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012· 广东文综·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 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 状 (2010· 广东文综· 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 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西汉的商业繁 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 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 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4分)
(2012· 广东文综· 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 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 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 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 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 冰室合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分)
缂丝
私营手工业占主 导;棉布成为 主要衣料 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市镇货币经 济白银普遍流通 商帮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
商 工商食 业 官
私商 重农抑商
大运河 陆海丝 绸之路
重点突破 深化认识
1、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料,手工业的 发展又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商 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推动了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三者应互相促进,平 衡发展。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 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 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 繁荣。(3分)
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 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 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3分)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 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 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并说明理由。(5分)
【答案】(2)传统手工业。(2分)
(2010· 广东文综· 38)(28分)在历史发 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 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 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2分)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结构图
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或制度有哪些?指出其主要影响。
经济政策 工商食官 时间 西周 含义 影响 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 不利于工商业的独立 和商业的发展 发展
坊市制度
重农抑商
宋代 以前
战国 产生 明初
县制以上的城市实行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严格的坊市限制 展
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 位,抑制工商业的发 展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强化了自然经济,阻 碍了商品经济及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海外贸易和资本 主义萌芽,导致中国 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 潮流 阻碍海外贸易和资本 主义萌芽,导致中国 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
5、(2012· 海南单科卷· 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 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 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 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3、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 断当时
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C.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D.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4、(2012· 全国课标卷·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 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 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收入 粮食 数量 8500 田租(上缴实物) 283 赋 算赋和口赋(上 缴货币) 兵役和徭役 食 衣 祭祀等仪式 406 备注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同上
支出

2300 4918 2732 300
日常 开支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 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 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 役的货币数量 据战国比例推算 同上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2009· 广东单科· 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
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
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
税 (2007· 广东单科·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 耕生产的是( ) 殷墟戴刑具陶俑 牛耕图 甲骨文 铁犁 A B C D
(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十406+2300十 4918+2732十300)=2439(钱),即亏2439钱; 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 (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 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纲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课标要求: 1、中国古代农业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及其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 工业发展的特征); 3.中国古代的商业及其特点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的特点。 ); 4.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009· 广东单科· 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 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013· 广东文综·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 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 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世 界
奴隶制工商 业的发展 夏商周 BC2070— C771 农 刀耕火 业 种千 耦其 耘井 田制 手 青铜时 工 代 业 春秋战国 BC770— BC221 铁犁牛耕、 都江堰、土 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产 生 冶炼生铁和 钢 秦汉 魏晋南 隋唐 BC221— 北朝 581— 220 220— 907 589 租佃经 营 均田制 曲辕犁 筒车
(2)特点:不是中国社会正常历史进程发展的结果,是在外力的 压迫下(或在西方的冲击下)被动开始的。(或中国是在西方列强 的侵略下走向近代的)(2分) 影响: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 展;洋务运动兴起。(2分,任答2点即可)
习题巩固 提升能力 1、“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 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 纂要· 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 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2、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 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 的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海禁
闭关锁国
明中 期以 后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通史整合 拓展思维
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 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 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 中泛起了“微澜”,这一“微澜”指什么?
商品经济的发展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 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列举华夏文明在宋 朝达到极盛的表现。
物质文明: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纸币“交子”。 ③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④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到宋代日益普遍化; ⑤城市繁荣,政府管理放松,“市”打破了坊市 的界限,出现夜市、晓市和早市。海外贸易繁荣, 出现大量的沿海港口城市。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 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 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 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 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 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 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 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 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 和受惠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 步发展的因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有什么表现?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经济上: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形成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思想上: 儒家思想或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们的思想和创新。
新航路开辟;早 期殖民扩张;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工业革命 宋元 明清 907—1368 1368—1840
分 期
土地兼并 严重租佃 经营普遍 化 焦炭;棉 纺织业 “瓷都 ”; 彩瓷 纸币、集 镇、夜市 坊市分开 城市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