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教师的必备素养

浅谈幼儿教师的必备素养

浅谈幼儿教师的必备素养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

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幼儿教师则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

如何承担培育祖国花朵的神圣使命,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认为当今之世,提高爱心、细心、耐心是幼儿教师的必备素养。

爱心不仅是一个情感问题,更是责任和承担。

必有两层含义;一是热爱幼教事业,只有为爱所驱动,才能自觉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幼教工作;我从事幼教工作5年了,在这1825个日夜里,陪着不知道多少个孩子开心过、伤心过,但这些点滴的回忆却打下了我热爱这份事业的地基石。

都说风雨过后见彩虹,我陪着孩子一路成长,品到了其幸福、其酸甜。

选择这份事业,我陪着孩子们一起在成长。

二是爱孩子,要心中有孩子,且视孩子为亲子。

只有这样,才能心甘情愿的一切为了孩子,孩子就是一切,任劳任怨,关怀备至。

孩子单纯、直率、简单、重感情。

孩子的性格不同,对待孩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爱,我对孩子们的爱,孩子们对我的爱。

每当清晨迎来孩子们一张张笑脸,老师早上好。

每当户外活动,带着孩子们在风里奔跑、欢呼。

每当聊天时候孩子们拥在跟前,老师,我给你说个这,老师我给
你说个那。

一切的付出,都那么值得。

更加坚信,我的选择我不后悔。

因此,爱心是幼儿教师的首要素质。

案例:班上有个叫张添瑞的小朋友,因周末在家饮食上有些不注意,周一来的时候拉肚子了,并拉在了裤子上。

看着孩子憔悴的小脸,让人既担心又心疼,我把孩子拉倒卫生间里,清理干净裤子,找些热水把孩子的身上洗干净,看着孩子露出的笑脸,那些味道已经显得不重要。

一开始孩子的别扭也变成了一句温暖的,谢谢老师。

所以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对待孩子要像自己的亲子一样,富有爱心,才能真正的收获到幸福。

细心对幼儿教师至关重要,人常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管好孩子。

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性格、兴趣、乃至饮食、睡眠等底细,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而所有这些信息的获取,都必须通过对孩子言行的细心观察、分析;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有很多琐碎的事情,但每一个琐碎的事情可以说联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快乐。

每次开学家访孩子们的时候我会细心的多了解一些孩子的性格,每天在班级里我会加强照顾生病、体弱的孩子,每次孩子尿湿裤子,我会第一时间给他们换下并清洗,一点一滴的小事,我心甘情愿为他们去做。

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细心”渗透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之中,粗心大意不行,主观想象更不行。

要学会在共性中把握个性,在个性中认识共性。

从一
定意义上讲,对孩子的实情掌握到什么程度,对孩子的教育方能深入到什么程度,才能工作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如果脱离孩子的实际、空对空讲一通,就难免隔靴瘙痒之嫌。

虽说苦口婆心,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功败垂成,事与愿违。

案例:平时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的饮食、生活、学习都是我们一天需要做的事情。

有时候孩子生病或者不舒服,我们要及时的关注,细心的照顾。

前两天班上的欢欢小朋友正在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看着孩子没有精力,我走到孩子跟前,询问孩子哪里不舒服。

没想到孩子的泪珠哗啦啦下来了,我以为是班上孩子欺负欢欢了,我伸手摸了一下孩子的额头才知道,孩子体温很高。

量了体温表原来孩子确实发烧了,让孩子喝些热水后,及时给家长打电话。

我想家长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路程,看着孩子很难受,抱起孩子去了保健室先给孩子物理降温了,后来孩子的爸爸将孩子送到医院很及时,发烧没有恶化,孩子休息了一天便开心的来园了。

听到家长道谢的话语我也只是微笑着说,这是我们幼儿老师应该做的,细心的观察,认真的照料孩子,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耐心更是幼儿教师不可缺失的素养。

好动、好新异是孩子的天性。

当今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爷、外婆…的多重呵护中成长。

难免有“皇帝”“公
主”之“独尊”的一面。

加之当今社会又是信息时代,因之孩子可以说已经“社会化”了。

他们的思想,情感,志趣性格、品质…是在多元中形成的。

环境塑造人,这种社会存在势必决定了当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多变性、多样性。

所有这一切必然给孩子的教育带来新的困惑。

如: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常常泡汤,孩子屡教屡犯。

对此,老师的“伤感”是可以理解的。

但万勿灰心,更不能放弃。

需要的倒是百折不挠,不厌其烦,孜孜不倦的“重复”“回锅”。

在这里不妨施用“拇指”教育,给“淘气”的孩子以信心和尊严,努力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哪怕一点闪光的东西,及时给与表扬、鼓励。

激发孩子自身的正能量。

在一些育儿周刊上看见,幼儿园老师一天要干100件事情,颇有感触,自己不觉得,可仔细想一想,100件事情一点也不少而且如何做好这些事情,耐心是最必不可少的。

大班的孩子比较大一些,幼儿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对待他们的教育轻不得,重不得,说的轻了孩子听不进去,说的重了孩子反感。

只能百不厌烦的给孩子讲道理,耐心开导,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同时还要加强与孩子家长的交流、沟通,以便超前掌握孩子的相关信息,提前疏导未雨筹谋、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我想这或许就是对幼儿教师要有“耐心”素养的最好诠释。

案例:赵智辉小朋友是班级的一个很特别的孩子,从第
一天进班开始,我就发现了孩子的与众不同,每次上课他总是把大拇指放到嘴巴里含着,而且我还发现孩子每次睡觉只有把拇指放在嘴巴里才能睡着,有时候看着孩子睡得很香,轻轻的把他的手拉出来,可是孩子好像不自然的又放了进去。

给孩子提醒了很多次,好像孩子还是改不过来,跟家长沟通才知道,孩子从小就是奶奶带着,爸爸妈妈上班很忙,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时候孩子想念爸爸妈妈了好像就一个人躲在墙角吃手指,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很是担心,孩子毕竟已经长大了,这样的习惯不改掉很不好。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就特别注意他,只要发现他把手放到嘴巴里就提醒他拿出来,还找了很多机会耐心的给孩子讲解吃手的不卫生以及容易生病。

并只要发现孩子有所好转就给孩子一些小小的奖励。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多少次给孩子耐心的开导,不知道多少次的拇指教育,以及跟父母沟通,一学期下来,孩子真的变化很大,有时候我偷偷观察,他一天基本上不会再吃手了。

孩子很小,很多的道理不明白,我觉得我作为孩子的老师,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去引导孩子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三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务必在日常工作中秉承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精神去炼狱。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