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物流园区运营项目统计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物流园区运营项目统计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一、前言继2013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出台之后,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物流园区工程列为12项重点工程之一,明确提出开展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工程。

为了解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状况,配合示范园区创建工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委会自2013年起已连续两年开展了优秀物流园区评价工作,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2015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的通知》,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具体组织评选示范物流园区工作。

为使业界了解我国物流园区运行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园区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园区运营单位与入驻企业提供行业坐标,为示范物流园区评选工作提供技术数据参照,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专家委员会在连续两年按照优秀物流园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先期从参评上千家报送的基础资料园区中甄选出100家园区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本报告。

其中,本报告按照2011年6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四大地区,即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本次统计分析工作,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坚持了以下原则:①高标准、严要求,严把统计分析质量关。

②要求各个园区填报数据必须真实、可信、完整。

③在统计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力求客观公正。

本次统计分析由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组织,借助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力量,经过策划研讨,指标体系优化与设计,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数据整理、统计与校核,电话回访与网络调查,综合比选与分析六个阶段。

统计调查对象遴选范围为全国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公路港、物流港、无水港、物流聚集区),要求园区运营满1年且具有法人资格,占地面积01平方公里(150亩)及以上,拥有多家入驻企业。

从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及社会贡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报告。

二、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一)我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状况分析为了能够对我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本报告从投资规模、占地规模以及交通便利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有关单位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出的总量,分规划投资和实际投资。

(1)规划投资规模情况物流园区平均规划投资额为201亿元。

其中,投资1亿~10亿元的物流园区占51%;10亿~30亿元的物流园区占27%。

如图1所示。

(2)实际投资额完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为109亿元,规划投资额完成率在71%~100%占园区总数的40%。

实际投资超出规划投资的物流园区占园区总数的10%。

经分析,规划投资额完成率超过100%的园区规模普遍偏小,平均规划投资额为6亿元,而平均实际投资额为8亿元。

与此相反,规划投资额超过70亿元的大型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为48亿元,完成率为49%,总体尚未完成规划投资目标。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物流园区投资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分区域物流园区实际投资情况据调查,我国东部地区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在全国最高,为14亿元;其次为东北地区13亿元;物流园区投资规模最小的为西部地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仅为6亿元。

(4)投资强度情况投资强度是指投资额与物流园区占地面积之比,分为规划投资强度和实际投资强度,其中规划投资强度是指规划投资额与园区规划占地面积之比;实际投资强度是指实际投资额与园区实际占地面积之比。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平均规划投资强度为158万元/亩,平均实际投资强度为164万元/亩。

其中,园区实际投资强度在100万~200万元/亩的占比最高,为36%。

2占地规模(1)实际占地面积情况根据《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GB/T 30334—2013)(以下简称《规范》),建议物流园区占地面积不小于05平方公里(750亩)以上。

从本次统计来看,实际占地面积在150~750亩的物流园区占63%,与《规范》建议的占地面积标准相差较大;另外,占地7500亩以上的超大型园区占6%。

(2)分区域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情况由图可知,各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相对较低。

(3)规划面积完成情况规划面积完成情况指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与规划占地面积之比,其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

可以看出34%的园区接近或已经完成了当初规划设计,但是仍有20%的物流园区只完成了规划面积的不足1/3。

(4)物流运营面积占比情况根据《规范》,物流运营面积占比是指物流园区中物流运营面积占物流园区实际占地总面积的比例,物流运营面积包括码头、铁路装卸线、道路、仓库、堆场、雨棚、流通加工场所、货车停车场、装卸搬运场地、信息服务用地等,不包括生活配套和商务配套用地。

《规范》规定物流园区的物流运营面积占比不能低于50%。

物流园区物流运营面积占比的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物流运营面积占比平均为75%,大于《规范》中50%的下限值。

尽管物流运营面积占比总体情况较好,但仍有16%的园区物流运营面积占比小于50%。

(5)容积率情况物流园区容积率是指物流园区的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

根据每个园区的容积率,测算出我国物流园区的平均容积率为067,9所示。

3交通便利性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是物流园区成功运营的基础条件,本报告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式联运五个方面考虑物流园区的交通便利性。

(1)公路便利性①物流园区5公里内公路条数根据《规范》,统计物流园区周边5公里以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总条数情况,从图10可知,70%的物流园区5公里以内有2~3条公路,临近四条及以上公路的物流园区占比为11%。

物流园区公路便利性总体良好。

②物流园区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国道的距离情况据统计,51%的物流园区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距离在5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225公里;45%的园区与国道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166公里。

可见,园区周边的公路便利性总体较好。

具体如图11所示。

(2)铁路便利性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拥有铁路专用线的比例为37%,距离铁路货运场站5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比例为27%,平均距离为273公里。

(3)水运便利性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距离港口5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占到了15%,平均距离为183公里。

(4)航空便利性通过调查,物流园区距离机场5公里以内占到了2%,平均距离为025公里。

(5)多式联运条件本报告对物流园区具备多式联运条件进行规定,5公里内具有铁路货运场站、港口以及机场设施的物流园区认为具有多式联运能力。

根据统计,物流园区5公里内能够进行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的园区比例,可知,5公里内能够实现公铁联运的物流园区占到了28%,具体如图12所示。

(二)我国物流园区服务能力分析服务能力是衡量物流园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投入大小和园区网页质量关系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货运车辆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物流园区的服务能力。

结合本次物流园区评价调查问卷对相关项目填写的完备性,本报告从下述三个方面对物流园区服务能力进行统计分析。

1公共信息平台投入情况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能否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衡量一个物流园区服务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投入占园区实际投资的比例平均为79%,而园区软件系统投入占公共信息平台投入的比例平均为546%。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投入规模分布情况如图13所示。

2物流园区网页级别(PR值)情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仅有65%的物流园区具有自己的网页,物流园区对自身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在物流园区评价中,我们选取网页级别作为衡量园区网站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度量指标。

网页级别(PR值)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用来标识网页等级和重要性的指标。

级别从0到10级,10级为满分,PR值越高说明该网页越受欢迎(越重要)。

通过利用专用工具对各物流园区网页级别查询并统计,可以看出网页级别为1的物流园区占35%,网页级别为3的占30%,而网页级别为6的仅占2%。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PR值尚无超过6的高水平网页,相反,却有6%的物流园区网页PR值为0,14所示。

3货运车辆情况(1)货运车辆运营类型分析根据统计数据结果,依靠自有车辆运营的物流园区比例仅为2%,依靠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的园区比例为7%。

大部分物流园区采用自有货运车辆和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相结合的方式,如图15所示。

(2)货运车辆规模情况根据统计数据,物流园区平均自有车辆为368辆,平均整合社会车辆10939辆,图16是我国物流园区货运车辆规模分布情况。

(三)我国物流园区运营效率分析运营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物流园区运营状况的好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

本报告选取物流强度、营业收入以及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对我国物流园区运营效率进行统计分析。

1物流强度情况物流强度是指物流园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货物吞吐量。

(1)全国物流园区的物流强度分布情况根据测算结果,样本企业物流园区的平均物流强度为378万吨/(平方千米〃年),物流强度具体分布如图17所示。

图17 物流园区的物流强度分布情况[单位:万吨/(平方千米〃年)](2)分区域物流园区物流强度情况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物流园区的平均物流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分区域物流强度情况具体分布见图18。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平均物流强度较大,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表明物流强度与经济水平总体一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求旺盛但土地紧缺;而西部地区需求相对较弱,土地较东部地区紧张程度有所下降。

2营业收入情况(1)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情况经统计,我国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差别较大,2014年平均营业收入为57亿元,其中有12%的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超过了15亿元,仍有4%的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不超过100万元,具体如图19所示。

(2)物流园区入驻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根据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264亿元,其中有26%的物流园区入驻企业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上,详细分布情况如图20所示。

3劳动生产率情况劳动生产率指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

本报告中设定物流园区劳动生产率即园区管理机构与入驻企业营业收入之和与园区就业总人数之比,物流园区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物流园区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