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LAN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方法

WLAN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方法

关于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的建议
情况1 弱覆盖问题
根据测试现场测试,引起信号普遍偏弱原因有以下几种:
1厕所阻挡与笔记本上网位置较为靠里。

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信号已被厕所阻挡。

经测试后基本上如学校的实体墙一般在20-30dBm,所以当穿过2堵墙的时候,写字台处于弱覆盖,在这种环境下推荐每个房间走廊门口需安放天线,可以稍微改善覆盖情况。

2.吸顶天线安装位置过高:
根据上情况,建议一层使用两个500mW AP 以满足接收电平不够的情况,同时是否能将天线安装于桥架下侧,如图
情况2 信道干扰
由上图可见在11信道 CMCC和CHINANET均在11信道有覆盖信号强度在-81dBm。

另外看样看见1个名为WLAN的AP和另3个CHINANET 的AP场强在-100 dBm,由于信号很弱,对本覆盖区域不构成影响。

第一、一般情况下,当需要频率优化时先尽量来自自系统的内的重复覆盖,然后再是避开其他运营商或者是其他网络的影响。

所以建议还是关闭信道自动分配,进行手动分配,避免来自本系统内的干扰。

由于当断电重启时,AP会重新搜索周围的无线环境而选择,它认为的最优信道,但当周围无线环境比较复杂(如周围无线AP较多的办公楼,居民区附近),导致产生自系统的干扰,故推荐还是制定一定的信道覆盖规则(如依次1楼1信道,2楼6信道,3楼11信道,4楼1信道,5楼6信道,6楼11信道…..如上间隔分布信道)。

第二、对于其他系统的干扰,一般情况下可调整覆盖规则来整体避免与其他运营商的重叠。

当电信如按1、6、11分布,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6、11、1的方式来尽量避免与他们的重叠。

假如本层移动采用1信道,而电信在楼上1信道,这样的环境下,由于楼上信号会明显弱于本层的信号,故不会对本层造成影响。

当信号同频干扰过大时,会出现的现象为场强很好,但流量无或者流量小的现象。

这样的站点,一般情况即为同频干扰。

更换下信道即可。

但也存在有个别AP的版本有问题,流量就是没有也有,可先检查天馈系统,然后再排除更换AP,进行尝试。

情况3 容量问题
容量问题的存在,只要的原因是AP下挂接的用户数有限。

由上图可见还是有较多用户接入在CMCC网络中,让网络使用高峰期时,由于AP总带宽受限,可能会将某些用户挤下线,或接入AP困难。

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扩容。

扩容的办法,第一就是新建新的室内分布系统,但第二就是采用合路器进行AP的合路从而进行扩容。

具体连接示意图如下图:
下面进行下对比分析
合路前(单AP)平均延时119MS 丢包27%
合路后(双AP)平均延时16MS 丢包0%
可以看出ping包延时和丢包率明显好转
吞吐量的分析:
测试结果记录:
AP1吞吐量为21.496Mbps
AP2吞吐量为20.396Mbps
测试项目二:“2AP+滤波器”数据吞吐量测试
测试结果记录:
AP1.AP2吞吐量为37.727Mbps
这里测试的上行测试,4台笔记本分别接入网络,向Chariot服务器的流量。

可以看出合路对上行扩容还是有一定帮助。

情况4 接收灵敏度弱的处理办法
其实这种情况一般和情况1同时存在,当你测试发现信号覆盖区域在临界标准时,如果在
周边无线环境良好的地方,还是能稳定上网。

但是在无线环境恶劣的地方,就经常会断线。

这个问题的存在其实是由于笔记本自身网卡的功率决定的,由于我们采用的50-100MW的内置网络,功率远小于我们的AP ,那么就存在收的到信号,但上不了网。

接收灵敏度 Rx 是接收( Receive )的简称。

无线电波的传输是“有去无回”的,当接收端的信号能量小于标称的接收灵敏度时,接收端将不会接收任何数据,也就是说接收灵敏度是接收端能够接收信号的最小门限。

接收灵敏度仍然用dBm 表示,通常WiFi 无线网络设备所标识的接收灵敏度(如 -83dBm) ,是指在 11Mbps 的速率下,误码率( Bit Error Rate )为10 -5 (99.999%) 的灵敏度水平。

因此在无线网络系统中提高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相当于提高发射端的发射能量。

从表中看出802.11b/g 对不同的速率要求不同的接收灵敏度,意味着接收端的信号强度越小,速率越低,直至无法接收。

由此看到,在无线网络系统中,提高接收端的接收灵敏度与提高发射端的发射功率同等重要。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100mwAP+干放的方式进行覆盖。

干放会放大同时放大上下行增益,从而加强AP接收灵敏度,提高覆盖范围的效果。

但是使用干放会把信号覆盖范围加大,造成过覆盖的情况,同时存在把噪声抬高,一般在室外或者酒店大厅中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