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耕经济
—《神农百草经》 (课本P2)
神农氏
1、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动动脑: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 “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
五谷: 粟、黍、稻、麦、菽
麦
豆(菽)
麻
稻
稷黍Leabharlann 粟六畜:猪 羊
马
牛
鸡
狗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一: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十二生肖: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 础。中国古代农业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华 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 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奥妙所在。那么 古人是如何进行耕作的呢?今天让我们翻 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 代农业走过的历程。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 织”式的经营方式。
4
说明小农经济基本上自给自足,有一定封闭性和脆 弱性;
自耕农生产规模狭小,难以扩大再生产,抵御天灾 人祸的能力较差。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 剥削和压榨是他们破产的原因之一;
2.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耕作方式有:(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千耦其耘; (春秋——明清)个体农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羊
猴
鸡
狗
猪
想一想,猜一猜
古人用动物纪年,产生了“十二 生肖”,试将这十二种动物分类, 猜想它们于古代农业文明之间的 联系。 十二生肖其中包括“六畜”,即 原始农业驯养的动物,也包括鼠、 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 动物,还包括人们想象中的神秘 动物——“龙”。
从耒耜到曲辕犁
1.翻土工具的变革(材料与形状)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社会人们过 着怎样的生活呢? 它们吃什么穿什 么以什么为生?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一个成语是什么?这说明 人们在那时候处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
茹毛饮血。以采集、渔猎为生,居无定所。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 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古代农民生活真的像黄梅戏描绘的那样美好吗?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三: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农业 农业 起发 源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
产模式
中国 古代 农业 特点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 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水利设施 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与 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 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 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 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农学著作 数量多,技术先进; 轮作: 一季种A,下季种B; 间作: 一行种A一行种B(一行种C)依次而来 ; 休耕: 为了保肥保土保水,不进行深翻土壤、松土等 操作;
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如何评价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优点: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性别分工简单,形成“男耕 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可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 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与市场联系较少,因此农民生活 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 承担者。 局限: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性别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 展的因素;统治者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 战国
石、骨、木制农具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刀耕火种
千耦其耘
(大规模简单协作)
个体农耕
2 农用动力的变革
人力——畜力——自然力
牛耕的出现:战国
牛耕的推广:
西汉中期,犁耕景象:“耦耕”
风力水车·明清
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二: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
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的特点
听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思考: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个体农民经济。
“戏中”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1.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目的为 自给自足和交纳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