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课人口南迁与科技文化上

6课人口南迁与科技文化上

第6课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一、人口的南迁
一、人口的南迁
1、少数民族内迁
(1)原因
从十六国时代开始,匈奴、羯、 氐、羌这些少数民族,趁着中原 内乱,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 这些少数民族开始内迁,随着政 权的溃崩后,各族人民并没有迁 回到他们自己的原居住地,而是 自然和汉族融合在一起了。
(2)内迁的方向
1、背 景:
⑴鲜卑族崛起: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 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⑵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 分裂割据的局面。

⑶治理困难:
阅读课本P41最后一段和 P42资料与思考
一是吏治败坏,经济凋放,社会矛盾激化 二是北方地区出现的民族交融趋势 三是仿行中原文明的必然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都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 也仰慕中原文明的先进性,进一步促使了孝文帝的改革
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稳定了政局, 增加了财政收入,恢复与发展了北方的农业生 产;孝文帝改革以法律形式促进了以鲜卑族为 主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顺应并且 推进了民族交融的进程,汉文化中也因此而增 添了游牧文明的因子,从而使中原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的人口南移和少数民族政权孝文帝的改革, 这些都促使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 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 互交流,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传统的宗法家族观念; 向外迁徙中难免的乡 土亲情;迁移过程中 伴随动荡与战乱的遭 遇,需要团体的力量。
大家看P39的议一议
(2)南移的方向
南迁的中原人大体分 布在巴蜀、江浙、以 及两湖、江西地区、 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 带,长江中下游地区 尤其集中。
3、人口南移的意义
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 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成技术
课堂测试:
1.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地区 人口南迁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交往 B.不利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复兴 C.促进了民族交流 D.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堂测试:
2.西晋时期导致大批中原民众纷 纷南迁的原因不包括 A.西晋的皇族内乱 B.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C.北方的割据混战 D.江南地区风景美丽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忆江南》
1、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 2)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人民的辛勤劳动
2、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上:农业工具的改进和牛耕方式的演变
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鮮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 鮮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 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简介
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为 元,所以又叫元宏。 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 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课堂测试: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 其原因不包括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近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体养生息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2、孝文帝迁都
平城
洛阳
为什么要迁出平城呢?为什么要迁往洛阳?
平城自然条件恶劣;
平城地理位置偏北
……
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更 好地接受汉族文化; 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
影响:一方面加强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学 习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的迁都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 迁都成功也是北魏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和北魏
3、推行的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措施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 姓

②穿汉服:以 汉 族 服代替鲜卑服;
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 汉
④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 姻
4、改革的深远影响
2、中原人口南移
(2)内迁的方向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陕西 山西
蒙古草原的匈奴族 和羯族 鲜卑族
辽宁 陕西及河套地区
(3)民族融合的表现
饮食 交融
汉族妇女蒸馍和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服饰 交融
习俗 交融
东 汉 时 期 洛 阳 墓 室 壁 画
胡 床
2、中原人口南移
(1)原因:为了躲避战争,寻求稳定的社会环境
1)农业上: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并兴修很多水利。
2)手工业上:
3)商业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 进了商业的繁荣
看书本知识连接
3、开发的影响
江 南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趋 势 图
落后期
开发期
繁荣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宋时期
3、开发的影响:
使我国南北经济的开发趋 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 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