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一、建筑工程概况1.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1.2本工程属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本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地上建筑面积12498.52㎡,总建筑面积:13830.92㎡。
1.6项目工期:2016年3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10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2年。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2013]135号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CSUS/GBC 05-2014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GB50118-2010;13、《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3.1 场地规划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无需要保护的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的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围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合理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 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米,宽边218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建设用地面积:56066.9㎡。
3.1.3 本工程场地无水系,场地现状较为平整,设计基本保持原有场地高程,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场地无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对于大于5年树龄或胸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树木,采取移栽保护。
3.1.4 本工程场地建设强度满足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
3.2 总平面交通3.2.1 本工程机动车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及地面室外停车位相结合的方式,以地下停车库为主(878辆)、地面室外停车位为辅(113辆).3.2.2 场地采用步行系统联系各单体建筑,与车行系统不交叉,除消防车外其它车辆不进入场地部,实现人车分流。
4、建筑设计4.1 本建筑体形系数为0.25,满足不大于0.28的限值,窗墙比设计值为:东:0.01,南:0.34,西:0.01,北:0.25,窗墙比限值为:东:0.3,南:0.45,西:0.3,北:0.25,设计值均小于各方向窗墙比限值,屋顶的设计值为0.3,小于0.4的限值规定,外墙设计值为0.39,小于0.6的限值规定,建筑节能设计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XJJ001-2011)的65%节能率的要求,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4.2 外窗采用获得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产品,外窗气密性为7级,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30%。
4.3 每户住宅均有直接采光,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
4.4 电梯前室均能满足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住宅房间均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5%。
4.5 本工程采用的外窗隔声性能不低于《建筑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规定的5级,白天、夜间在关窗状态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GB50118-2010中要求。
4.6场地人行道及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的规定,每个住宅单元入口处均设宽为1.2m,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
每个单元使用的电梯均为无障碍电梯、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4.7设备、管道均设置有专门的检修井和设备房,均布置在公共部位,并设置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方便检修、改造和更换。
4.8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应采用国家和新疆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和淘汰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4.9本项目采用的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要求。
4.10本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控制均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10的要求。
1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本工程为地上十八层地下二层的剪力墙结构住宅楼。
嵌固层在负一层顶板。
本设计符合相关规规程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
本工程基础采用筏形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30;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剪力墙混凝土等级均为C30,梁板混凝土为C30。
钢筋:梁柱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12mm以下)HRB400(12mm以上)。
3结构专业暖通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50736-2012(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34-200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4)《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5)《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2014(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气象条件奇台县气候属性:严寒(C)区。
室外气象参数如下:3、采暖系统设计(一)、热源系统设计:本工程住宅户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住宅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热源由位于地下车库换热站提供采暖用水,地暖供回水温度为45~35°C,散热器供回水温度为45~35°C。
采暖总负荷:634.11KW,热指标:45W/m2。
(二)、采暖系统分区:(1)、本工程的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垂直单管顺序式。
(2)、本工程除楼梯间其余部分均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三)、采暖系统控制:(1)、热计量总表设置在地下一层热计量间。
(2)、采暖系统管道的绝热层厚度符合规的要求。
(3)、住宅楼梯间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形式为垂直单管顺序式,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具备室温调控功能;室各集、分水器均装有恒温阀,与室温控器联动,可根据室温高低调整阀门开度,通过调节流量来控制室温。
4 暖通专业给水排水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给水排水专业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2)《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2009年版(4)《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GB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36-20022.生活水源由于市政水压不稳定,本工程高低区用水均由地下车库生活用水泵房提供。
3.给水系统(1)给水总管上设置给水入户装置,设置在车库消防及给水泵房,做法详车库给水入户大样,采用机械式水表计量。
(2)给水分区:室给水系统分三个区,低区为1~6层,中区为7~11层,高区为12~18层。
低区、中区、高区由地下车库变频给水设备统一供给。
采用一户一表,住宅水表设于每层管道井。
以上满足控制项4.3.1和交叉专业控制项4.6.2。
(3)水质安全保证: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给水管道采用PPR铝塑稳态管S4系列,热熔连接,阀门采用铸钢闸阀,室生活给水支管采用PPR管。
住宅户排水支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
采用以上管材不易生锈,基本无二次水质污染情况,且不易渗水漏水。
满足控制项4.3.6。
4.用水器具(1)本设计所选用卫生洁具及用水设施均为节水节能型。
5.管网漏损控制(1)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管件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工作压力不大于产品标准标称允许的工作压力。
(2)建筑给水实行按入楼、入户二级计量,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3)在保证不低于用水器具最低工作压力的前提下,将其供水压力控制在0.2MPa以下,超过部分设置支管减压阀。
以上满足控制项4.3.2和4.3.3及一般项4.3.14。
6、排水系统(1)小区建设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将生活污水集中排至污水厂统一处理。
5 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工程概况简要说明1、设计依据:(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4(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50217(3)《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4)《民用绿色建筑设计规》GBJGJ/T229-201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36-200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项目概况:2.1本工程项目2.2变配电所位于地下车库,常用电源采用一路10kV市政中压电源供电,备用电源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
2.3变压器出线侧设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数为0.95,无功补偿带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400V线路供电围不超过200m。
2.4三相供电变压器采用D,yn11接线形式,变压器型号为SCB10,具有节能、环保、低损耗、低噪音、自带强迫通风装置的功能。
2.5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截面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GB50217附录B的相关规定。
2.6建筑照明采用T5、LED、2U~4U等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建筑各类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照度值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9-2014的规定。
楼梯间采用人体感应灯具,地下停车场等场所采用Hdl-BUS智能照明系统,定时、集中控制。
疏散指示选用高亮度LED做为光源。
2.7提高电源质量确保用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安全运行,高、低压低压配电进线及,出线柜每回路均设置多功能仪表,并设置有电力系统后台,能进行谐波、功率、电流等多项技术参数进行计量、检查、存储、分析表监视。
电能耗计量采用分户计量。
6 电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