ℃ ),使出口温度难以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功率 密度低、燃耗低的限制,使其仍难以和压水堆在经济 上竞争 。
• • • •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气冷堆-设计概念的提出
1944 / USA
Daniels‘
SECRET REPORT
on an
HTR PEBBLE PILE
动力工程学院核能工程系
高温气冷堆发展历史 气冷堆是反应堆发展史上最早的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