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段模型。
•
工作过程——完整的行动模式
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评定反馈
制定计划
检查控制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 (2)工作领域(行动领域)
•
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综合与复杂。
• (3)学习情境
•
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
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这一宏观计划
(2)三个步骤
开发----专业技术课程 改革----公共基础课、拓展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等
构建----系统构建保障体系,为课程改革实施“保驾护航”
(推进了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 管理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机制、制度
建设的进程)
(3)四个环节
(4)三个转换
一、基本概念
院校的“学习任务”
•
•
个或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如“机械装置制作”是机械加工领域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也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课程,它 含有若干学习任务。
•
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都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岗位任务的 一般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后,学生可从事多个岗位的工
忠实再现,更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任务或技能训练任务。
•
作。岗位任务随企业劳动组织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企业,
因此,岗位任务适合用于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而不便直接用于 学校教育。
相同岗位的任务内容可能不同,不同岗位的任务内容也可能相同,
•
(2)学习任务
•
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的学习载体,是对典型
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化”处理的结果。针对一个典型工 作任务应当设计几个学习任务、如何设计学习任务,这一 般是由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数量、产品类型、工艺 流程种类以及不同的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
的具体化。
(4)学习领域
•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
的专业教学单元。
•
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 “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 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有用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处理一种典型 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
• 首先,“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
•
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
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服务,下同)流程。工作过
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
• ①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别; 而生产流程是客观的,由世界的物质规律决定。 •
•
②复杂产品的生产流程或综合性服务流程往往包含多个 工作过程,如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只有一套,而化工技术人员 却需完成多个工作过程,如“中间工序产品的检测”、“化 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新产品试制”等等。 ③只有在手工业特征比较明显的职业(如木工)工作流程 完全由一个人完成,工作过程才有可能与生产流程一致。如 果将生产流程和工作过程混为一谈。那么在很多大工业(如 化工、冶金、建材等)和综合性服务(如护理、物流等)专业中, 若真正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那么一个专业就只能 有一门专业课了。
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可迁移的、跨职业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组成图
职业能力
内容载体
学习领域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图
子例1
职业描述
子例2
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子例3
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学习情境4—开放创新型 强化独立完成工作过程及创新能力
电子产品装机装配
• (5)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等,而是 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是通过系统、 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专业通常应学会10~15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
•
•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
的完整性”。
• 在企业实践中,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经验者从事的 工作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 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即可分为“明确任务”、“制订计 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
馈”6个阶段。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著名的6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 开发的方法与解读
二〇一六年九月
(1)三个阶段
市场调研——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 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解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 式、途径。 课程开发——落实就业导向实质性的改革,解决课程设置 的原 则、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 情境的创设、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问题。
个专业(在我国针对一个职业或职业小类)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 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
(6)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是职业行动中的具
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 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 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 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 开放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而言的。
分析要点
工作过程 (经营与工作过程) 工作岗位 工作对象 工具/器材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 对工作及工作对象的要求 阈值(区分点)
引导问题
在哪些工作过程中涉及该工作任务? 生产哪些产品? 提供哪些服务? 前期产品来自哪里? 如何接受任务? 完成的产品在哪里被继续加工? 如何交付完成的任务? 客户/顾客是谁? 被分析的工作岗位在哪里? 照明条件如何? 环境条件对员工有何影响? 员工在完成任务时采取怎样的姿势? 工作任务中的操作对象是什么? 该对象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是操作设备还是维修设备) 完成该工作任务要用到哪些工具和器材? 如何使用工具/器材? 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有哪些做法? 如何组织安排? 哪些级别对工作产生影响? 与其他职业和部门之间有哪些合作及如何分界? 员工的哪些能力共同发挥作用 完成任务时必须满足哪些企业提出的要求? 顾客提出哪些要求? 社会提出哪些要求? 必须注意哪些标准、法规和质量规格? 同行业界默认哪些潜规则和标准? 工人自己对工作提出什么要求? 与其他典型工作任务有什么关系? 与其他已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有何可比之处? 与企业中其他承担相同任务的工作岗位有何共同或不同之 处? 在被分析的岗位或部门是否可能进行职业培训?
• 1、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区别 (1)课程: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是
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 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 课程,主要是指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一组有序 教育活动。 两种理解:一个是课程体系,另一个是一门一门的单元 课程。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学生能力
学习过程
基于工作 过程课程
工作过程
个性发展
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 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 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 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 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 起来。
用工作过程对应相应的课程
知识 点
能力 点
职业 素养
• 原有的概论课取消,相应的知识点在相关的课程中
体现出来。
•学习领域与项目课程的区别
•
学习领域与目前很多院校实施的项目课程既有联系又有
①学习领域常常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出现,但不完全是教
区别,主要表现在: 学项目,有时只是一些工作过程结构不完整的学习情境体化的
职业分析得到的一个课程系统。学习领域课程更加关注课程
之间的关系,关注课程的系统化结构,是项目课程的升华。
学习领域 转换:根 据认知及 职业成长 规律递进 重构行动 领域转换 为课程
学习情境 设计:根 据完整思 维及职业 特征分解 学习领域 为主题学 习单元
工 作 岗 位
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门类设置
教学设计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图
3、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1)工作过程 • 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 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 是工作人员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 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行动的程序。 • • 标准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都具有节点、方向、工作量 和成果四要素。 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 于工作过程”。
(以指针式万用表装配为项目载体)
由 详 至 简 的 引 导 文
学习情境3—开放型 强化计划与自查能力
电子产品基板的流水线加工
(以电热水器控制板流水线加工为项目载体)
学习情境2—封闭型 加强自学能力
学习情境1—封闭型 全面指导完成任务
电子产品基板的手工制作
(以台灯调光控制器的制作为项目载体)
通信接口电缆的制作
(如:冷暖、辐射、通风、气、雾、烟、尘)
(如:技术产品和技术过程、服务,文献,控制程序)
(如万用表、扳手、计算机及应用程序)
(如“故障查找策略,质量保证方法) (如:单独工作还是团组工作工作分工)
•
区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和职业 (1)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可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由一
(以电脑与打印机的通信电缆为项目载体)
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学 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 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