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7 镜检及微核识别 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膨大、分裂相对多的部位, 再转到高倍镜(物镜40X)下进行观察 微核的识别标准 (1)凡是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每一处理观察5个根尖,每个根尖观察1000个细胞,并计数 其中有微核的细胞数(微核千分率)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实验原理
蚕豆根尖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的复制过程中常 发生断裂,断裂下来的片段在正常情况下能自行 复位愈合,如果此时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 会阻碍染色体的愈合,于是会出现微核,由于产 生的微核数量与外界诱变因子的强弱成正比,所 以可用微核出现的百分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 生物遗传物质影响的程度。
4 “污染指数”判别:此方法可避免因实验条件等因 素带来的微核千分率本底的波动,故较宜适用。 污染指数=样品实测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对照组微 核千分率平均值 0-1.5 基本没有污染 1.5-2.0 轻污染 2-3.5中污染 3.5以上重污染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果分析与报告
1 各测试样品微核千分率的计算 2 如果被检测样品不多,可直接用各样品微核千分率平 均值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从差异的显著性判断 水质污染与否。 3 如果监测的样品较多,可先用方差分析(F检验)看 各采样点所测的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和对照的差异显 著性。如差异显著,还可进行各采样点微核差异显 著性的多重比较,看被检样品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差 异显著性的分组情况,以归纳划分这些不同采样点 不同级别的污染程度。
3 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处理后的种子用自来水(或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 钟。洗净后再置入辅有湿脱脂棉中,25℃下再恢复培养 22~24h。 4 固定 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用卡诺 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 70%的乙醇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5 解离: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两次,每次5分钟,吸 净蒸馏水,加入5mol/L盐酸将幼根浸没,室温下酸解10分 钟,幼根软化即可。 6染色 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洗幼根三次,每次1~2分钟。截下 1~2mm左右长的根尖,滴加席夫氏试剂(在生物实验可 以和经过酸化的DNA 发生反应,DNA 被染成紫红色,而 不和核仁,细胞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以来鉴定DNA的存 在。),染色5~8分钟,加盖玻片,压片观察
操作步骤
1 浸种催芽 将实验用蚕豆按需要量放入盛水烧杯中,在25℃下浸泡24 小时,此间至少换水两次,所换水应25℃预温。种子吸胀 后,用纱布松散包裹置瓷盘中,保持温度,在25℃温箱中 催芽12~24小时,待初生根长出2~3mm时,再取发芽良 好的种子,放入铺满滤纸的瓷盘中,25℃继续催芽,经约 36-48小时,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左右,根毛育良好, 此时可用来进行实验。 2 蚕豆根尖染毒 选取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6-8粒种子,放入盛有 被测液的培养皿中,被测液浸没根尖即可,一般染毒6-8h, 另设自来水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