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练习一、造纸术的发明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下列人物与纸张的改进有关的是()A. 屈原B. 张衡C. 毕昇D. 蔡伦2.公元105年,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等作为造纸原料的是()A. 蔡伦B. 张仲景C. 张衡D. 张骞3.假如东汉末年的农民要给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材料上()A. 竹简B. 青铜器C. 纸D. 丝帛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A. 战国时期B. 秦朝C. 西汉D. 东汉二、张仲景和华佗5.古代中国科技发展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科技成就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A.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 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C.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D. 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6.东汉末年,编创出体操“五禽戏”的医生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珍7.我国古代的医圣是()A. 李时珍B. 华佗C. 张仲景D. 扁鹊8.你知道我国古代哪部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A. 《水经注》B. 《本草纲目》C. 《齐民要术》D. 《伤寒杂病论》三、历史巨著《史记》9.研究右侧《史记》目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这是最早的历史著作B.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C. 本书可以用来研究东汉兴亡D. 本书为集体创作的官修史学著作10.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能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查阅到()A. AB. BC. CD. D四、道教和佛教11.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是()A. 基督教B. 佛教C. 道教D. 伊斯兰教12.“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

”这里“传入中国”的是()A.基督教B.白莲教C.佛教D.道教13.《西游记》中塑造的如来佛.玉皇大帝等人物形象,主要是吸收了哪两大宗教文化的结果()①佛教②儒教③道教④基督教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五、材料探究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造纸专家们认为:“打浆是造纸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鉴定是否是纸的一个重要特征。

”蔡侯纸恰好抓住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关键难题,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创出了纸产品的第一个品牌——蔡侯纸。

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废物利用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

材料二: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

此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的历史著作。

(1)材料一中的“蔡侯”生活在哪一时期?他有什么重大贡献?(2)根据材料一回答,“蔡侯纸”有什么优点?(3)材料二中《史记》的作者是谁?《史记》的体例是什么?《史记》叙述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15.阅读下列材料:“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陈涉(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请回答:(1)《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谁?成书时间?(2)材料中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3)请你试着写出作者的一句名言。

16.下图是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读图讨论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佛教何时传入我国的?为什么很快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2)能否举出一些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造纸术的发明1.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的改进,使得纸张迅速推广开来,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D项蔡伦改进造纸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识记能力。

2.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等作为造纸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正确答案是A。

张仲景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后人尊称他为“医圣”;张衡是东汉科学家,创制了地动仪;张骞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

三者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学生要牢记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3. 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所以东汉末年的农民要给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纸上,C项符合题意;A项竹简是战国至魏晋时代比较流行的书写材料,成本相对低廉,是造纸术发明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B项商周时期,人们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青铜器多用作礼器,用青铜器写信是不可能实现的,D项丝帛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书写载体,与竹简相比,成本较高,一般平民不会用丝帛写信。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时间。

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东汉末年”这个时间,依据所学知识来分析备选项,就可以顺利回答。

4. 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

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二、张仲景和华佗5. C解析:依据图片中人物和文字,可知是指张仲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

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广泛收集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A项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上午是北宋时的毕昇,不符合题意;B项写出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不符合题意;C项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是张仲景,符合题意;D项创制最先进历法《大明历》是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张仲景的成就及学生的识图能力。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神医华佗医术全面,编创出体操“五禽戏”,故B符合题意;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人称为医圣,故A不合题意;孙思邈是唐代名医,故C不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名医,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要掌握华佗和张仲景的贡献,不要混淆。

7. 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人称为医圣,故C符合题意;李时珍是明代名医,故A不合题意;华佗是东汉神医,故B不合题意;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奠定了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学生要分清本题中四位人物的贡献。

8. 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撰写的一部医学著作为《伤寒杂病论》,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医学家奉为经典,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本人也被人称为“医圣”,所以D项符合题意;《水经注》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医学著作,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农学著作。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

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没有什么技巧。

三、历史巨著《史记》9. 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B选项符合题意。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A选项排除。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C选项排除。

《史记》属于司马迁独立创作的作品,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史记》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0.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实,在《史记》中能查阅到的史实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史记》所记术的范围,本题难度适中。

四、道教和佛教11. C解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末年,道教在四川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ABD三项都属于外来宗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不符合题意;C项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道教的识记能力。

解析:“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土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

”这里“传入中国”的是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C项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佛教的传入,需要灵活运用佛教的起源地和传入中国的时间。

13. A解析: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书中一般称之“如来佛”,唐朝张白胜因孝道而升天为玉皇大帝,这是吸收了道教的思想。

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教相关知识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

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佛教和道教的相关知识,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五、材料探究14.(1)东汉;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2)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纸张质量,废物利用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

(3)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分析】(1)依据材料“蔡侯纸恰好抓住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关键难题,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创出了纸产品的第一个品牌--蔡侯纸。

”可知,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作纸,献给和帝,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改进,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2依据所学可知,而用树皮、废麻和麻纤维制品等为原料造纸,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废物利用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

”可以看出,造纸的原料与方法,蔡伦纸的成本较低,进而可知改进造纸术的人是蔡伦,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