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湖环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青海湖环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青海湖环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97°53′—101°13′,北纬36°28′—38°25′之间,地域上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海晏两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总面积495200 hm2,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栖息的岛屿和湖岸湿地。

湖面海拔3193m,湖体东西长104km,南北宽68km,水域面积431700hm2。

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以青海湖为主体,包括湖周的湿地、沼泽等所有鸟类栖息、活动的地段,保护目标是青海湖的水鸟,核心区在鸟禽的重点栖息地、繁育地,包括鸟岛、海心山、三块石、沙岛、泉湾的鸟类栖息地,其它为缓冲区。

在鸟岛保护区中,实际控制区仅仅在鸟岛和湖中的鸟类栖息地,即只是鸟类在湖中的核心活动区。

只占青海湖地区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湖水及湖周水漫滩生态系统很小的一部分。

青海湖环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

保护区至少应包括沙漠生态系统、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地段。

从保护区的功能来看,湖水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湖区热点地区得到真正保护的基础。

所以青海湖环湖自然保护区有必要将整个青海湖流域的部分作为保护
区,而保护区的核心系统应该包括各个自然生态系统。

从物种多样性来看,湖周地区是脊椎动物种类较多的地区,在鸟类方面,具有全球意义,所以需要进行重点保护。

另一方面,从物种特有性来分析,国家I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的东面、东北和鸟岛有分布,在青海湖湖周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是普氏原羚的活动地区,在鸟岛有普氏原羚活动,由于被围栏的核心区内面积太小,加上狼的捕杀,普氏原羚数量越来越少。

普氏原羚的其它活动区由于围栏与过度放牧对其生存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地区(即核心区)时是必须考虑的。

高寒灌丛动物和高山草甸和高山裸岩动物中有多种国家I 级保护动物和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进行保护区设计时,应该将这些地区包括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之内。

根据自然植被类型、动植物物种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生态系统类型。

一、湖区水域及湖周水漫滩生态系统
包括青海湖水体、湖中岛屿、入湖河口、湖湾及沼泽地带。

海拔在3190~3300m之间。

湖体水生植物发育不良,主要是蓖齿眼子菜和莎草科的个别属。

水草丰美,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为脊椎动物栖息、分布、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湖中的鱼类有裸鲤(湟鱼)、硬刺高原鳅和隆头高原鳅。

鸟类种类多,数量大,构成青海湖鸟类主要群落。

有雁鸭类、
鸬鹚、鸥类、鹬类、河乌、长嘴白灵、灰沙燕等。

兽类有高原鼢鼠、田鼠、鼠兔等。

二、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典型草原位于湖周水漫滩和亚高山灌丛之间,海拔3300~3600m。

主要优势种有西北针芽、短花针芽、芨芨草、冰草、高山苔草、青海固沙草、紫花针茅等。

该地区面积大,是主要的放牧基地。

人类活动强度大。

芨芨草草丛是一些地栖繁殖鸟类的繁殖活动场所。

鸟类则以小云雀、角百灵、蒙古百灵为最多,还有戴胜、田鹨、隼、地鸦、棕颈雪雀等。

兽类有高原兔、鼠兔、五趾跳鼠、仓鼠、香鼬、艾虎、狐、狗獾等,以鼠兔和高原兔数量最多。

而旱獭、香鼬、高原鼢鼠等兽类和小云雀、白斑翅雪雀、红腹红尾鸲及隼等生活在草甸草原。

三、沙地灌丛生态系统
主要优势植物种有沙棘、沙地柏、唐古特铁线莲、圆头沙蒿、刺叶柄棘豆、中麻黄、鬼箭锦鸡儿等,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北面。

兽类有普氏原羚、荒漠猫、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

该地区是狼的主要活动区,在湖东种羊场沙地找到了狼的大量足迹和头骨以及狼捕食的普氏原羚、野兔、家羊的尸体。

常见鸟类有天鹅、西藏毛脚沙鸡、沙百灵、角百灵。

四、高寒灌丛生态系统
以毛枝山居柳、金露梅、鬼箭锦鸡儿为建群种的高寒灌丛,沿环湖山地分布,海拔在3500~3800m之间。

植被层次丰富,
是鸟兽栖息、觅食、繁殖和育幼的最佳场所。

兽类有白唇鹿、马鹿、石貂、高原兔、高原田鼠、喜马拉雅旱獭等;鸟类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高,优势种有黄嘴朱顶雀和多种柳莺、鸲岩鹨、棕背鸫、红尾鸲、白眉山雀、红翅旋壁雀、朱雀等。

五、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具有地带性特征的草甸植物类型由青藏高原特有的藏蒿草、甘肃嵩草和华扁穗草为主要建群种。

分布于青海湖北岸高山地带和青海南山东段。

兽类主要有岩羊、白唇鹿、高原鼢鼠等;鸟类则以草甸草原优势种和常见种裸背拟地鸦、白斑翅雪雀、寒鸦等为主。

六、高寒荒漠生态系统
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包括高寒荒漠和高山流石植被,红景天高寒荒漠主要分布于纳合多山高山顶部和亚合隆许马尔岗山周围。

水母雪莲、甘肃雪灵芝、簇生柔籽草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主要分布于流域的西北部高山区,植物群落稀疏,种类较少,结构简单。

七、人工生态系统
在耕地附近人口集中地方形成集镇。

湖东南面和北面土层较厚的地段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农场及三角城羊场一带,海拔3200~3400m,农作物以青稞、油菜为主。

由于原有植被破坏,广泛分布在原有草原景观的鸟、兽动物消失或迁
移,一些伴人生活和耕地景观的鸟、兽相继出现。

兽类有小家鼠、褐家鼠。

鸟类则以麻雀为优势种,偶而可以见到喜鹊。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是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湖面积大,湖泊、沼泽、河流、湿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青海提出生态立省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