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周年纪念复习课》教学设计
【知识要点】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155周年)七上p82-84
2、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七上p103-104
3、383年淝水之战(1635周年)七上p110-111
4、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1400周年)七下p7
开元盛世(713-741)(1305周年)七下p12-15
5、1368年明朝建立。
(650周年)七下p88
6、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585周年)七下p93-95
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465周年)七下p97
8、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5周年)七下p104
【复习目标】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知道赤壁之战;
3、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明朝的建立;
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6、了解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思路】
1.结合学案,引领学生对与相关的史实进行纵横归纳与梳理,从而让学生所
掌握的知识成为体系。
2.围绕课标,联系时政热点,设计练习题,进行试题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及解题方法与技巧。
3.引导学生阅读史料,通过资料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段美轮美奂的乐舞,就是源于唐朝的《千手观音》,唐朝那段辉煌的历史就是这节课的复习重点之一。
【明确中考复习方向:】
师:
1、常规要点:第一位、第一次、转折性、标志性的事件等;
2、周年纪念的历史事件(逢五、逢十);
3、时政热点能够切入的历史知识点;
临沂市中考考试,从周年纪念的事件切入的试题,比例越来越高,是中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明确目标】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四个主题
(一)、历史盛世: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1400周年)、开元盛世(713-741)(130周年)。
(二)、以少胜多的战役: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383年淝水之战(1635周年)。
(三)、对外交往: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155周年)、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585周年)
(四)、台湾问题: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5周年)
总体设想:对所涉及到的考点分四部分进行梳理。
每梳理完一部分后,紧接着
进行灵巧的巩固、拓展、提升。
考点(一):历史盛世: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1400周年)、开元盛世(713-741)(130周年)。
师:开元盛世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看看我们能从中借鉴到什么呢/
现在请大家拿出学案,快速对照课本,梳理知识。
待会咱们找同学展示空格答案。
(生空格,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复习中遇到那些问题呢?
师:下面我们来实战演练,体验中考。
1个选择题。
1个材料题。
考点(二):以少胜多的战役: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383年淝水之战(1635周年)。
师:梳理完知识,我们做题检验一下咱们的复习效果。
(选择题)
考点(三):对外交往: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155周年)、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585周年)
师:同学们请看视频
师:请回答:
材料一、二、视频,你体会到了张骞哪些精神?(生思考回答)师:体现了张骞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
考点(四):(四)、台湾问题: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5周年)
师:请大家拿出学案,快速对照课本,梳理知识。
师:请看大屏幕的四个材料及问题(生思考回答)
师:两则材料反映了祖国统一遇到了哪些问题?依据材料2指出,遇到极端情况,大陆可采取什么措施?
师:材料3这个事实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1)据材料4回答香港问题能够谈成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解决海峡两岸问题的认识。
【体验中考】
师:请同学们做2017年26题
师:重点是判断好答案的出处
【结束】
结束语:同学们,历史上的中国曾经长时间的辉煌,但在近代也经历了一段被动挨打的黑暗。
以史为鉴,只要我们拥有开放的胸怀,继承发扬张骞、郑和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华崛起就指日可待!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实现复兴、重铸辉煌!
学情研究:
九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
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
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今后措施:
1、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评测结果及分析
平均得86分,说明这节课学生初步掌握了中考的做题方法。
教材内容:
根据这节课的八个复习要点,我把他分成了四个板块,分别是:
(一)、历史盛世: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1400周年)、开元盛世(713-741)(130周年)。
(二)、以少胜多的战役:208年赤壁之战(1810周年)、383年淝水之战(1635周年)。
(三)、对外交往: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155周年)、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585周年)
(四)、台湾问题: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335周年)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选的内容较多,整个复习过程,自我感觉是仓促的。
我的语言感染力不够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学要进一步提高。
平时要多注意搜集史料,尤其是时政热点。
课标研究:
临沂市中考考试,从周年纪念的事件切入的试题,比例越来越高,是中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但怎样复习周年纪念的事件,扩展到那里?需要和各位同行共同讨论探究,这是设计本节课的主要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这节课如下目标: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知道赤壁之战;
3、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明朝的建立;
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6、了解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