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台(套)/年废弃电子电器拆解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1)1.1现有工程概况 (1)1.2拟建项目概况 (3)1.3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6)2 环境质量现状 (7)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7)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7)2.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7)2.4 声环境质量现状 (7)2.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7)2.6 敏感保护目标 (8)3 评价标准 (10)3.1 评价标准 (10)3.2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0)4 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1)4.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11)5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5)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6)6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9)6.1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19)6.2 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19)6.3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9)6.4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20)6.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0)7 环境风险评价 (21)7.1风险预测结果 (21)7.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要求 (21)7.3应急预案 (24)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6)9 环境监测计划与环境管理制度 (27)9.1 监测计划 (27)9.2 环境管理制度 (27)10 公众参与 (29)11 总结论 (30)12 联系方式 (30)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概况某电子电器应用有限公司拟在某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100万台(套)废弃电子电器拆解项目。
拆解废弃电子电器主要包括废电视、电脑、洗衣机、冰箱、空调。
项目对废弃电子电器进行拆解、分类、加工,可有效分离出废弃电子电器中含有的大量金属、塑料、玻璃等资源,某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预留用地,某县发展改革局同意该项目备案。
项目前期投资9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46万元,占投资2.7%。
本项目劳动定员100人,其中操作人员80人,管理技术人员20人。
采取两班倒工作制,年工作时间300d,日工作时间16h。
地理位置见图1。
项目组成与建设内容见表1。
本项目为废旧电器电子拆解项目,有利于废旧物资再生利用产业化的发展。
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二十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5条“区域性废旧汽车、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船舶、废钢铁、废旧木材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第29条“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印刷电路板、废旧电池、废旧船舶、废旧农机、废塑料、废橡胶、废弃油脂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不在陕发改产业[2007]97号《某省限制投资类产业指导目录》之列,符合某省产业政策。
2 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某市环境监测总站、某县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共在项目所在地布设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临近地表水体芦河上布置3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3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点,拟建项目厂界四周及厂界东侧设5个声环境监测点位,在大气评价区内布设3个土壤环境监测点。
监测点位图见图2。
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区环境空气各监测点SO2、NO2、小时浓度值和日均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PM10日均浓度值有超标现象,其主要是由于项目所在地气候干燥所致。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内环境敏感水体为芦河,评价范围内三个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显示:PH 及BOD5的监测值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其它项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分析主要由于上游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所致。
2.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氨氮全部点位略有超标,总大肠菌群部分点位超标,其它项监测值均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超标分析可能由于取样承压水层受潜水污染所致。
2.4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显示:5个监测点位昼间、夜间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2.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各监测点土壤监测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2.6 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周边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环境,芦河的地表水环境以及周边农作物。
评价区内环境保护目标及主要敏感点汇总见表3和图3,项目周边四邻关系见图4。
3.1 评价标准本次评价采用某县环境保护局批准的评价标准。
3.2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工程分析、环境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识别、环境现状调查、环境风险因子调查结果,确定本项目的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见表4。
4 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4.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5~表9。
表5项目水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汇总年产100万台(套)废弃电子电器拆解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7年产100万台(套)废弃电子电器拆解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5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施工生产废水包括砂石冲洗水、砼养护水、场地冲洗水以及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混凝土搅拌机及输送系统冲洗废水,这部分废水除含有少量的油污和泥砂外,基本没有其它污染指标。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约50L/人•d,生活污水排放量按80%计,施工人员按80人计,则污水排放量为3.2m3/d。
如果不注意废水的收集处置,随意排放,容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并对地表水产生不利影响。
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应该对产生的泥浆水以及混凝土搅拌机及输送系统的冲洗废水应设置临时沉砂池,含泥沙雨水、泥浆水经沉沙池沉淀处理后回收利用。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临时旱厕,最终作为农家肥施用。
5.1.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施工期间装卸、转运、建筑材料砂石的运输过程及土石方开挖过程,使地表结构受损,植被遭到完全破坏。
在风力的作用下,缺少植被覆盖的细小尘土随风而起形成扬尘,漂浮在空气中,使局部空气环境中TSP浓度增加,造成地表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结构、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
项目建设活动也必然使进出该区域的人流物流增大,特别是汽车运输量的增大,汽车驶进土路不但带起大量的扬尘,而且会造成周围或附近土地表层松动,增加了风蚀起尘的可能性,使汽车驶过的道路两边一定范围短时间内TSP污染较重。
大量的设备和装置通过公路运输,必然会对公路沿线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污染因子为粉尘和汽车尾气,应加强管理,防止车辆沿途抛洒造成的环境污染。
另外,散放的建筑材料,如石灰、水泥、沙子等也容易起扬尘,造成粉尘飞扬,污染施工现场空气环境,影响施工人员和附近人员的健康和作业。
尽管工程在建设阶段会对建设地及其周围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及时清扫经常洒水、运输车辆加盖蓬布低速行驶、遇到大风日停止施工,对易产生扬尘及废气的作业设备,如水泥搅拌的作业场地等,要在场内相对固定,并在周围设拦挡围护设施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粉尘扬尘产生,可以减少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且其影响随施工过程的结束而结束,其影响程度有限。
5.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不同施工阶段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因而产生不同施工阶段噪声。
根据本项目的施工特点,主要产噪施工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大多属于高噪声设备,根据类比调查及监测,这些噪声源超标情况见表10。
昼间施工时噪声超标距离不远,最大45m,而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距离较大,最大超标范围281m。
施工期物料及渣土运输的交通噪声会使该区域交通噪声声压级有所升高,尤其是夜间交通噪声将出现超标现象。
据现状调查,厂界距最近声环境敏感点1.25km,因此,施工设备噪声超标不会对居民形成污染影响。
5.1.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的废物如水泥、砖瓦、石灰、砂石等和生活垃圾如废纸、剩饭剩菜等,虽然这些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景观、地表地下水体和土壤形成破坏;应对其统一收集,计划堆放,建筑垃圾用于回填,生活垃圾及时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这样才能降低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5.1.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项目建设地为规划园区,拟建场地已完成场地平整,地表无自然植被覆盖,基本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2.1大气环境影响(1)正常情况下大气环境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污染源排放的PM10最大落地浓度为0.01407mg/m3,占标率3.13%。
由预测结果可见,本项目污染物排放对外环境的影响较小。
(2)非正常情况下大气环境影响非正常排放条件下未除尘混合废气对下风向295m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PM10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为42.02%,低于标准限值。
根据上述分析,评价认为非正常排放条件下,本项目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会对空气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大气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本次环评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相关判定规范,综合确定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项目生产厂房外扩50m范围,防护距离内无环境空气敏感目标。
5.2.2水环境影响(1)地表水环境影响本工程投产运行后,正常工况下废水全部进入MBR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园区绿化,均不外排,因此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直接不利影响。
(2)地下水环境影响本项目生产车间、综合仓库、初雨事故收集系统在工程设计时均采用了防渗或防漏措施。
因此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不会对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而突发事故时大量排放一般能及时发现并可通过一定方法加以控制,因此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非正常情况下污水持续渗漏对地下水的影响。
环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GB 18597-2001)要求做好做好清洗槽、沉淀池、生产车间、综合仓库地面,初雨事故收集系统的防渗处理,综合仓库内废润滑油、制冷剂储存区设置防渗格挡,项目拆解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均在综合仓库内独立分区内储存,严禁在综合仓库危险废物贮存区之外储存危险废物,同时使用干式清扫,清扫收集的灰尘及散落废料均作为危险废物统一委托处理,加强对生产车间、综合仓库防渗层、事故、初期雨水收集系统维护管理,发现破碎需及时维修整补,杜绝厂区存在长期事故性排放点源的存在,保护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