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主持预测预警活动。
5.2.2 获取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5.2.3 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活动。
5.2.4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结果,确定预测预警等级。
5.2.5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组织开展预测预警工作,记录目标可能或即将发生的风险,提出控制措
施。
5.2.6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向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汇报预测预警结果,安全生产和职业
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确定控制措施,按等级由相关人员负责落实。
5.4 控制措施的选择
5.4.1 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⑴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⑵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⑶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5.4.2 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
⑴工程技术的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
⑵管理措施,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
⑶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
⑷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的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
业危害。
5.3 预测预警时机与频次
在下列情况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应发出安全生产预警通报:
5.3.1 出现安全生产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5.3.2 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十一”等;
5.3.3 重要会议:国家、省召开“两会”;
5.3.4 特殊季节:夏季高温、汛期、冬季严寒;
5.3.5 自然地质灾害、恶劣天气发生前;
5.3.6 本地区、本行业连续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时;
5.3.7 与往年同期相比事故上升幅度较大时;
5.3.8 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
5.3.9 事故控制指标超出;
5.3.10 迟报、瞒报、漏报、谎报事故;
5.3.11 其它情况。
5.4 预测预警的培训
5.4.1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职工进行预测预警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标准、规定及其他要求;危险因素识别、预测预警方法;危害辨识与预测预警结果,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5.5 整改落实与考核
5.5.1 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预警通报的内容,应认真分析和查找本部门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
题,深刻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出符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工作布置,并将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结果及时上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
5.5.2 安全生产预警工作要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落实,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并做好记录备
查。
5.4.4 对预警通报内容的落实整改,将作为各部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
接受预警通报信息后,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的部门,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5.5 预警恢复
凡处于非安全级别的部门整改完毕后,向公司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对本部门的安全预警级别进行重新评定。
安全职业卫生管理员将对该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如原预警内容没有重复发生迹象,则上报公司将该部门恢复到安全预警级别。
编制审核批准。