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全册经典教学案例知识准备:1、哲学的含义、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
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
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素有转化。
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则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
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
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这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他的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点评:(看我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就和成功。
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模拟练习: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5岁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退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现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
邓亚萍在清华大学学习哲学结合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写了一篇《运动员学哲学》的文章。
她在这篇文章中说:“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我感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时常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遗憾的是当时我对哲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哲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也没有把实践上升到哲学原理的高度来认识。
所庆幸的是,在我即将结束在清华大学学习之前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这对我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回顾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40多年长盛不衰的历史,我觉得其中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点评:Learn 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本课心得: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请同学们以后试着从哲学的角度观察学习各门学科。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准备: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3、什么是唯心主义。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洪水中的神父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暴雨,洪水淹没了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洪水已经淹没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大喊:“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没到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地站在祭坛上。
这时候,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大喊:“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地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飞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着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他是在这场洪水中唯一的一个被淹死的人。
点评:(看我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由于神父坚持了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他在洪水面前做出了大异于常人错误的选择。
模拟练习:“鬼洞”之迷在某山区,一位牧养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他带着一条猎狗走进去的时候,走不多远,狗就瘫痪在地,四肢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死掉了,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
消息传出后,人们蜂拥而至,经过多次实验,也发生同样的情况,人们说,这个山洞一定有“鬼”,便把这个山洞叫做“怪洞”。
一位地质学家对此进行了考察,他用各种动物作实验,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狗、猫、老鼠等头部离地面比较近的小动物在山洞里都会死亡;人在山洞里就不会死亡;马、牛等头部距离地面比较远的大牲畜,在山洞里不会死亡;狗、猫、老鼠等小动物如果被人抱着带进洞里也不会死亡。
经过实验,这位扩音机认识到,凡是走进洞里很快死亡的都是头部离地面很近的小动物,凡是能平安地通过岩洞都是头部距离比较远的大动物。
并且进一步发现了,这个岩洞的地下冒出许多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的比重大,洞内又不通风,二氧化碳气体都沉积在地面附近,靠近地面的地方没有氧气,动物吸不到氧气就要死亡。
狗、猫、老鼠等小动物走进了这个没有氧气的地方,就会闷死。
人、牛、马等大动物能走过这个岩洞,是由于头部离地面较高可以吸到氧气,因而安然无恙。
“怪洞”之迷就这样被揭开了。
点评:Learn 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本课心得: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有人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唯心主义的表现?)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准备: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毛泽东与哲学1937年1月,毛泽东到达延安后,每到星期三晚上,他都约10来个人,在他自己的窑洞里开哲学座谈会。
每次都是毛泽东亲自主持,并事先指定一个报告人,准备好发言提纲,作中心发言,然后让大家发表意见。
毛泽东对每个人的发言都认真听,并作笔记。
毛泽东酷爱学习马列主义哲学,引起了许多中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初步形成了党政军干部学习哲学的热潮。
毛泽东还经常到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去讲课,他讲哲学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有趣。
毛泽东在刻苦学习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还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和讲堂上解放出来,他竭尽心思不断地把唯物论辩证法用通俗、易懂、易记的语言传播出来,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法的许多方面,如“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一分为二”、“要抓主要矛盾”、“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和“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等等。
毛泽东勤奋地刻苦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始终立足于与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对马列主义理论作出了贡献。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住了10年。
这一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
他博览群书,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在他的书架上摆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还有许多线装的中国史书。
在这期间,他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共撰写了100多篇文章,后来收入到《毛泽东选集》中的就有92篇。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延安时期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写的。
这些文章对指导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点评:(看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模拟练习:列宁与哲学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
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
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
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
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点评:Learn 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伟人与哲学”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