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版毛概复习提纲

15版毛概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参考提纲(第8—12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因此,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中国人民视统一为荣。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独立、完整和统一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让渡的。

在涉及国家统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任何妥协都是极其危险的,都可能导致领土瓜分豆剖,国家和民族利益遭受重大牺牲的悲惨结局。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大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关系到国家根本的安全和尊严,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立场,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都一直在重申我们对祖国统一问题的坚定立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特征的政党制度;确立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心任务。

4、怎样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坚持和巩固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势必会动摇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瓦解,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就会失去共同前进的思想基础,必然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动乱。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任何社会都有处于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起指导作用的、具有统治功能的社会意识。

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只能是一元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起指导作用的、具有统治功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他们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的就是要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

同时,国内改革深化后,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选择必然趋于多样化,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会有所滋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更加突出。

第四,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6、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7、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8.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形式?
答: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的。

它们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促进生产力、增强国力、促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9.怎样理解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主要指资本组织形式和资产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2)公有制在资本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3)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4)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筹
集、扩充资本金,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例子)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始于 1990 年 6 月,1991 年 10 月俄罗斯第五次人代会批准了叶利钦的经济改革原则,其中包括“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实行私有化和实现宏观财政稳定,结果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90 年代俄罗斯 GDP 几乎减少了一半, GDP 总量只有美国的 1/10 和中国的 1/5),通货膨胀极为严重,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恩格尔系数从 1990 年的 0.292 提高到 1996 年的 0.434 ,其中城市家庭从 0.281 提高到0.434),综合国力明显下降。

(摘自程恩富《经济过渡的两种模式》,载《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 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1.中俄经济改革在目标、路径方面究竟有何不同?
2.谈谈你对俄罗斯经济改革“休克疗法”的看法。

答:1.中俄两国经济改革的目标选择的都是市场经济,但在路经上俄罗斯改革总体上呈现为一种非常“冒进”或“激进”的轨迹和态势;中国改革的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呈现出渐进式特点,先易后难,先试后改,先点后面,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成绩具有累积效应。

2.尽管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步骤、措施与速度有起伏变化,但由于俄罗斯是采取激进的方式转向现代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因而一方面较快地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型,另一方面,又形成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使经济改革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

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实质是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根本舍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复归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形态。

由于前苏联的解体而导致的经济分割,西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施展“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效应,以及国内持续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使俄罗斯失去了昔日经济强国的地位,主动和被动地过分依附西方大国,在资本、技术和外贸等领域等待和依赖西方的支援。

对我国的改革而言,其警示意义大于借鉴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