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教案
在我国古代,最初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分离的。 1949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语文 是一门工具课”,过分强调其工具性。2001年《全日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确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材担负着双重的任务:要为学生进行语言 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进行思想品质、 道德意识的教育提供材料。 儿童文学之所以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首选,就因为他 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特点。
国,菲力浦阿利斯
儿童观的几种主要历史模式
1.“白纸”之喻:教育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 英国 约翰 洛克 “白板”说
2.“植物”之喻:从教育的立场去发现儿童。 法国 卢梭 著作:18 世纪,《爱弥儿》堪称是儿童的福音书
3.“成人之父”之喻:浪漫派诗人用文学来发现儿童。 布莱克《天真之歌》 ,华兹华斯《序曲》被认为是 一首自传诗歌,《虹》中将儿童尊奉为成人之父, 蒙台梭利“蒙氏教育法” 。《童年的秘密》
(四)儿童文学阅读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儿童、 接近儿童。
2、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 生命力。
上篇 儿童文学原理 第一章概念 儿童是指人类社会中 18 岁以下的公
民,(3-18 周岁) 。儿童是成人社会对 “童年”的普遍假设。 “中世纪没有儿童(时代)”——法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提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 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的儿童观,即“儿童本位 ”思想。
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诞生于五四时期, 它通常被认为是儿童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儿童文学本位的含义
“儿童本位”是以“儿童”为思想 资源的一种关于儿童的哲学思想。
儿童文学何以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合语言规范、适合儿童的接受能 力。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浅语的艺术》一书里,认
为儿童文学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人类整个语言系统 中最浅显的、与儿童最接近的一部分,为此他将其称 之为“浅语”。林良强调,“浅语”并不是“保姆语 词”,而是糅合了各种写作技巧和语言功底,适合儿 童阅读的文字。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 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儿童文学作品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 通过对各种文质兼美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能
好地让学生获得精神和修养上的锤炼与提升。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2、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第二,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必专为 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 的文学,故不含儿童自己的文学创作。
介绍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
• 儿童本位论为基础的认识。 • 特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介绍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
• 上笙一郎: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 童培养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 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作品。
儿童呈现的主要精神特质 1.“本能的缪斯” —儿童文化的艺术性 2.“儿童:游戏者” —儿童文化的游戏性 3.“天真的生物性” —儿童文化的生态性
第二节 儿童文学是什么
“儿童文学”释义
儿童文学的定义 第一,是以文字(含图画书中的图画)阅读
(包括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式的文学作 品,故不包含影视、戏剧文化;
• 黄云生(方卫平):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 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立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审美文学 作品的总称。
• 于虹: 儿童文学是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水平、 审美要求及阅读能力相结合,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 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
用×号是要表达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和“成 人”之间不是相向而踞,可以分隔、孤立,没有 交流、融合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生成关系,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复杂性、艺术可 能、艺术魅力正在这里。
3、重点 培养分析和鉴赏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
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 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等)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 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 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
4、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
儿童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儿童与成人在存在感、价 值观和人生态度方面存在着许多根本的区别。儿童文学 创作与成人文学创作的一个根本不同是儿童文学作家必 须解决好与儿童的人际关系问题,即作家必须通过作品 与儿童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作家既不能做君 临儿童之上的教训者,也不能做与儿童相向而踞的教育 者,而只能走入儿童的生命群体之中,与儿童携手共同 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因此,作家的儿童观应该以儿童 为本位。
4. “未完成品”之喻 :将儿童看成走在“发展”途中的 “未成熟”的生命形态。
关于“童年”消逝的问题
“儿童”或“童年”概念既然是文化对儿童 的普遍假设,它既可以诞生,也可以消逝。
美国学着尼尔﹒波兹曼提出:“人类的童 年,正像恐龙一样,也在迈向绝迹的命运,他 举例说明了印刷传播媒体怎样制造了童年概 念,而电子传播媒体又如何正在逐渐消灭童年 概念。
儿童文学概论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
此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儿童文学的 一些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员分析 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员学 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2.课程学习的目的要求 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
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扩大学员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 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修养。
育实践中人类很早就发现文学是个很好的教育
手段。如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从现实情形看,儿童文学与中小学教育的密
切联系,最能让人察觉到的就是语文教材。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从字面理解,所谓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章 的教育。文章教育又包括应用文教育和文学教 育。在这些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是语言教育, 因为文章就是语言的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