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复习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的再次加深理解,学生知道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构建知识系统,并能灵活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观察分析数据,对稍复杂的乘法分配律运用的变通。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新课设计:
(一):设置问题情境,生活引入:
1、抢答:(比一比,谁最快?)
材料一:我和妈妈一起去农贸市场,妈妈买了18斤花生,每斤4.5元,共用去多少元?
师: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板书:18×4.5 18×4.5 18×4.5
=18×(4+0.5) =18×(5-0.5) =(20-2)×4.5
=18×4+18×0.5 =18×5-18×0.5 =20×4.5-2×4.5
=72+9 =90-9 =90-9
=81(元) =81(元) =81(元)
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很好,万变不离其中。
(1)从个数上分析理解乘法分配律,理解变式的合理性、正确性。
(2)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并鼓励算法多样性)
同学们,这是一道生活数学,都会做不是本事,关键是谁能从这道生活例题中抽象出我们学过的一种数学规律!
生写出:( A+B) ×C=AC+BC,
我们把这种形式理解为乘法分配律的第一种形式:“分”,分开算更简便。
2、材料二:我和妈妈一起去农贸市场,妈妈买了18斤花生,每斤4.5元,恰好爸爸也买了同样的花生22斤,爸爸妈妈共花去多少钱?
要求:1,请不用括号列式。
18×4.5+22×4.5
组织讨论:1、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2、分开算容易吗?
3、是否可以通过个数进行合并计算, 合并后计算简便吗?
4、你能抽象出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吗?
学生汇报,
师小结: AC+BC =( A+B) ×C (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抽象概括)
我们把这种形式理解为乘法分配律的第二种形式:“合”
对于乘法分配律,有时拆分后计算更简便;有时合并后计算更简便; ( A+B) ×C=AC+BC (顺向与逆向观察是分还是合)
不管是分还是合,我们都用个数去理解,我们掌握起来会很灵活的。
我们不要死记乘法分配律的一般格式,而是要通过个数的变通灵活运用。
另外,乘法分配律中也融入了加法和减法两种形式,不要习惯于加法形式而把符号弄错。
(二)练习: 18×4.5+23×4.5 125×84.5
(三)个数变通练习设计:
95×101-9
5 573×50+427×49 999×999+998 师引导小结:A ×B1+A ×B2+A ×B3+……A ×Bn=A ×(B1+B2+B3+……Bn) 那么乘法分配律我们从个数上帮组我们理解后,我们还要抓住它的一般特点,即它都是若干个 式子相加或相减,其中都有一个 相同,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
因此,每个同学都应该抓好这两点,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要抓好哪两点?并请同学们学会它的逆运用。
(四)找真相练习设计:
如果在习题中不具备某一点,我们就要观察数据特点,因为它可能融入其它知识,我们就要学会把它变通。
同学们,有信心吗?请看:
83×19―3÷38 2.3×98-3×9.8 3.8 ×7+3.1×14 25×26
5 (五)乘法分配律的适用性辨析练习设计:
当然,乘法分配律在我们头脑中不要形成一种定势,看见格式有点象不分情况滥用,能否用一定要看它能否帮组我们计算,否则没有必要用或不允许用,用了反而使我们的运算更复杂,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观察和辨析。
如: (97-18
1)×265 125×8×125×2 25÷(5-625) 30×(52×157) 52×0.7-5
2×25 (五)拓展练习,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呢。
1、以大圆的直径上的点为圆心,像图依次画出5个(若干个)圆相连,那么大圆周长和5个小圆的周长和是什么关系?
三、板书略。
四: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