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第一部分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拟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

应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杆路1) 路由复测施工单位应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确定杆路路由的具体位置、准确长度以及每根电杆的杆位,确定线路穿越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相应保护措施,复测中继段距离时,应根据地形起伏,核算包括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要的预留长度在内的敷设总长度,并确定接头的具体位置。

监理工程师采用见证或巡视的方法,检查复测所取得的数据是否与施工图纸相一致,以及复测单位所采取的纠偏技术措施,出现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与实际要求不一致或其他必须变更设计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时,施工单位需现场通知监理单位并通过设计变更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 杆距电杆间的距离按设计规定,允许±5m偏差,但不得随意加大设计杆距。

(3) 电杆的垂直度利用简易量具检查电杆的垂直度。

直线段的电杆轴心线应上下垂直,其位置应在路由的中心线上,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水泥电杆杆路的角杆向线路转角点内移100~150mm。

因地形限制而不能内移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4) 杆根装置施工时,监理必须及时检查杆根装置的装设。

水泥电杆的杆根装置有卡盘和底盘两种,卡盘用“U”形抱箍固定在距地面400mm处。

杆跟装置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①直线路由上电杆杆根用的卡盘一般装在线路的一侧,相邻电杆均用卡盘时应交错装设;杆距长度不等时,装在长杆档的一侧。

②角杆、终端杆根仅用一块卡盘时,装在拉线的反侧,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用二块卡盘时,下装置装在电杆拉线侧,上装置装在拉线方向反侧。

上下装置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③在水稻田和松软的地段用水泥卡盘和水泥底盘固根,在水洼地、鱼塘、水流易冲刷的低洼地带的电杆,要做石护墩。

④在泥土容易坍塌沉陷的地方和堤岸下、坡地、水塘边、溪沟附近等有被水冲掉杆根泥土等地方立杆时,采用围桩法或砌石护墩进行加固,在杆根泥土有可能被水冲刷不能存留的地方,采用水泥护墩进行加固。

3) 拉线(1) 拉线采用镀锌钢绞线制做,拉线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进行实施。

(2) 靠近高压电力设施的拉线加装绝缘子,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2m 以上。

人行道上的拉线宜用竹筒或塑料管保护。

(3) 角拉的距高比为1,否则起不到拉力的作用。

轻、中负荷区每8根杆做一处抗风拉线,每32根杆做一处防凌拉线,具体以设计为准。

(4) 拉线与水泥电杆应用抱箍法结合。

拉线上把在杆上只有一条光缆吊线且仅装设一条拉线时,拉线抱箍装在杆顶下50cm 处。

杆上有两层光缆吊线且需要装设两层拉线时,两条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 ,如图所示。

本地按设计规定本工程拉线上把的扎固采用另缠法,其规格见(一)表2和图所示,允许偏差±4mm ,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mm 。

(一)表2 拉线上把另缠规格 单位:mm单位:mm拉线上把缠扎示意拉线中把缠扎示意(6) 拉线地锚及其安装要求① 拉线地锚埋深按(一)表4数据实施,施工时一定按要求,不穿钉间拉线得随意增减深度,防止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

;(一)表4 拉线地锚坑深度②地锚出土长度30cm,实际出土点与正确出士点之间的偏差不大于50cm顶现象;线衬环,衬环应装在拉线弯回处;⑥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其中任一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5cm;⑦吊板拉线的规格按设计要求;⑧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25cm,距屋沿不小于40cm;⑨水泥拉线盘规格按(一)表5要求。

(一)表5 水泥拉线盘与铁柄规格4) 避雷线和地线的技术要求(1) 避雷线和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

(2) 避雷线和地线可利用预留孔、绑扎、拉线做避雷线等方法装设,安装规格应符合设计或相关规范要求。

(3)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70cm以下,延伸线(4.0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应符合(一)表6的要求。

(一)表6 避雷线接地电阻及延长线(地下部分)参考长度(4)光缆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按设计,吊线及其线路设备接地电阻应符合(一)表7要求。

(一)表7 光缆吊线及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5) 号杆号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可将号码直接书写的电杆上或制做成字牌固定在电杆上。

号杆的最末一个字或字牌的下边缘应距地面2.5m。

6) 架空吊线(1) 吊线规格按设计规定,一般采用7/2.2或7/2.6钢绞线。

(2) 架设位置,一般距杆顶应不小于50cm,特殊情况不小于25cm。

吊线宜与地面等距,坡度变化一般不宜超过杆距的2.5%,由于地形等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5%。

在特殊情况下,当吊线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俯角辅助装置,如图所示。

光缆吊线仰角辅助装置光缆吊线俯角辅助装置(3)吊线终结、接续的安装、垂度、接地等均按设计或相应规范要求。

2、光缆敷设安装1) 单盘测试在工地,监理工程师采取旁站或巡视检查的方式,检查光缆外皮有无破损,端头包封是否良好;光缆规格、程式是否符合要求,端别盘长标示是否清晰,监督施工单位对到场的光缆进行逐盘逐纤的光衰减特性测试,其指标要符合供货合同和设计规定;测定各盘光纤长度,检验光缆盘外包装和光缆的完整性以及光缆皮长,做好记录,当发现光特性指标不合格或光缆盘外包装损坏严重时,立即书面报告建设单位。

2) 光缆配盘施工单位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取得各杆档间的准确长度后,结合各盘光缆的实际长度进行准确的配盘,光缆应尽量做到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靠基站侧的光缆应尽量整盘敷设,确保施工中不截断光缆,不人为增加光缆的接头数量,不任意浪费光缆,同时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质稳固地点,应避开水塘、河流沟渠、交通要道口等,出厂盘号和单盘光缆实际长度应标注在竣工技术资料上。

3) 布放光缆光缆布放的端别应符合设计规定。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对不同场所的光缆布放提出要求如下。

(1) 吊挂式架空光缆①吊挂式架空光缆的布放应通过滑轮牵引,布放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过度弯曲。

②根据光缆外径选用合适挂钩程式,挂钩的卡挂间距为50±3cm,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各距电杆25±2cm。

卡挂在吊线上的搭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齐全;③光缆的弯曲半径应水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20位,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

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

④每隔5杆档做一处杆弯预留,预留在电杆两侧的挂钩间,下垂25-30cm,并用塑料管保护;⑤接头处光缆重叠15m,接续后的预留光缆盘固在接头两侧相邻电杆的预留架上。

⑥在核定光缆垂度时要考虑架设过程中和架设后受到最大负荷产生的光缆伸长率不超过规定值(0.2%)。

⑦架空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伤。

(2) 局内光缆①局内光缆由终端杆引入传输机房的ODF架,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时上下楼道及每个拐弯处应设专人,按统一指挥牵引,牵引中保持光缆呈松弛状态,严禁出现打小圈和死弯,局内光缆应挂按相关规定制做的标识牌,以便识别。

②局内光缆布放应整齐美观。

光缆经由走线架、转弯点(前、后)应予绑扎牢固,捆扎间距一般不超过50cm。

光缆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因受侧压过大而损伤。

(3) 光缆标识牌①架空光缆和局内光缆采用不同规格不同式样的标识牌,式样规格由建设单位确定。

②标识牌挂设位置和数量架空地段光缆标识牌挂设按设计规定,同路由敷设的多条光缆除挂相应数量的标识牌外,还应标明所属中继段,以示区别。

机房槽道内光缆的起点和终点各挂一块,槽道较长的可在中间适当增加几块。

(4)光缆的重叠、预留局站内光缆预留15~20m,预留光缆盘成圈固定在机房内的合适位置上。

架空部分光缆的预留按设计规定。

一般情况下,光缆除每隔5杆档做一处杆弯预留外,还应将光缆接续后多余的光缆盘固在接头两侧电杆的预留架上。

4) 光缆接续、光缆终端、中继段测试对于光缆接续、光缆终端、中继段测试控制点,除接头盒安装位置须按如下要求进行监理控制外,其他的控制内容及要求参见光缆接续、光缆终端、中继段测试部分,此处不再重述。

3、光缆接头盒的安装位置本工程采用两头出缆的接头盒,按设计规定接头盒安装固定在吊线上。

安装固定方法应严格按设计或相关规范规定操作。

4、架空光缆线路的防护和保护要求1) 架空光缆线路防护(1) 避雷线和地线装设要求按设计(2) 避雷线的地下延伸线(4.0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见(一)表6。

(3) 光缆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要求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见设计,接地电阻按表7的数据进行监理。

(4) 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净距、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架空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见(一)表8、(一)表9、(一)表10、(一)表11,监理工程师必须按表中数据要求进行检查。

(一)表8 架空通信杆路与其他设施水平最小净距(一)表9 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的最小垂直净距(一)表10 架空通信线路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一)表11 直埋通信线路与其建筑物间最小净距2) 架空光缆线路保护(1) 从高压电力线路下方通过的架空通信线路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保护措施。

保护材料用电力保护板,保护长度为交越点两侧各2m。

(2) 人行道上拉线宜用拉线保护管、彩色竹筒保护。

第二部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规范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规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

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通信管道建筑1) 施工复测复测时,分公司应采取现场见证方法,监督复测过程完成情况,检查核定所测管道路由必须与设计文件及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位置、坐标和高程要求相一致。

(1) 技术要求检查施工单位在复测中设定的标记要满足下述要求:①直线管道,自人(手)孔中心3~5m处开始,沿管线每20~25m设一桩(板),弯管道段的桩(板)要适当加密。

②平面复测允许偏差:管道中心线不得大于±10mm; 直通型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0mm;管道转角处的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20mm。

③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水准点,其设置要符合《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有关规定。

(2) 校测遇到下列情况时,监理人员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校测:①在完成沟(坑)及地基处理后,校测管道沟、人(手)孔坑底地基的高程是否仍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