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赏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

观赏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

.
❖ 截顶-当树木生长接近在该地达到其最大树 体时,某些中心干明显的树种,其中心干延 长枝发生分叉或弯曲的现象。
❖ 树上长树-当离心生长日趋衰弱,具有潜伏 芽寿命长的树种,常于主枝弯曲的高位处, 萌生直立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行树冠的更 新的现象。
.
第二节 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 由于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 了对该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称之 为生态学特性。
.
(3)水分 ❖ 水分是决定树木生存、影响分布与生长发育
的重要条件之一。 ❖ 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与适应不同。
.
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可分为3类:
❖ 旱生树种:为通常在土壤水分少、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的树种,
具极强的耐旱能力,这类树种的根系通常极为发达,其叶常退化为膜质 鞘状或叶面具发达树等;
云英等。 2)镉:美青杨、桑树、旱柳、梓树、榆树、刺
槐、紫云英、芦苇、水葱、凤眼莲等。
.
较好的防火树种 木荷、杨梅、青冈、女贞、银杏、麻栎、栓
皮栎、槲栎、榉树、山茶、油茶、海桐、冬 青、蚊母、八角金盘、厚皮香、交让木、白 榄、珊瑚树、枸骨、罗汉松。
.
滞尘 ❖ 构树、丁香、锦带花、天目琼花、桧柏、
第四章 观赏树木的生物学和 生态学习性
.
❖ 生物学特性是制树木本身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
包括三个方面:
❖ ①系统发育,指树木从地球出现到消灭的整个过程。
❖ ②个体发育,一个树木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 实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 ③年生长期,树木在一年中休眠、发芽、开花、结果、 落叶的发育规律。
❖ 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
抗吸二氧化硫(SO2)的植物 抗性强 ❖ 北部地区:构树、皂荚、华北卫矛、榆树、白蜡、沙枣、
柽柳、臭椿、旱柳、侧柏、小叶黄杨、悬穗槐、加杨、 枣、刺槐。 ❖ 中部地区:大叶黄杨、珊瑚树、海桐、蚊母、棕榈、青 冈栎、夹竹桃、小叶黄杨、石栎、绵槠、构树、无花果、 凤尾兰、枸橘、枳橙、蟹橙、柑橘、金橘、大叶冬青、 山茶、厚皮香、冬青、构骨、胡颓子、樟叶槭、女贞、 小叶女贞、丝棉木、广玉兰。 ❖ 南部地区:夹竹桃、棕榈、构树、印度榕、对叶榕、高 山榕、樟叶槭、楝、扁桃、盆架树、红背桂、松叶牡丹、 小叶驳骨丹、枟果、广玉兰、细叶榕。
龙柏、刺楸、毛白杨、元宝枫、银杏、旱 柳、榆树、加杨、桑树、花曲柳、枫杨、 山桃、皂荚、梓树、黄金树、卫矛、美青 杨、复叶槭、稠李、桂曲柳、黄檗、蒙古 栎、重阳木、榉树、悬铃木、朴树、腊梅、 臭椿等。
.
敏感性监测植物
❖ 1)二氧化硫:地衣、紫花苜蓿、菠菜、胡萝卜、 凤仙花、翠菊、四季海棠、天竺葵、锦葵、含羞 草、茉莉、杏、山荆子、紫丁香、月季、枫杨、 白蜡、连翘、杜仲、雪松、红松、油松、杉木等。
不同的要求。根据树木对光的需求将树种分 为喜光树种、耐荫树种和中等耐荫树种。
.
树种的喜光性和耐荫性常因生长地区、 环境、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树种幼年 期较耐荫,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树木则要求 更多的光照。
❖ 喜光树种:落叶松属、松属(2针松)、杨属、柳属、 臭椿、刺槐;泡桐等。
❖ 耐荫树种:冷杉属、红豆杉属、铁杉属、八角属、 水青冈属、云杉属中一些种类。
.
抗性较强 ❖ 北部地区:梧桐、丝棉木、槐、合欢、板栗、刺
槐、银杏、华北卫矛、杉松、桧柏、云杉。 ❖ 中部地区:珊瑚树、梧桐、臭椿、女贞、小叶女
贞、泡桐、桑、麻栎、板栗、玉兰、紫薇、朴、 楸、梓、石榴、合欢、罗汉松、榆、皂荚、刺槐、 栀子、槐。 ❖ 南部地区:高山榕、细叶榕、菩提榕、桑、黄槿、 蒲桃、石栗、人心果、番石榴、木麻黄、米白兰、 蓝桉、蒲葵、蝴蝶果、黄葛榕、扁桃、芒果、银 桦、桂花。
楝、樟树等; ❖ 耐寒树种:如油松、毛白杨、刺槐、侧柏、榆、枣树、
胡桃等; ❖ 最耐寒树种:如落叶松、樟子松、冷杉属、白桦、蒙
古栎等。
.
❖ 应用 A、 催延花期 抑制花期:桂花,国庆。 促成栽培: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春节。 B、引种驯化 引种 驯化 南树北移(解决越冬问题) 北树南移(解决越夏的问题)
.
(2)温度
❖ 温度是树木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子,也是 树种分布区的主导因子。
❖ 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谚语说 “樟不过长江”、“杉不过淮河”就是这个 道理。
❖ 各树种因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有
很大差异。
.
根据树种对温度的要求与适应范围可分为4类: ❖ 最喜温树种:如橡胶树、椰子、团花等; ❖ 喜温树种: 如杉木、马尾松、毛竹、油桐、茶、苦
❖ 中等耐荫树种:红松、杉木、樟树、槭属、鹅耳枥 属、青冈属等。
.
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方法有生理指标法和 形态指标法两种。
❖ 生理指标法是通过光合作用测定,确光补偿点和光 饱和点。
❖ 形态指标法是根据树木的外部形态来判断树种的喜 光性和耐荫性。
❖ 其主要内容见喜光性与耐荫性树种的形态比较表:
.
喜光性与耐荫性树种的形态比较表
.
❖ 2.向心更新与向心枯亡
❖ 随着徒长枝的扩展,加速了主枝和中心干的先端出 现枯梢,全树由许多徒长枝形成新的树冠,逐渐代 替原来衰老的树冠,当新树冠过到其最大限度以后, 同样会出现先端衰弱,枝条开张而引起优势部位下 移,从而又可萌生新的徒长枝来更新。
❖ 这种更新与枯亡的发生,一般是由树冠外向内,由 上(顶部)而下,直至根颈部进行的。
❖ 南部地区:菩提榕、桑、番石榴、银桦、人心果、蝴蝶果、 木麻黄、桉、黄槿、蒲桃、阿珍榄仁、黄葛榕、红果仔、 米白兰、木菠萝、石栗、香樟、海桐。
.
吸收能力强 臭椿、夹竹桃、罗汉松、大叶黄杨、槐树、龙
柏、银杏、珊瑚树、女贞、梧桐、紫穗槐、 构树、桑树、喜树、紫薇、石榴、菊花、棕 榈、牵牛花、广玉兰。
所谓园林树木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因子(温度、 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因子、地形地势、生物及 人类活动等因子。在园林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环境 因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才能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 改造植物,使之更好地为园林绿化事业服务。
.
第一节 树木的生物学习性
一、相关概念
❖ 树木的生长是指树木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 细胞分裂和扩大,使树木的体积和重量产生不可逆的 增加。
件等的影响,其离心生长是有限的。
.
❖ 离心秃裸: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 式进行的根系的“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 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自然疏根(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随 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 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的现象。
自然打枝:地上部分由于不断地离心生长,外围 生长点增多,枝叶茂密,使内膛光照恶化。 逐年出现由骨干枝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 的现象。
保护与破坏等作用。
.
❖ 在环境因子中,对树木生活有直接、间接作用的因 子称为生态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对于树木生活必 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条件。树木和环境是相互作 用的统一体。在研究树木与环境关系时,不仅要了 解树木本身各方面的特性,还应了解它们生活的环 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1、气候因子
(1)光 ❖ 各种树种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光照强度
.
(4)空气
❖ 空气中的各种主要元素成分如氮、氧、氢和二氧化碳存在着 一定的比例,其它成分如灰尘、煤烟及微生物等则随时间、 地点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 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不同,树木受害的反应也有各种 变化。
❖ 抗性强的树种有臭椿、构树、悬铃木、早柳及加杨等;抗性 弱的树种有油松、侧柏、雪松及梅等。
❖ 树木的发育是指树木的个体从受精卵最初的分裂开始, 经过种子的萌发,营养体形成,生殖体形成,开花、 传粉、受精、结实等阶段,直至衰老和死亡。生长和 发育关系密切,生长是发育的基础。
❖ 树木一生所经历的上述全过程,即树种的生命周期。 ❖ 植物在一年中经历的生活周期称为年周期。
.
❖ 树木物候--是树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 生命活动变化的现象,如萌芽、展叶、开花、结果、 落叶、冬芽形成。
.
抗吸氯气(Cl2)的植物 抗性强 ❖ 北部地区:构树、皂荚、榆、白蜡、沙枣、柽柳、
臭椿、侧柏、杜松、枣、五叶地锦、地锦、蔷薇。 ❖ 中部地区:大叶黄杨、青冈栎、龙柏、蚊母、棕
榈、枸橘、夹竹桃、小叶黄杨、山茶、木槿、海 桐、凤尾兰、构树、无花果、丝棉木、胡颓子、 橘、构骨、广玉兰。 ❖ 南部地区:夹竹桃、构树、棕榈、樟叶槭、盆架 树、印度榕、小叶驳骨丹、广玉兰。
❖ 湿生树种:为需要生长在潮润多湿环境中的树种,在干燥的或中生
的环境下常致死或生长不良,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 下,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如水松、落羽杉及红树等;
❖ 中生树种:介于上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树木都属此类,这类树种多
生于湿润的土壤上,如油松、麻栎、杉木及枫杨等。
.
❖ 不少树种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如旱柳、柽柳、 紫穗槐及沙柳,在干旱与低温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另一些树种如杉木、白玉兰等则既不耐干旱又不耐 水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 如银杏在一般情况下生长比较缓慢,20年左右开始 开花结籽,但在水肥充足和精心管理的条件下可大 大加速生长,并提早5~7年结籽。因此不能孤立地谈 生物学特性,它是与生态学特性紧密相结合的。
.
二、树木生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
1.离心生长与离心秃裸 ❖ 离心生长: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
以离心的方式进行的生长。 ❖ 树木因受遗传性和树体生理以及所处土壤条
.
抗性较强 ❖ 北部地区:梧桐、丝棉木、槐、桧柏、刺槐、杉
松、山楂、紫藤、沙枣、丝棉木、槐、刺槐。 ❖ 中部地区:珊瑚树、女贞、小叶女贞、紫薇、臭
椿、皂荚、朴、桑、龙柏、樟、榆、楸、梓、玉 兰、刺槐、泡桐、垂柳、罗汉松、乌桕、石榴、 白蜡。 吸收能力强:女贞、泡桐、大叶黄杨、柑橘、梧桐、 桦树、垂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