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总结样本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总结样本

贺州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 阑尾炎) 中医诊疗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诊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医治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辨证施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特色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疗效评估及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难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应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诊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医治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辨证论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特色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疗效评估及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尿路结石中医诊疗法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诊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医治疗.............................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辨证论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特色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疗效评价及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应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痈( 阑尾炎) 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 可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 恶心呕吐, 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 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 第六版) 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 一) 辨证施治
1、内治
( 1) 、瘀滞证
症候: 转移性右下腹痛, 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 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 伴恶心纳差, 可有轻度发热; 苔白腻, 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 行气活血, 通腑泻热。

方药: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 2) 、湿热证
症候: 腹痛加剧, 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 腹皮挛急; 右下腹可摸及包块; 壮热, 纳呆, 恶心呕吐, 便秘或腹泻; 舌红苔黄
腻, 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通腑泄热, 利湿解毒。

方药: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 3) 、热毒证
症候: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 时时汗出,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似痢不爽; 舌红绛而干, 苔黄厚干燥或黄燥, 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 通腑排脓, 养阴清热。

方药: 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 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 用水或密调成糊状, 外敷右下腹; 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 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 注入抗生素( 2-3天抽脓1次) , 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 二) 特色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 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能够缩短疗程。

初期(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酿脓期轻证( 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 阑尾周围脓肿) , 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 应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辅以中药辨证论治, 治法: 以通腑泄热, 利湿解毒为法。

方药: 宽肠理气汤加减。

大黄9 枳实6 厚朴6 丹皮9
当归9 丹参9 木香3 白术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